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2 18: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古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一、基础过关训练(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百舸 孟轲 沉疴 枝柯B.怅惘 蚊帐 苌弘 伥鬼
C.峥嵘 狰狞 挣扎 风筝D.寥廓 城郭 敦厚 淳厚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挥斥(力量)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同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地位很高的人)
D.击水(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细数2019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市风云。
C.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
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2020年底前,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北斗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摘编自张馨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优势体现在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在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当地传统通信设施破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应急通信。这一功能也成为其应用在航空上的一大优势,通过双向通信,飞机能实时地传回位置信息,这样便于空管部门监控飞机位置以及状态,也能在发生事故时,使定位和救援的速度加快,避免更大的损失和伤亡。
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据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局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空领域的卫星导航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7.04亿美元。到2020年,一旦北斗导航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并拥有价格优势的话,届时将大量取代GPS,应用于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领域。目前,GPS约占全球市场的95%,我们应清醒地看到,GPS技术在全球市场上的应用已相当成熟,替换GPS的成本将非常巨大,用户对北斗新技术的接受过程会相对漫长。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发展。(摘编自刘经南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国形象铸造与新型传播生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发射43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卫星19颗,现在已开始向部分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服务。
B.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开始正式实施,北斗三号工程2009年正式启动,2020年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优势体现在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实现应急通信,这一功能会避免像马航MH370出事后找不到的情况。
D.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当时采用的是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属消息,既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这一重大事件,也介绍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相关背景材料。
B.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走的是先理论探索后研制实践、“先区域后全球”的发展战略之路,实践证明这条路是科学的。
C.北斗系统是一项国家工程,其发展依靠的是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北斗系统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已经且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D.材料三通过比较介绍了北斗系统的主要优势即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并分析了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前景,表达了对北斗未来发展的担忧。
6.面对美国GPS占绝对优势的全球卫星导航市场,北斗系统该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9题。
绝技
冯伟山
一大早,卢憨家的门前就停了两辆车。一辆是警车,还有一辆写着什么电视台字样的车。派出所的老黄正在敲门,他的旁边是几个拿着话筒和扛着摄像机的人。村里有人见了,觉得蹊跷,就围上来看热闹。等卢憨擦着眼屎把门打开,看热闹的竟聚了一大堆。
大伙儿议论纷纷,说这小子终于犯事了,看这阵势事儿还不小。
是呀,别看他平时不言不语,干起坏事来比谁也厉害!
老黄狠狠瞪了了大伙儿一眼,说都闭嘴吧,你们咋知道人家犯事了?
大伙儿就闭了嘴,可肚子里还疑惑着,都梗着脖子想往院子里挤。
老黄对卢憨说,你是卢立群吧?这几位是省电视台的记者,慕名来给你拍节目的。
看着卢憨满脸的惊奇,老黄又说,我是派出所的老黄,是给记者们带路的,别误会呀。
卢憨笑了笑,把他们让到了院子里。
这下,看热闹的村里人可懵了。这个憨里憨气的家伙原来叫卢立群呀,这么些年大人孩子都叫他卢憨呢。至于给他拍电视就更觉邪乎了,卢憨父亲早亡,一直和一个精神不好的母亲生活,日子过得紧巴,都快三十了,还光棍一根。平日除了种点责任田,就关门在家里窝着,见了人脸红脖子粗地勉强点点头。就这么个人也能上电视,真给卢村丢大脸了。
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
一个手里拿着话筒的姑娘笑着对卢憨说,卢大哥,为了拍你的绝技,尽快让全国人一睹你的风采,我们可是星夜兼程过来的。说完,姑娘递给卢憨一张报纸。报纸上是一组照片,还配着一段长长的文字,大标题是“农家院里的绝技高手”。卢憨看了,用手挠了挠头皮,咧嘴笑了,淳朴得像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他想起来了,那天他正在院子里练倒立,有个背着相机的人在矮墙外看见了他,被他的技艺吸引,非要给他拍几张照片。通过交谈,卢憨知道那人是省城一家报社的记者,来乡下采风的。卢憨的每一个动作,都让他赞叹不已,手里的相机也“咔咔”拍个不停。想不到这些照片,竟把电视台的记者引来了。
姑娘说,卢大哥,你不介意当众展示一下你倒立的绝技吧?
卢憨有些不好意思,说只是、只是我练得不好,你们可别笑话呀。
我们相信你挺棒的。老黄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卢憨走到老槐树下,提了提裤子,一个倒立,双腿就稳稳地贴到了树干上。紧接着两腿一分,双手撑着地面向前慢慢移动,边移动双腿边做着各种动作,什么“白鹤亮翅”、“一柱擎天”、“弯弓射月”,每个动作都惟妙惟肖,刚柔相济。在场的人都看呆了,好久,掌声才一个劲地响起来。这时,卢憨的双手触地变成了单手触地,腾出的那只手朝大伙儿挥了挥,就叉在了腰上。一院子的人正看得起劲,突然他的那只手也脱离了地面,脑袋直直地扎下来。围观的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生怕卢憨的脑袋开了花。就在卢憨脑袋触地的一刹那,他竟把双手放到胸前鼓起掌来,两腿还在半空做着动作。哎呀,这家伙平时蔫巴巴地,没想到还有这招呀,绝了!村里人鼓掌归鼓掌,心里还是有些嫉妒。
一套动作下来,卢憨的脸上也有了细细的汗珠。稍事休息,他又即兴表演了头顶在桌子上倒立,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香烟点燃,飘飘袅袅的烟雾中,他一脸的惬意。突然,他把烟头一吐,身子一个鱼跃,就稳稳地坐在了地上,且双腿交叉,双手在胸前合十,嘴里念了声“阿弥陀佛”。瞬间,喝彩声、鼓掌声把小院塞得满满当当。
姑娘把话筒举到卢憨面前,说你是怎么炼成这绝佳技艺的?
卢憨吭哧了半天,说为了俺娘呗。
为了你娘?主持人和大伙儿都愣了。
我十几岁时很顽皮,经常在院子里翻跟头和倒立。有一次,我倒立时看见我娘瞅着我笑呢。娘精神不好,我很少见她笑过,看来她是喜欢看倒立。我又倒立了几次观察她,她都认真地看着,笑得也开心,打那我就下决心天天倒立给娘看。这不,眨眼十几年了。说完,卢憨用手一指房门口。看,我娘刚才看我练倒立,还满脸欢喜呢。
大伙儿回头望去,摄像机的镜头也跟了过去。低矮破败的房门前,一个瘦弱的老女人在暖暖的阳光下正朝这张望,嘴巴微微张着,脸上堆满了笑。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语言平实简洁,富有农村生活气息,非常符合小说塑造的普通平凡的乡村里的人和事的特点。比如作者把手挠头皮、咧嘴笑了的卢憨比作“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十分形象贴切。
B.“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着墨不多的一段环境描写,表现了小院的整洁、生机盎然。这说明卢憨的母亲虽然精神不好,但还是非常勤劳,并且热爱生活。
C.小说题目为“绝技”,作者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卢憨的绝技,除直接描写卢憨让人折服的动作之外,作者还很注重写围观者的神态和心理,从侧面衬托卢憨的高超技艺。
D.小说的构思十分精巧,在卢憨表演完绝技之后,作者又交代了卢憨练成绝技的原因,凸显了文章主旨。文末对卢憨母亲的描写是点睛之笔,让读者倍感温馨,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8.小说前三段写村里人聚在卢憨家门口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卢憨这一人物形象。(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合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禹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作于淳化三年。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
B. 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诗人骑在马上,穿行于山间小路,领略着沿途的旖旎风光。
C. 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深秋晚景。
D.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⑴《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3)《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3分)
A对酒当歌 B乌鹊南飞 C鸡鸣桑树颠 D 鼓瑟吹笙
18.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烟波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B 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横着
C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动
D 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盘旋
19.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何陋之有
A 吾谁与归 B何以战
C何以解忧 D狗吠深巷中
20、下面是某高校书法社新任社长的就职演说,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各位社友,大家好!今天能当选为书法社社长,我深感荣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因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垂爱书法。从小学起,我就光顾各类书法比赛,并多次获奖,因此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今天被选为社长,我一定恪尽职守,不负众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一定不吝辅导。希望大家务必配合我的工作,齐心协力把书法社办好。
谢谢大家!
答:
21、从下列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将其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6分)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50---70个字。
杨柳 阳光 微风 鸟儿 春雨 繁花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千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习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 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新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请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写一篇记叙类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3分)
2.B.解析: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军阀、大官僚。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3分)
3.C解析:A项,“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B指点江山是伟人评为国家大事。D项艰苦卓绝形容生活十分艰苦困难。不能形容历史。(3分)
4、D 材料二第二段 5D 材料三最后一句
6.①创新技术,要拥有自主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发展短报文等独有的功能;②降低成本,要能拥有价格竞争优势;③政府扶持,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政府要大力支持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7. B (B.说明母亲“非常勤劳、热爱生活”有误。这应该是体现卢憨的孝顺,他打扫庭院、种花都是为了使母亲生活得更舒适。)
8.(1)巧设悬念,吸引读者,使读者随着小说中村里人的议论而对卢憨也产生种种猜想。(2)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并与后文电视台其实是来采访、宣传卢憨的情节形成巨大反差,有助于凸显卢憨这个人物形象。(3)村里人的议论、猜测表现出他们对卢憨的不了解,折射出人际关系的淡漠。(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9. (1)身怀绝技:他的倒立绝技先是被报社记者报道,后又引来了省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的现场表演赢得了众人的喝彩。(2)淳朴、憨厚:他不善言谈,被人认为是“憨里憨气”,受到别人的认可时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3)孝顺、善良:他独自一人陪着精神不好的母亲生活,十几年来苦练倒立就为使母亲欢喜开心。(每点2分)
10.B.“战胜之名”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和“名”之间不应断开,排除D;“起”作“用”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C;“卫”作“弃”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
译文: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强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对此心有疑虑,就辞退了吴起;(3分)
11.C.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二是指山西省。(3分)
12.C.原文“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是吴起担心被害,而不是公叔。(3分)
13.①第一个乃:判断词,是;第二个乃:副词,才;弗:不;
译文: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5分)
②及:等到;走:逃跑;之:到;伏:趴着;
译文: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5分)
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人进攻鲁国时,他带兵进攻齐国,大败齐军。有鲁国人说,鲁国是个小国,但有打胜仗的名声,那么诸侯国就得考虑鲁国了。而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然而您任用吴起,就是抛弃卫国。鲁国国君怀疑吴起,辞退了他。吴起当时听说魏文侯贤明,想侍奉他。魏文侯用他做将军,进攻秦国,拔取五个城邑。吴起身为将帅,却与最下等的士兵同穿同吃。为士兵分担劳苦。有个生了毒疮的士兵,吴起为他吸脓汁。士兵的母亲听到以后哭了起来。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吸毒疮,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终于死在敌人手里。蜈蚣如今又给我的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将会死在哪里。”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带兵打仗,廉洁公平,能够完全获得士兵的爱心,就任用他做西河守,来抵挡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文侯的儿子魏武号侯。魏武侯游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流中间,回头对吴起:“壮丽啊,山河如此险固,这是魏国的宝啊。”吴起回答说:“以前殷纣的国都,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但他不行仁政,周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国家的宝在于国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假如国君不施恩德,船里的人都是仇敌。”魏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守,很有名声,魏国设置相国,由田文坐相国。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请让我跟你评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君王年少,国内疑惑,大臣没有亲附,百姓不加信任,正当这个时候,把国家托付给您呢?还是托付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很久,说“托付给您好了。”田文说:“这就是我职位排在您上面的缘故。”这时吴起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做相国。娶魏公主为妻,却害怕吴起。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立即前往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吴起一到楚国就让他当上楚国的国相。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迫使三晋退却,西伐秦,诸侯都忧虑楚国的强大。原先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楚悼王死了,宗室大臣发生内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尸体旁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那些人趁势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悼王被安葬以后,太子登基,就叫令尹把射杀吴起时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因为射杀吴起而被灭族而死的有七十多家。
14.C.“领联运用对比手法”错误。“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以动衬静,不是对比,而是相互映衬。(3分)
15.①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信马穿山径看斜阳照山峰听万壑流水声,看棠梨叶落闻荞麦花香,心情悠然自得。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诗人看到村边的桥和原野的树感到如此熟悉和亲切,情绪陡然物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的怀乡之情。③不得志的惆怅之情。诗人仕途受挫贬言在外,看到眼前与家乡相似的景物,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感油然而生。(6分)译文: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16.(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6分)
17.C(3分) A酒,歌,名词作动词。B南,名词作状语,D鼓,名词作动词
18.B(3分) 横:遮蔽
19.D(3分)D项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宾语前置句
20.(5分)(1)把“垂爱”改为“喜爱”;
(2)把“令尊”改为“家父”或“父亲”;
(3)把“光顾”改为“参加”;
(4)把“不吝”改为“尽力”或“乐于”;
22.(60分)
【解析】
四则材料为思考提供了对青春不同角度的理解。这其中既有对青春的内涵的解读,如辛夷坞认为青春是脆弱的美丽的,席慕蓉则认为青春很短暂,却让人怀念。而习主席看来内心的青春才是永久的青春。也有对度过青春的方法的建议,如雨果提出青春不能浪费。习主席则认为青年要脚踏实地,经得起时间的锤炼。
此外在题目的要求当中明确了言说的身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同学。言说的背景是我们所身处的时代特点,而对象则是身边的同龄人。那么题目也就是要求同学们站在时代的特点前思考自己的青春的内涵,价值以及努力的方向。请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文章中要写出与两则材料关联。
立意:青春不朽,青春无悔;奋斗的青春最美;珍惜青春,奋斗拼搏;脚踏实地的青春;用奋斗浇灌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