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三单元 酸和碱———“化学与魔术”单元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三单元 酸和碱———“化学与魔术”单元复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2 18:0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与魔术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综合性强,难度增大,涉及前面学过的内容多,又直接影响下单元知识的学习,是下单元知识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物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看,大部分学生知道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但对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盐的反应比较陌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入手,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初三学生的思维正逐步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但缺乏具体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掌握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熟练写出酸、碱化学性质中典型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各自具有的性质。
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刘谦在春晚上表演的魔术——魔壶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魔术 学生回忆春晚上刘谦的魔术 生活引入明确主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环节2 通过魔术带出并进行酸碱中和的复习 表演魔术一: 向三个杯子中分别倒入紫甘蓝汁,出现了三种不同颜色。 表演魔术二: 将“水”倒入一个“空”杯子,变红,再倒入另一个“空”杯子,变回无色。 魔术二的灵感来自第十单元的一个化学实验,展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图片,复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若想观察到现象并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的反应叫中和反应,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写出有关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完后互相检查。 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思考该魔术运用的化学知识,揭秘魔术谜底。 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思考该魔术运用的化学知识,揭秘魔术谜底。 思考回答: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认真书写化学方程式,写完后互相检查,纠错。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搜集证据的能力, 学会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环节3 通过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复习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小明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向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仍为无色,于是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可能是 NaCl 和 NaOH;猜想②可能只有 NaCl;猜想③可能是 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
猜想②和猜想③哪个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若要验证猜想③正确,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选择不同类别的物质设计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学案上。
2.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热烈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及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认真记录在学案上。 将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放在展台上展示并讲解 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培养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生间友谊和凝聚力。 使学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环节4 通过魔术复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非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盐)的反应 复习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表演魔术三: 喷泉魔术(实验) 烧瓶中收集满二氧化碳,注射器中装有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是滴有颜色的氢氧化钠溶液。 同学们能说出形成喷泉的原理吗? 在此原理指导下设计更多方案,请同学们预测方案结果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也能使密闭体系中压强减小,因此需要做二氧化碳与等体积水的对比实验,通过现象的对比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看了魔术表演,揭秘了魔术谜底,但我可以看出来同学们还是觉得不过瘾,想亲自表演魔术,下面我就满足同学们这个愿望。同学们想过 清“水”能变蓝色“果冻”再变蓝色“饮料”吗?其实魔术都是有预案的,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用品分组设计魔术方案。 温馨提示:吸管只是配合装饰,不能真喝呦,可以用来搅拌。 请在学案上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反应也属于酸碱中和反应,但却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样无明显现象,说起氢氧化钠我们这节课学了不少有关它的知识,同学们能总结出氢氧化钠等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吗? 学生解释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在密闭的体系中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体积减小,产生气压差。 学生思考回答: 鸡蛋吞入瓶内 软塑料瓶变瘪 气球膨胀变大 水倒吸入集气瓶内 一同学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在学案上认真书写化学方程式,完成后与黑板上的对照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派代表回答。 先向“魔术杯”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倒入硫酸铜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就是蓝色“果冻”,最后加入稀硫酸,形成蓝色“饮料” 分组进行魔术 认真书写化学方程式 总结碱的化学性质: 碱与指示剂反应(例如: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 碱与酸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反应。)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碱与盐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通过实验增强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疑难 培养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使学生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完整的学习方法是奔向成功的主要因素。
环节五: 盘点收获反思升华 本节课我们与魔术为伴,感受到了很多快乐,在快乐之余有没有学到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思维升华:根据学过的化学实验,设计更多的魔术方案进行魔术表演。 送给同学们的几句话:同学们,我们的化学实验就像魔术一样有趣,希望同学们抱着观看魔术表演,揭秘魔术谜底,参与魔术表演的热情和执着来学习我们的化学,我相信一定会收获颇丰。 学生分别回答: 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掌握了酸的化学性质。 掌握了碱的化学性质。 知道了正确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学会了利用化学实验变魔术等。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 化学与魔术 1.酸碱中和反应 H++ OH- == H2O 2.酸的化学性质 H+ 3.碱的化学性质 OH-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发展认识组织教学,从生活走进化学,以探究的视角深入,从理性的视角提升,以创新的视角升华,从而实现多维视角认识酸碱,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我认为本节课有两个亮点: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出课题并贯穿本节课的始终,寓教于乐。
以中和反应入手,通过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复习常见酸的化学性质,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引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而复习碱的化学性质,这样设计自然流畅。
总之使学生感悟学习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