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内容,主要学习年、月、日,认识24时记时法,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活动,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学情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一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所以我首先借助年历组织学生有目的观察、合作,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看年历,而且还掌握了自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学资源:课件、2013-2016年历的附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好吗?最近老师看同学们都在练习书写钢笔字,我也想和同学们一起练一练,如果我每天能写一页钢笔字,那我一个月能写多少页呢?
2.那每个月天数是怎样的呢?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对年月日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认识年、月、日
(1)引导探索
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2)小组合作:请大家拿出老师为每一小组预先准备好的表格,根据刚才的观察填一填。
合作探究:
一年有多少个月?
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3)思考问题:认真观察,你从上面表格中发现了什么?发现完后可以同桌交流。
(4)学生汇报表格的填写情况,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个月是几天的呢?(看最后一个数)
(5)让学生讲述你自己的发现。(学生回答,老师适当评价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以上板书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完整可以适当引导。)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请同学们在2014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再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等。
请你想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如:父母的生日、妇女节、教师节、元旦、春节、圣诞节等。
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在此渗透情感教育。
(2)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个月呢?一日呢?谁能举例说说?
3.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谈话: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
(1)左拳记忆法(尝试让学生教,再集体教)
拳记法:举起左拳,背向自己,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的地方表示小月,说明8月要再从1月的地方开始数(二月除外)。师生同时数。
(2)歌诀法 (出示投影)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学生记忆)
师应指明:“腊月”指的是十二月,“冬月”指的是十一月。
【设计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独立演示左拳记忆法,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记忆;运用歌诀法来记忆,能迅速有效的判断某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及其天数。歌诀朗朗上口,易诵易记,生动而有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1.播放视频:
(1)关于年月日的形成。
(2)关于闰年的由来。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猜生日。
2.算一算。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一说学习体会。
2.还有什么问题或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