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人教版(2019)必修二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精诚联盟”开学考)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适应性 D.遗传性
2.(2021高一下·哈尔滨期末)如图中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的骨骼虽然外形上差别很大,但它们骨骼的排列是相似的,这说明( )
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它们属于同一类动物
D.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3.(2021高一下·哈尔滨期末)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胚胎学 B.化石 C.细胞研究 D.比较解剖学
4.(2021高三上·通州期末)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下列对基于证据的进化观点叙述,最不合理的是( )
A.有性生殖是在无性生殖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B.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C.减数分裂是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D.原核细胞是由结构更简单的病毒进化而来的
5.(2021高一下·嘉兴期末)现存的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下列证据中,属于分子水平的是( )
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
B.始祖鸟化石既与现代鸟类相似,又与恐龙相似
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
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6.近年,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和三峡石板滩“夷陵虫”“的发现,使奥陶纪的“金钉子”——宜昌再次成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片热土。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C.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无法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真核细胞的出现和发展,动植物开始出现分化
B.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真核生物通过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推进了生物进化速度
D.病毒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在进化上应早于细胞出现
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
B.原核生物出现时,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三极生态系统
C.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9.根据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最早出现的生命是古细菌
B.古生代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爬行动物出现并发展
C.原始的哺乳类和鸟类的出现是中生代在进化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
D.人类出现于新生代的第三纪
10.在 38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人类也只是进化大树上的枝端末梢。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的内质网非常相似,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
B.通过不断提高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获得青霉素抗性的细菌,属于人工选择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代表变异的方向
D.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
11.下图是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G、H、Q、W、X)的进化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X和Q
B.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C.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基因重组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12.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
B.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种群在繁衍过程中大量的近亲繁殖可提高群体中纯合子的比例
D.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13.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大气成分与现代大气成分不相同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在古老的地层中,鱼类化石出现得比两栖类要晚
D.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了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协同进化
15.以下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最直接证据的是( )
A.化石记录 B.同源器官 C.胚胎发育 D.分子相似
16.应用比较研究寻找进化关系的有关原理、途径和方法,错误的是( )
A.亲缘关系越近比较项相同程度越大
B.比较碱基、氨基酸数量及排列顺序
C.生物进化水平相同,则蛋白质没有差异
D.应选影响基本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比较
17.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哪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 )
A.所有生物几乎都由ATP直接供能
B.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各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完全相同
D.各种生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18.对埋藏在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化石进行分析,发现这样一个规律( )
A.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其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
B.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其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C.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陆生种类越多
D.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动物种类比植物多
二、实验探究题
19.(2021高一下·白山期末)进化学上有一个观点∶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对于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科学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拥有共同祖先的直接证据是通过研究 提供的。
(2)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且 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共用一套 , 这是 水平的证据。
(3)请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等角度出发,简述拥有共同祖先的马和驴是如何形成两个物种的。
三、综合题
20.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在距今31亿年时,地球上出现了微生物A,由于这种生物的出现,地球上的大量有机物被消耗掉。到距今25亿年时,生物B的出现使大气中的含氧量逐渐增多,以后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生物C、D、E等,经测定,它们的细胞内都含有一种叫做细胞色素c的物质(与有氧呼吸有关)。
(1)物种A和物种B在代谢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是 。
(2)物种D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
(3)物种A和B可能是 生物,物种C可能是 生物。(“原核”或“真核”)
21.下表是7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个 0 1 12 13 21 35 44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和生物的亲缘关系之间表现为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
(2)从上表看,人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的比较,是从 水平为生物的 提供了证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生物界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体现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是生物体层次上的统一性,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同源器言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的;各部分骨块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它们的一致性说明这些动物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故D正确,与题意相符,A、B、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言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言;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所以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即B正确,与题意相符,A、C、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言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言;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早期的生物无性别分化,逐渐进化后出现性别分化,在无性生殖的基础上出现有性生殖,A正确;
B、地球早期处于无氧状态,生物都进行无氧呼吸,出现氧气后才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故减数分裂是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繁殖,故细胞不是在病毒的基础上出现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性生殖使后代产生更多的变异,使后代表现出更大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所以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进化程度高;有氧呼吸消耗同样的葡萄糖产生的能量远远多于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更充分高效,因此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进化程度高。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属于细胞水平上的证据,A错误;
B、始祖鸟化石既与现代鸟类相似,又与恐龙相似,是在个体水平上的证据,B错误;
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是在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证据,C错误;
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是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证明了现存的物种来自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6.【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中性突变
【解析】【解答】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DNA分子杂交,杂合双链区比例越大,说明两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
B、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B正确;
C、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可以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C错误;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4、中性突变论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真核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完善,通过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推动了生物进化速率,随着真核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动植物开始出现分化,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所以A、C正确;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正确;由无细胞结构到有细胞结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病毒不会早于细胞出现,D错误。
【分析】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化石可以作为进化的重要证据。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A、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直接的证据,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A正确;
B、以动物为代表的消费者的出现,开始形成典型的三级生态系统,B错误;
C、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并逐渐向陆地发展,C正确;
D、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例如恐龙绝灭,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类是最高级的生物,应该出现得最晚,即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世,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分析】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10.【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相似,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A正确;
B、青霉素抗性菌通过变异已经存在,不是通过提高青霉素浓度来获得的,B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表示种群发生了进化,C正确;
D、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增加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11.【答案】A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X和Q相距最近应是亲缘关系最近,故A正确。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发展,故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故C错误。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基因重组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地球上不仅出现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2.【答案】D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A项正确;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B项正确;同一个群体携带同种基因的杂合子比例高,近亲繁殖时可以提高该种群基因纯合的比例,C项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可能是体细胞突变性状,因此不一定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项错误。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据此答题。
13.【答案】C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原始大气,空气稀薄,没有氧气,气体主要成分是氢气、氨气、二氧化碳等,现在大气氮气约78%,氧气约21%,A正确;
B、化石是岩石之中古生物的遗体、遗迹等,可以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B正确;
C、在生物演化顺序之中,生物由低等到高等演化,在古老的底层中,鱼类比较低等,比两栖类要早,C错误;
D、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越相似,亲缘关系一般越近,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由低等到高等进化而来,由简单到复杂,不是神创立的物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地球上不仅出现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4.【答案】D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
B、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
D、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是共同进化,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5.【答案】A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最直接证据的是化石记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的鳃裂都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不是胚胎学的证据,而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2、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计划过程中分子结构变化的渐进特征,并以此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3、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就越复杂、越高等。
16.【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比较项相同程度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
B、碱基、氨基酸数量及排列顺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生物的遗传信息,生物的遗传信息越相近,表明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B正确;
C、生物进化水平相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C错误;
D、应选影响基本生命活动的、关键的蛋白质比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研究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可通过比较生物之间的遗传信息、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等来判断,比较项中相同程度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17.【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可以证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
B、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是密码子的普遍性,生物界可能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B正确;
C、细胞生物的细胞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C错误;
D、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并主要通过呼吸作用来供能,说明细胞生物可能都来源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只是随着自然选择的不同,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但在一些方面生物都具有共性,识记生物界的共性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8.【答案】A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种类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种类较多。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19.【答案】(1)化石
(2)DNA;密码子;分子水平
(3)马和驴的共同祖先种群中存在着遗传变异,有些具有变异性状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而被保留下来,而另外一些可能迁移到别处生存下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并产生了隔离,随着各自繁衍后代的过程形成各自的种群,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种群之间的基因库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它们之间有了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物种,这可能就是具有共同祖先的马和驴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1)生物拥有共同祖先的直接证据是通过研究化石提供的,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也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且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共用一套密码子, 这是分子水平的证据,从而能说明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
(3)马和驴的共同祖先种群中存在着遗传变异,有些具有变异性状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而被保留下来,而另外一些可能迁移到别处生存下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并产生了隔离,随着各自繁衍后代的过程形成各自的种群,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种群之间的基因库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它们之间有了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物种,这可能就是具有共同祖先的马和驴的形成过程。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生物拥有共同祖先的直接证据是通过研究化石提供的,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也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且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共用一套密码子,这是分子水平的证据,从而能说明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
4、马和驴的共同祖先种群中存在着遗传变异,有些具有变异性状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而被保留下来,而另外一些可能迁移到别处生存下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并产生了隔离,随着各自繁衍后代的过程形成各自的种群,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种群之间的基因库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它们之间有了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物种,这可能就是具有共同祖先的马和驴的形成过程。
20.【答案】(1)能否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需氧型
(3)原核;真核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1)微生物A出现,使得地球上的大量有机物被消耗掉,属于异养型生物,到距今25亿年时,生物B的出现使大气中的含氧量逐渐增多,B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物种A和物种B在代谢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2)物种D能进行有氧呼吸,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3)经(1)分析,可推测物种A和B可能是原核生物,物种C可能是真核生物。
【分析】本题是对生命起源的考查,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有丰富的有机物,原始生命的同化作用类型可能是异养型;又由于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生命的异化作用类型可能是厌氧型。
21.【答案】(1)越小
(2)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细胞和分子;进化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分析】解:(1)从题表中数据可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越小。(2)通过题表信息可知,人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最大,为44,表明人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3)题目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的比较,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的证据。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题表信息,能够鉴定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远近的物质有DNA,RNA和蛋白质,这里通过比对几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之间的差异进而确定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表中显示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
1 / 1高生人教版(2019)必修二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精诚联盟”开学考)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适应性 D.遗传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生物界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体现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是生物体层次上的统一性,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2.(2021高一下·哈尔滨期末)如图中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的骨骼虽然外形上差别很大,但它们骨骼的排列是相似的,这说明( )
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它们属于同一类动物
D.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同源器言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的;各部分骨块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它们的一致性说明这些动物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故D正确,与题意相符,A、B、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言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言;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3.(2021高一下·哈尔滨期末)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胚胎学 B.化石 C.细胞研究 D.比较解剖学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所以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即B正确,与题意相符,A、C、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言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言;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4.(2021高三上·通州期末)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下列对基于证据的进化观点叙述,最不合理的是( )
A.有性生殖是在无性生殖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B.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C.减数分裂是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D.原核细胞是由结构更简单的病毒进化而来的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早期的生物无性别分化,逐渐进化后出现性别分化,在无性生殖的基础上出现有性生殖,A正确;
B、地球早期处于无氧状态,生物都进行无氧呼吸,出现氧气后才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故减数分裂是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繁殖,故细胞不是在病毒的基础上出现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性生殖使后代产生更多的变异,使后代表现出更大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所以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进化程度高;有氧呼吸消耗同样的葡萄糖产生的能量远远多于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更充分高效,因此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进化程度高。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
5.(2021高一下·嘉兴期末)现存的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下列证据中,属于分子水平的是( )
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
B.始祖鸟化石既与现代鸟类相似,又与恐龙相似
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
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属于细胞水平上的证据,A错误;
B、始祖鸟化石既与现代鸟类相似,又与恐龙相似,是在个体水平上的证据,B错误;
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是在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证据,C错误;
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是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证明了现存的物种来自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6.近年,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和三峡石板滩“夷陵虫”“的发现,使奥陶纪的“金钉子”——宜昌再次成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片热土。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C.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无法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中性突变
【解析】【解答】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DNA分子杂交,杂合双链区比例越大,说明两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
B、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B正确;
C、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可以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C错误;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4、中性突变论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真核细胞的出现和发展,动植物开始出现分化
B.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真核生物通过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推进了生物进化速度
D.病毒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在进化上应早于细胞出现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真核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完善,通过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推动了生物进化速率,随着真核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动植物开始出现分化,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所以A、C正确;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正确;由无细胞结构到有细胞结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病毒不会早于细胞出现,D错误。
【分析】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化石可以作为进化的重要证据。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
B.原核生物出现时,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三极生态系统
C.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A、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直接的证据,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A正确;
B、以动物为代表的消费者的出现,开始形成典型的三级生态系统,B错误;
C、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并逐渐向陆地发展,C正确;
D、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例如恐龙绝灭,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9.根据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最早出现的生命是古细菌
B.古生代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爬行动物出现并发展
C.原始的哺乳类和鸟类的出现是中生代在进化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
D.人类出现于新生代的第三纪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类是最高级的生物,应该出现得最晚,即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世,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分析】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10.在 38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人类也只是进化大树上的枝端末梢。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的内质网非常相似,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
B.通过不断提高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获得青霉素抗性的细菌,属于人工选择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代表变异的方向
D.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相似,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A正确;
B、青霉素抗性菌通过变异已经存在,不是通过提高青霉素浓度来获得的,B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表示种群发生了进化,C正确;
D、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增加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11.下图是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G、H、Q、W、X)的进化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X和Q
B.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C.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基因重组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A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X和Q相距最近应是亲缘关系最近,故A正确。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发展,故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故C错误。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基因重组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地球上不仅出现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2.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
B.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种群在繁衍过程中大量的近亲繁殖可提高群体中纯合子的比例
D.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答案】D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A项正确;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B项正确;同一个群体携带同种基因的杂合子比例高,近亲繁殖时可以提高该种群基因纯合的比例,C项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可能是体细胞突变性状,因此不一定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项错误。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据此答题。
13.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大气成分与现代大气成分不相同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在古老的地层中,鱼类化石出现得比两栖类要晚
D.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原始大气,空气稀薄,没有氧气,气体主要成分是氢气、氨气、二氧化碳等,现在大气氮气约78%,氧气约21%,A正确;
B、化石是岩石之中古生物的遗体、遗迹等,可以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B正确;
C、在生物演化顺序之中,生物由低等到高等演化,在古老的底层中,鱼类比较低等,比两栖类要早,C错误;
D、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越相似,亲缘关系一般越近,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由低等到高等进化而来,由简单到复杂,不是神创立的物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地球上不仅出现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了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协同进化
【答案】D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
B、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
D、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是共同进化,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5.以下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最直接证据的是( )
A.化石记录 B.同源器官 C.胚胎发育 D.分子相似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最直接证据的是化石记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的鳃裂都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不是胚胎学的证据,而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2、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计划过程中分子结构变化的渐进特征,并以此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3、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就越复杂、越高等。
16.应用比较研究寻找进化关系的有关原理、途径和方法,错误的是( )
A.亲缘关系越近比较项相同程度越大
B.比较碱基、氨基酸数量及排列顺序
C.生物进化水平相同,则蛋白质没有差异
D.应选影响基本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比较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比较项相同程度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
B、碱基、氨基酸数量及排列顺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生物的遗传信息,生物的遗传信息越相近,表明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B正确;
C、生物进化水平相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C错误;
D、应选影响基本生命活动的、关键的蛋白质比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研究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可通过比较生物之间的遗传信息、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等来判断,比较项中相同程度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17.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哪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 )
A.所有生物几乎都由ATP直接供能
B.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各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完全相同
D.各种生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可以证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
B、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是密码子的普遍性,生物界可能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B正确;
C、细胞生物的细胞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C错误;
D、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并主要通过呼吸作用来供能,说明细胞生物可能都来源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只是随着自然选择的不同,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但在一些方面生物都具有共性,识记生物界的共性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8.对埋藏在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化石进行分析,发现这样一个规律( )
A.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其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
B.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其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C.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陆生种类越多
D.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动物种类比植物多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种类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种类较多。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二、实验探究题
19.(2021高一下·白山期末)进化学上有一个观点∶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对于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科学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拥有共同祖先的直接证据是通过研究 提供的。
(2)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且 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共用一套 , 这是 水平的证据。
(3)请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等角度出发,简述拥有共同祖先的马和驴是如何形成两个物种的。
【答案】(1)化石
(2)DNA;密码子;分子水平
(3)马和驴的共同祖先种群中存在着遗传变异,有些具有变异性状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而被保留下来,而另外一些可能迁移到别处生存下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并产生了隔离,随着各自繁衍后代的过程形成各自的种群,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种群之间的基因库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它们之间有了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物种,这可能就是具有共同祖先的马和驴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1)生物拥有共同祖先的直接证据是通过研究化石提供的,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也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且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共用一套密码子, 这是分子水平的证据,从而能说明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
(3)马和驴的共同祖先种群中存在着遗传变异,有些具有变异性状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而被保留下来,而另外一些可能迁移到别处生存下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并产生了隔离,随着各自繁衍后代的过程形成各自的种群,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种群之间的基因库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它们之间有了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物种,这可能就是具有共同祖先的马和驴的形成过程。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生物拥有共同祖先的直接证据是通过研究化石提供的,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也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且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共用一套密码子,这是分子水平的证据,从而能说明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
4、马和驴的共同祖先种群中存在着遗传变异,有些具有变异性状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而被保留下来,而另外一些可能迁移到别处生存下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并产生了隔离,随着各自繁衍后代的过程形成各自的种群,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种群之间的基因库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它们之间有了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物种,这可能就是具有共同祖先的马和驴的形成过程。
三、综合题
20.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在距今31亿年时,地球上出现了微生物A,由于这种生物的出现,地球上的大量有机物被消耗掉。到距今25亿年时,生物B的出现使大气中的含氧量逐渐增多,以后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生物C、D、E等,经测定,它们的细胞内都含有一种叫做细胞色素c的物质(与有氧呼吸有关)。
(1)物种A和物种B在代谢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是 。
(2)物种D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
(3)物种A和B可能是 生物,物种C可能是 生物。(“原核”或“真核”)
【答案】(1)能否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需氧型
(3)原核;真核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1)微生物A出现,使得地球上的大量有机物被消耗掉,属于异养型生物,到距今25亿年时,生物B的出现使大气中的含氧量逐渐增多,B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物种A和物种B在代谢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2)物种D能进行有氧呼吸,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3)经(1)分析,可推测物种A和B可能是原核生物,物种C可能是真核生物。
【分析】本题是对生命起源的考查,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有丰富的有机物,原始生命的同化作用类型可能是异养型;又由于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生命的异化作用类型可能是厌氧型。
21.下表是7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个 0 1 12 13 21 35 44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和生物的亲缘关系之间表现为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
(2)从上表看,人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的比较,是从 水平为生物的 提供了证据
【答案】(1)越小
(2)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细胞和分子;进化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分析】解:(1)从题表中数据可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越小。(2)通过题表信息可知,人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最大,为44,表明人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3)题目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的比较,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的证据。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题表信息,能够鉴定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远近的物质有DNA,RNA和蛋白质,这里通过比对几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之间的差异进而确定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表中显示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