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人教版(2019)必修二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生人教版(2019)必修二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09:42:31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生人教版(2019)必修二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辽宁开学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种群不可能发生进化
B. 未经过地理隔离的种群不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C. 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减小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2.(2021高二下·安徽期末)现有两个非常大的、且遗传平衡的果蝇种群,已知种群1中AA占49%,种群2中aa占1%。若将这两个种群随机抽取的等量个体合并为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则子代中Aa所占的比例是(  )
A. 18% B. 32% C. 42% D. 45%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之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它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⑤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③④
4.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一种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下降,原因是用药后病原微生物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 自然选择使种群发生定向的变异
5.(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8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18%和82% B. 36%和64% C. 56%和44% D. 92%和8%
6.(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
A. 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 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 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 种群,一条鲤鱼
7.(2021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变异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对珍稀或濒危物种的保护,一定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D. 有性生殖的出现丰富了进化的原材料,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8.(2021高二上·榆树期末)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②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蚂蚁是一个种群
③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苔藓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2021高二下·安徽开学考)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鱇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B.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D. 鮟鱇鱼形成的过程仅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10.(2021高三上·安徽开学考)科学家通常通过对野生稻进行改良,提高其抗逆性和产量,从而获取栽培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遗传物质有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 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的标志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 野生稻与栽培稻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不同
D. 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与其生存环境有关
11.(2021·光明模拟)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达尔文推测,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兰花的进化方向既受蛾类昆虫的影响,也受其他生物及环境的影响
B. 蛾类昆虫既会影响兰花的出生率,也会影响其基因频率的改变
C. 蛾类昆虫口器的长短决定着不同兰花个体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概率
D. 兰花植株产生进化原材料的途径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2.(2021高一下·白山期末)某动物种群有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500个,该种群中的个体能够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是均等的。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数目相等
B. 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
C. 若发生基因突变,A和a的基因频率都变小
D. 若该种群中的个体连续自由交配,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13.(2021高一下·绥化期末)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病人体内可能会产生具有超级抗药性的细菌,即“超级细菌”,例如在美国发现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抵抗最强力的抗生素,并引发各种感染。下列有关“超级细菌”及其抗药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超级细菌”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时,也要进行DNA的复制
B.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产生抗药性
C. 滥用的各种抗生素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 抗药性的形成的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14.(2021高一下·绥化期末)某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为AA10%、Aa30%、aa60%,在环境变化后,种群中隐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增加10%,显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减少10%,第二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约为 ( )
A. 58.8% B. 60% C. 64.7% D. 66%
15.(2021高一下·合肥期末)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已知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比值是( )
A. 3:3:1 B. 4:4:1 C. 9:6:1 D. 9:3:1
16.(2021高二下·浙江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犬的驯化过程是一种适应性进化
B. 杂合的圆粒豌豆连续自交不会导致种群进化
C. 向菜地喷洒杀虫剂使害虫抗药性增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 工业污染条件下桦尺蝮黑色个体增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率上升
17.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 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 自然选择使变异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
1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只有基因突变才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D. 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二、综合题
19.(2021高三上·辽宁开学考) 2019年9月到2020年2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燃烧多月。火烧程度不同对植被演替的影响也不同,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程度的火烧形成的大小斑块往往镶嵌在一起,构成群落的 结构。
(2)轻度火烧后植被能在较短时间恢复到以前的面貌,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性。
(3)适当“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 。
(4)森林大火后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次生危害,这体现了森林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 价值。
(5)特别大规模的火烧后很可能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一段时间后外来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
20.(2021高一下·合肥期末)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是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景色之一,这里生活了许多松鼠,大约一万年前,该地区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中的所有松鼠构成一个 , 它是生物进化的 。
(2)有人将来自甲、乙两区域的一些松鼠混合养殖,发现它们已经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甲、乙两区域松鼠的 已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 。
(3)某项调查发现,乙地松鼠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则a基因频率为 。若乙地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乙地松鼠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A、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很多,包括选择等,不发生基因突变也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而影响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发生进化,A错误;
B、形成多倍体的过程虽然未经过地理隔离,却形成了新的物种,说明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地理隔离不是必需的,B错误;
C、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下降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Aa连续自交,导致杂合子的频率下降,但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根据收割理论可以确定,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2.物种形成的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生殖隔离。地理隔离不是必需的。
2.【答案】 B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两个非常大的、且遗传平衡的果蝇种群,已知种群1中AA占49%,则A=70%,a=30%;已知种群2中aa占1%,则a=10%,A=90%。等量混合两个种群后,基因频率A=(70%+90%)÷2=80%,a=(30%+10%)÷2=20%。随机交配一代(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2×80%×20%=32%,B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满足遗传平衡定律的是使用条件,根据基因频率进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A=p,a=q,Aa=2pq。
3.【答案】 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①错误;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②正确;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③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它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④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而变异是不定向的,⑤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③④,故答案为:B。
【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5)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3)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5)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4.【答案】 A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一种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下降,原因是用药后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B错误;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性状,不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5.【答案】 C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16%+80%×1/2=56%,a的基因频率=1-56%=44%,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做基因频率。
6.【答案】 A
【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概念
【解析】【解答】出生、性别、年龄、死亡则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7.【答案】 B
【考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A、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一样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
B、对珍稀或濒危物种的保护,但种群内仍然可额能存在少量的自发突变,故种群的基因频率仍可能会发生改变,B错误;
C、“收割理论”阐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C正确;
D、有性生殖过程中,因基因重组可产生丰富的变异个体,为生物进化提供众多的原材料,从而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一样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收割理论”阐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可产生丰富的变异个体,为生物进化提供众多的原材料,从而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8.【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概念,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①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如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①正确;
②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②中缺少“所有”一词,②错误;
③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如阴湿山洼草丛中的所有生物,③错误;
④苔藓是生产者,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9.【答案】 A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A、鮟鏮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如突变和基因重组也会影响基因频率,A项正确;
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项错误;
C、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错误;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0.【答案】 D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野生稻和栽培稻是否属于两个物种,需根据二者能否杂交或杂交后能否产生可育后代判断,不能根据遗传物质有差异来判断,A错误;
B、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野生稻与栽培稻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与其生存环境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3)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5)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1.【答案】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A、根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正确;
B、蛾类口器的长短与兰花的花距长短相适应,蛾类昆虫口器的长短决定着不同兰花个体能否完成传粉产生后代,既会影响兰花的出生率,也会影响其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蛾类口器的长短与兰花的花距长短相适应,蛾类昆虫口器的长短决定着不同兰花个体能否完成传粉产生后代,所以蛾类昆虫口器的长短决定着不同兰花个体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概率,C正确;
D、兰花是真核生物,能有性生殖。产生进化原材料的途径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入和迁出,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2.【答案】 B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种群的概念
【解析】【解答】A、据分析可知,a=1/4,A=3/4,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3/4×3/4=9/16,aa基因型频率为1/4×1/4=1/16,Aa基因型的频率为3/4×1/4×2=6/16,A错误;
B、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9/16,aa=1/16,Aa=6/16,故子一代中A=9/16+6/16×1/2=3/4,与亲代相等,B正确;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和a的基因频率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C错误;
D、在该种群中的个体连续自由交配若干代的过程中,基因A和a可能发生突变,则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有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之问进行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入和迁出,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13.【答案】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A错误;
B、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原核生物,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
C、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是本身就存在的,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C错误;
D、通过各种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作用,使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从而形成抗药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多方向性(不定性性)、可逆性、低频性、有害性、普遍性;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的,和使用抗生素无关,而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14.【答案】 C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如果环境变化后,种群中隐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增加10%,显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aa数目为60+60×10%=66、显性性状的个体数目为40-(30+10)×10%=36个,则第二年aa基因型的频率约为66/(66+36)×100%≈64.7%。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 某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为AA10%、Aa30%、aa60%, 假设种群有100个个体;环境变化后, 种群中隐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增加10%,显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减少10%。要注意种群的数量也会发生改变。
15.【答案】 C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遗传平衡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基因型AA的比例占30%,基因型Aa的比例占30%,基因型aa的比例占40%,基因型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所以能繁殖后代的基因型是AA和Aa,且AA∶Aa=1∶1,因此该种群雌雄配子中A:a=3:1,因此子代基因型AA的概率=3/4×3/4=9/16,Aa的概率=2×3/4×1/4=6/16,aa的概率=1/4×1/4=1/16,因此AA∶Aa∶aa=9∶6∶1,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入和迁出,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2、基因频率计算:
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3、子代基因型之比:(A+a)2=AA+2Aa+aa=1。
16.【答案】 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家犬培育过程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更能适应环境,A错误;
B、杂合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在没有淘汰后代某种基因型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故不会导致种群进化,B正确;
C、向菜地喷洒杀虫剂,杀虫剂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相当于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结果应是对人类有益的),C错误;
D、工业污染条件下桦尺蠖黑色个体增加的原因是自然选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17.【答案】 D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只有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变异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在光线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自然选择能使变异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分析】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均可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减基对的改变,属于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
3、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改变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18.【答案】 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A、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让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不适应环境的变异被淘汰,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
D、抗生素起选择作用,而不是使病原体产生适应性的变异,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二、综合题
19.【答案】 (1)水平
(2)恢复力稳定
(3)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间接
(5)是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1)不同强度的火烧形成的大小斑块往往镶嵌在一起,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资源利用。

(2)轻度火烧后植被能在较短时间恢复到以前的面貌,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即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3)适当“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
(4)森林大火后可能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次生危害,这体现了森林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间接价值。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特别大规模的火烧后很可能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一段时间后外来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分析】1.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镶嵌)、垂直结构(分层)。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潜在价值。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0.【答案】 (1)种群;基本单位
(2)基因库;生殖隔离
(3)65%;61.5%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1)生活在甲区域中的所有松鼠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来自甲、乙两区域的松鼠不能进行相互交配,即基因不能自由交流,说明甲、乙两区域松鼠的基因库已存在很大差异,本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松鼠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
(3)乙地松鼠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根据遗传平衡定理,a基因频率=(1/2)×Aa+aa=(1/2)×30%+50%=65%。现假设乙地松鼠种群中共有100个个体,则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20、30和50个,若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22、33、45个;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45/(22+33+45)×100%=45%,Aa的基因型频率=33/(22+33+45)×100%=33%,a基因频率=(1/2)×Aa+aa=(1/2)×33%+45%=61.5%。
【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5)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3)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5)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5、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生人教版(2019)必修二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辽宁开学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种群不可能发生进化
B. 未经过地理隔离的种群不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C. 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减小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A、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很多,包括选择等,不发生基因突变也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而影响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发生进化,A错误;
B、形成多倍体的过程虽然未经过地理隔离,却形成了新的物种,说明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地理隔离不是必需的,B错误;
C、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下降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Aa连续自交,导致杂合子的频率下降,但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根据收割理论可以确定,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2.物种形成的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生殖隔离。地理隔离不是必需的。
2.(2021高二下·安徽期末)现有两个非常大的、且遗传平衡的果蝇种群,已知种群1中AA占49%,种群2中aa占1%。若将这两个种群随机抽取的等量个体合并为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则子代中Aa所占的比例是(  )
A. 18% B. 32% C. 42% D. 45%
【答案】 B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两个非常大的、且遗传平衡的果蝇种群,已知种群1中AA占49%,则A=70%,a=30%;已知种群2中aa占1%,则a=10%,A=90%。等量混合两个种群后,基因频率A=(70%+90%)÷2=80%,a=(30%+10%)÷2=20%。随机交配一代(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2×80%×20%=32%,B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满足遗传平衡定律的是使用条件,根据基因频率进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A=p,a=q,Aa=2pq。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之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它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⑤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 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①错误;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②正确;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③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它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④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而变异是不定向的,⑤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③④,故答案为:B。
【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5)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3)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5)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4.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一种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下降,原因是用药后病原微生物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 自然选择使种群发生定向的变异
【答案】 A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一种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下降,原因是用药后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B错误;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性状,不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5.(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8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18%和82% B. 36%和64% C. 56%和44% D. 92%和8%
【答案】 C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16%+80%×1/2=56%,a的基因频率=1-56%=44%,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做基因频率。
6.(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
A. 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 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 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 种群,一条鲤鱼
【答案】 A
【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概念
【解析】【解答】出生、性别、年龄、死亡则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7.(2021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变异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对珍稀或濒危物种的保护,一定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D. 有性生殖的出现丰富了进化的原材料,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答案】 B
【考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A、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一样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
B、对珍稀或濒危物种的保护,但种群内仍然可额能存在少量的自发突变,故种群的基因频率仍可能会发生改变,B错误;
C、“收割理论”阐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C正确;
D、有性生殖过程中,因基因重组可产生丰富的变异个体,为生物进化提供众多的原材料,从而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一样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收割理论”阐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可产生丰富的变异个体,为生物进化提供众多的原材料,从而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8.(2021高二上·榆树期末)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②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蚂蚁是一个种群
③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苔藓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概念,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①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如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①正确;
②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②中缺少“所有”一词,②错误;
③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如阴湿山洼草丛中的所有生物,③错误;
④苔藓是生产者,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9.(2021高二下·安徽开学考)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鱇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B.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D. 鮟鱇鱼形成的过程仅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 A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A、鮟鏮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如突变和基因重组也会影响基因频率,A项正确;
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项错误;
C、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错误;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0.(2021高三上·安徽开学考)科学家通常通过对野生稻进行改良,提高其抗逆性和产量,从而获取栽培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遗传物质有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 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的标志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 野生稻与栽培稻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不同
D. 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与其生存环境有关
【答案】 D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野生稻和栽培稻是否属于两个物种,需根据二者能否杂交或杂交后能否产生可育后代判断,不能根据遗传物质有差异来判断,A错误;
B、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野生稻与栽培稻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与其生存环境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3)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5)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1.(2021·光明模拟)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达尔文推测,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兰花的进化方向既受蛾类昆虫的影响,也受其他生物及环境的影响
B. 蛾类昆虫既会影响兰花的出生率,也会影响其基因频率的改变
C. 蛾类昆虫口器的长短决定着不同兰花个体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概率
D. 兰花植株产生进化原材料的途径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A、根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正确;
B、蛾类口器的长短与兰花的花距长短相适应,蛾类昆虫口器的长短决定着不同兰花个体能否完成传粉产生后代,既会影响兰花的出生率,也会影响其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蛾类口器的长短与兰花的花距长短相适应,蛾类昆虫口器的长短决定着不同兰花个体能否完成传粉产生后代,所以蛾类昆虫口器的长短决定着不同兰花个体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概率,C正确;
D、兰花是真核生物,能有性生殖。产生进化原材料的途径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入和迁出,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2.(2021高一下·白山期末)某动物种群有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500个,该种群中的个体能够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是均等的。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数目相等
B. 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
C. 若发生基因突变,A和a的基因频率都变小
D. 若该种群中的个体连续自由交配,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B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种群的概念
【解析】【解答】A、据分析可知,a=1/4,A=3/4,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3/4×3/4=9/16,aa基因型频率为1/4×1/4=1/16,Aa基因型的频率为3/4×1/4×2=6/16,A错误;
B、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9/16,aa=1/16,Aa=6/16,故子一代中A=9/16+6/16×1/2=3/4,与亲代相等,B正确;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和a的基因频率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C错误;
D、在该种群中的个体连续自由交配若干代的过程中,基因A和a可能发生突变,则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有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之问进行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入和迁出,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13.(2021高一下·绥化期末)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病人体内可能会产生具有超级抗药性的细菌,即“超级细菌”,例如在美国发现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抵抗最强力的抗生素,并引发各种感染。下列有关“超级细菌”及其抗药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超级细菌”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时,也要进行DNA的复制
B.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产生抗药性
C. 滥用的各种抗生素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 抗药性的形成的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答案】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A错误;
B、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原核生物,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
C、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是本身就存在的,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C错误;
D、通过各种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作用,使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从而形成抗药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多方向性(不定性性)、可逆性、低频性、有害性、普遍性;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的,和使用抗生素无关,而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14.(2021高一下·绥化期末)某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为AA10%、Aa30%、aa60%,在环境变化后,种群中隐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增加10%,显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减少10%,第二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约为 ( )
A. 58.8% B. 60% C. 64.7% D. 66%
【答案】 C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如果环境变化后,种群中隐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增加10%,显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aa数目为60+60×10%=66、显性性状的个体数目为40-(30+10)×10%=36个,则第二年aa基因型的频率约为66/(66+36)×100%≈64.7%。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 某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为AA10%、Aa30%、aa60%, 假设种群有100个个体;环境变化后, 种群中隐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增加10%,显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减少10%。要注意种群的数量也会发生改变。
15.(2021高一下·合肥期末)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已知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比值是( )
A. 3:3:1 B. 4:4:1 C. 9:6:1 D. 9:3:1
【答案】 C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遗传平衡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基因型AA的比例占30%,基因型Aa的比例占30%,基因型aa的比例占40%,基因型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所以能繁殖后代的基因型是AA和Aa,且AA∶Aa=1∶1,因此该种群雌雄配子中A:a=3:1,因此子代基因型AA的概率=3/4×3/4=9/16,Aa的概率=2×3/4×1/4=6/16,aa的概率=1/4×1/4=1/16,因此AA∶Aa∶aa=9∶6∶1,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入和迁出,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2、基因频率计算:
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3、子代基因型之比:(A+a)2=AA+2Aa+aa=1。
16.(2021高二下·浙江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犬的驯化过程是一种适应性进化
B. 杂合的圆粒豌豆连续自交不会导致种群进化
C. 向菜地喷洒杀虫剂使害虫抗药性增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 工业污染条件下桦尺蝮黑色个体增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率上升
【答案】 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家犬培育过程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更能适应环境,A错误;
B、杂合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在没有淘汰后代某种基因型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故不会导致种群进化,B正确;
C、向菜地喷洒杀虫剂,杀虫剂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相当于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结果应是对人类有益的),C错误;
D、工业污染条件下桦尺蠖黑色个体增加的原因是自然选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17.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 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 自然选择使变异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 D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只有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变异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在光线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自然选择能使变异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分析】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均可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减基对的改变,属于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
3、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改变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1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只有基因突变才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D. 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答案】 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A、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让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不适应环境的变异被淘汰,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
D、抗生素起选择作用,而不是使病原体产生适应性的变异,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二、综合题
19.(2021高三上·辽宁开学考) 2019年9月到2020年2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燃烧多月。火烧程度不同对植被演替的影响也不同,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程度的火烧形成的大小斑块往往镶嵌在一起,构成群落的 结构。
(2)轻度火烧后植被能在较短时间恢复到以前的面貌,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性。
(3)适当“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 。
(4)森林大火后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次生危害,这体现了森林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 价值。
(5)特别大规模的火烧后很可能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一段时间后外来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
【答案】 (1)水平
(2)恢复力稳定
(3)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间接
(5)是
【考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1)不同强度的火烧形成的大小斑块往往镶嵌在一起,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资源利用。

(2)轻度火烧后植被能在较短时间恢复到以前的面貌,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即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3)适当“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
(4)森林大火后可能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次生危害,这体现了森林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间接价值。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特别大规模的火烧后很可能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一段时间后外来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分析】1.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镶嵌)、垂直结构(分层)。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潜在价值。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0.(2021高一下·合肥期末)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是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景色之一,这里生活了许多松鼠,大约一万年前,该地区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中的所有松鼠构成一个 , 它是生物进化的 。
(2)有人将来自甲、乙两区域的一些松鼠混合养殖,发现它们已经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甲、乙两区域松鼠的 已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 。
(3)某项调查发现,乙地松鼠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则a基因频率为 。若乙地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乙地松鼠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 。
【答案】 (1)种群;基本单位
(2)基因库;生殖隔离
(3)65%;61.5%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1)生活在甲区域中的所有松鼠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来自甲、乙两区域的松鼠不能进行相互交配,即基因不能自由交流,说明甲、乙两区域松鼠的基因库已存在很大差异,本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松鼠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
(3)乙地松鼠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根据遗传平衡定理,a基因频率=(1/2)×Aa+aa=(1/2)×30%+50%=65%。现假设乙地松鼠种群中共有100个个体,则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20、30和50个,若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22、33、45个;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45/(22+33+45)×100%=45%,Aa的基因型频率=33/(22+33+45)×100%=33%,a基因频率=(1/2)×Aa+aa=(1/2)×33%+45%=61.5%。
【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5)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3)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5)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5、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