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3 10:2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
蒋介石
汪精卫
宁汉合流
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
宁汉合流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
一了全国
(1928年12.29)
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
政治上
(1)1927年秋,“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1928年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至1931年,荣氏拥有21个工厂,即茂新面粉亿至四厂、福新面粉一至八厂和申新纺织一至九厂,成为近代中国 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


除原有的面粉、纺织业外,有哪些新兴的行业发展的比较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原因有哪些?
1932年,荣家企业的日产面粉能力达10万包,约占当时除东北地区之外的全国民族面粉工业总产能的1/3;同时拥有52万余枚纱锭和5300多台布机,分别占全国民族棉纱业设备总数的1/5和1/4以上。
——摘引自《国商》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的最大一家民族烟草企业。1927年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强迫低价收买公司股票,从而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在经济上的表现
经济上:
(1)民族工业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新兴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1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年春天开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方面的国民党人,发起一个大规模的“清党”运动(即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主义分子)。此运动的展开,以“四一二”事变为标志,持续到9月,历时半年左右。“清党”运动的最大成功,是它成就了一个南京政府。……并且从此主导了国民党乃至于中国政治以后的发展。
——本文摘自《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杨奎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根据材料回答,“清党”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1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1)背景:
(2)概况:
(3)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八七会议
(1)地点:汉口
(2)内容:
(3)意义: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八七会议旧址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1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3.秋收起义
(1)概况:
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决定改向敌人薄弱的山区。
(2)意义:
①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②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④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文家市
三湾
井冈山
长沙
1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4.根据地建设
(1)扩大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2)政权建设: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1
5.土地革命
(1)内容:
(2)实质:
(3)影响:
◎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了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原因
(1)蒋介石对第五次“围剿”作了充分准备。
(2)第五次“围剿”获得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国民党投入的力量更多。
材料一 蒋介石施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施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材料二 第五次“围剿”,美、英提供购买军火的贷款,增加了国民党军的新式装备,德国的七十多名军事专家被聘为顾问,美、英、德、日、法、意等国帮助运输武器装备。在投入兵力上也为历次“围剿”最多,具体情况如下:
“围剿”次数 时间 国民党投入兵力
第一次“围剿” 1930年12月 10万
第二次“围剿” 1931年4月 20万
第三次“围剿” 1931年7月 30万
第四次“围剿” 1932年10月 50万
第五次“围剿” 1933年9月 100万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3)中共内部在王明领导下受共产国际影响存在着“左”倾错误指挥和领导。(根本原因)
三、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要图(1933年9月-1934年10月)◎
材料三 共产国际派了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红军的指挥权从朱德、周恩来手中转入李德和博古(秦邦宪)手中。他们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反“围剿”开始后,李德不顾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特殊性,无视红军割据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三、红军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会址
2.过程
三、红军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材料一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中国红军长征记》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中国红军长征记》
2.过程
(3)结束:
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三、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3.意义
三、红军长征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课堂探究】阅读以上材料,探讨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3.意义
三、红军长征
(1)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框架建构]
课堂检测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先后拟定“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许多大型的冶金、燃料、化工、电气及军工企业在这段时间创建。这些措施
A.践行了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 B.增强了政府在经济中主导作用
C.开创了国家千预经济的新模式 D.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详解】
据题意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计划以助力经济发展,所以这些措施说明增强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政府制定计划助推经济发展,没有体现节制资本,排除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开创的,排除C;这些措施推动了经济发展,而非阻碍,排除D。
2.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不能正确回答“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1928年,中共六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答复,中国革命运动从此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这说明中共六大
A.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从理论上肯定了毛泽东思想
C
【详解】
材料中毛泽东肯定了正确革命理论对革命行动的指导意义,而“中共六大……进行了答复”“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等信息说明,中共六大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地和加强军事建设的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是中共六大的影响;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当时尚未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D项与史实不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