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8 13:20:10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二课时
一、单选题
1.(2021·大连)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  )
A.逐渐变大,逐渐面镜 B.逐渐变大,逐渐远离平面镜
C.大小不变,逐渐面镜 D.大小不变,逐渐远离平面镜
2.(2020八上·满城期末)如图所示,服装店经常将一面平面镜倾斜放置,照镜子的人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像的上半身将变大
B.镜中像的下半身将变大
C.镜中的像将面镜
D.镜中的像为虚像,像与人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3.(2020八上·中山期末)平静的湖水中有一座桥孔为半圆形的拱桥,而看到的“桥孔”是圆形的, 如图所示。当水面上升后,则看到的“桥孔”形状可能是(  )
A. B. C. D.
4.(2021八上·迁安期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0八上·丰泽期末)当某人远离平面镜时,则(  )
A.他的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B.他的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6.(2020八上·乾县期末)小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5∶01 B.10∶51 C.10∶21 D.21∶10
7.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二、填空题
8.(2020八上·桐城期末)有一口井,水深2m,一只风筝停留在距水面30m的空中,则风筝在水中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m。
9.(2021·湘潭)小明站在厚度忽略不计的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是一个与他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虚像,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m。
10.(2021·无锡)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移动棋子B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选填“A”或“B”)一侧观察。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1)仅从有利于实验的角度出发,该实验需要的环境亮度是    (填“亮”或“暗”) 一些为好。
(2)将E蜡烛点燃的目的是    。
(3)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    。
(4)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    。
(5)该实验的“物”是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不含烛焰的E蜡烛
B.E蜡烛的烛焰
C.E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D.未点燃的F蜡烛
1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可以研究像与物    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进行(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4)本次实验中应用到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叫   法。
(5)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蜡烛B位置,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三、作图题
13.(2020八上·喀喇沁旗期末)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并保留作图痕迹。
14.(2020八上·沧县期末)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1八上·黄浦期中)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蜡烛应选用   ;成像光学仪器应选用   (选填字母),其目的是便于确定   ;
(2)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中,小莉同学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
(3)若要验证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方法一:将   (选填字母)放在成像位置,在其上面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方法二: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蜡烛的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大小不变,由于演员面镜他的像也会逐渐面镜,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2.【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B.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人面镜时,镜中的像将面镜,C符合题意;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3.【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比半圆形小的一部分弧,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上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图A中,物体有些部分与对应的像点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图B中,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不垂直;图D中,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5.【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当某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和像到镜面的距离都变大,则像与人的距离变大,他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7.【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故选C.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镜面和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8.【答案】30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风筝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像到水面的距离,则风筝在水中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30m。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9.【答案】等大;3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明在镜中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
小明距离镜面1.5m,则他的像距离镜面也是1.5m,故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3m。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10.【答案】大小;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11.【答案】暗;像看的更亮一些;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物距;比较像物大小关系;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环境越暗,物体越亮,反射的光越强,成的像越清晰。实验中要让物体尽量的亮,所以作为物体的蜡烛E应点燃,而蜡烛F不能点燃。实验中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利用蜡烛F来替代蜡烛E的像,所以蜡烛E、F应完全相同。本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蜡烛E,利用火焰是让物体更亮,成像更清晰。
12.【答案】看到B蜡烛好像也被点燃;到平面镜距离;大小;不能;无法确定像的位;等效替代法;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B与A的像A’重合时,从前面看,好像B也被点燃一样;(2)使用刻度尺可以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选用相同的蜡烛可以研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3)如果用平面镜做实验,因为平面镜不透明,所以无法看到后面的蜡烛B,也就无法确定A的像的位置;(4)实验中,因为B与A的像A’完全重合,所以可以用B代替A’,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替代法;(5)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成像情况如下图所示,所以B不能与A’重合。
【分析】研究平面镜成像。
13.【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所经过的点在同一直线上,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14.【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反向延长BA、DC交于一点S′,即像点,然后做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如下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5.【答案】(1)BC;F;像的位置
(2)刻度尺;要得出普遍规律,需进行多次实验
(3)D;不能;能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因此,要选用BC蜡烛。
普通的镜子不能看到镜子后面的情况,无法判断成像的位置,薄玻璃板具有透光性,不仅可以在表面反射光成像,也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情形,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因此,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应选用薄玻璃板F。
(2)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需要分别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因此,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一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要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3)实像是由实际的光会聚而成,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不是由实际光会聚而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因此,将光屏D放在成像的位置,若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则证明平面镜所称的像是虚像;或者,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若能继续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黑纸不能影响成像情况,则证明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即所成的像是虚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利用大小相等的蜡烛;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距离,且要多次实验探究普遍性;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是虚像。
1 /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二课时
一、单选题
1.(2021·大连)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  )
A.逐渐变大,逐渐面镜 B.逐渐变大,逐渐远离平面镜
C.大小不变,逐渐面镜 D.大小不变,逐渐远离平面镜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大小不变,由于演员面镜他的像也会逐渐面镜,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2.(2020八上·满城期末)如图所示,服装店经常将一面平面镜倾斜放置,照镜子的人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像的上半身将变大
B.镜中像的下半身将变大
C.镜中的像将面镜
D.镜中的像为虚像,像与人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B.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人面镜时,镜中的像将面镜,C符合题意;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3.(2020八上·中山期末)平静的湖水中有一座桥孔为半圆形的拱桥,而看到的“桥孔”是圆形的, 如图所示。当水面上升后,则看到的“桥孔”形状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比半圆形小的一部分弧,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上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2021八上·迁安期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图A中,物体有些部分与对应的像点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图B中,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不垂直;图D中,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5.(2020八上·丰泽期末)当某人远离平面镜时,则(  )
A.他的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B.他的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当某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和像到镜面的距离都变大,则像与人的距离变大,他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2020八上·乾县期末)小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5∶01 B.10∶51 C.10∶21 D.21∶10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7.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故选C.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镜面和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二、填空题
8.(2020八上·桐城期末)有一口井,水深2m,一只风筝停留在距水面30m的空中,则风筝在水中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m。
【答案】30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风筝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像到水面的距离,则风筝在水中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30m。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9.(2021·湘潭)小明站在厚度忽略不计的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是一个与他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虚像,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m。
【答案】等大;3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明在镜中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
小明距离镜面1.5m,则他的像距离镜面也是1.5m,故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3m。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10.(2021·无锡)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移动棋子B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选填“A”或“B”)一侧观察。
【答案】大小;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1)仅从有利于实验的角度出发,该实验需要的环境亮度是    (填“亮”或“暗”) 一些为好。
(2)将E蜡烛点燃的目的是    。
(3)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    。
(4)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    。
(5)该实验的“物”是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不含烛焰的E蜡烛
B.E蜡烛的烛焰
C.E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D.未点燃的F蜡烛
【答案】暗;像看的更亮一些;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物距;比较像物大小关系;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环境越暗,物体越亮,反射的光越强,成的像越清晰。实验中要让物体尽量的亮,所以作为物体的蜡烛E应点燃,而蜡烛F不能点燃。实验中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利用蜡烛F来替代蜡烛E的像,所以蜡烛E、F应完全相同。本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蜡烛E,利用火焰是让物体更亮,成像更清晰。
1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可以研究像与物    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进行(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4)本次实验中应用到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叫   法。
(5)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蜡烛B位置,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看到B蜡烛好像也被点燃;到平面镜距离;大小;不能;无法确定像的位;等效替代法;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B与A的像A’重合时,从前面看,好像B也被点燃一样;(2)使用刻度尺可以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选用相同的蜡烛可以研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3)如果用平面镜做实验,因为平面镜不透明,所以无法看到后面的蜡烛B,也就无法确定A的像的位置;(4)实验中,因为B与A的像A’完全重合,所以可以用B代替A’,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替代法;(5)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成像情况如下图所示,所以B不能与A’重合。
【分析】研究平面镜成像。
三、作图题
13.(2020八上·喀喇沁旗期末)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并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所经过的点在同一直线上,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14.(2020八上·沧县期末)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反向延长BA、DC交于一点S′,即像点,然后做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如下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1八上·黄浦期中)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蜡烛应选用   ;成像光学仪器应选用   (选填字母),其目的是便于确定   ;
(2)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中,小莉同学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
(3)若要验证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方法一:将   (选填字母)放在成像位置,在其上面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方法二: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蜡烛的像。
【答案】(1)BC;F;像的位置
(2)刻度尺;要得出普遍规律,需进行多次实验
(3)D;不能;能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因此,要选用BC蜡烛。
普通的镜子不能看到镜子后面的情况,无法判断成像的位置,薄玻璃板具有透光性,不仅可以在表面反射光成像,也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情形,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因此,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应选用薄玻璃板F。
(2)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需要分别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因此,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一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要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3)实像是由实际的光会聚而成,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不是由实际光会聚而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因此,将光屏D放在成像的位置,若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则证明平面镜所称的像是虚像;或者,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若能继续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黑纸不能影响成像情况,则证明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即所成的像是虚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利用大小相等的蜡烛;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距离,且要多次实验探究普遍性;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是虚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