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高频考点一遍过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
班级: 姓名: 得分: .
读拼音,写词语。
jǐ bèi zhǐ xiè cháo shī yā yì qǐ dí quán lì
( ) ( ) ( ) ( ) ( ) ( )
爱是shòu ruò( )的母亲从kǒu dài( )里掏出的给我的买书钱;爱是cí xiánɡ( )的父亲在yú chuán( )上fénɡ bǔ( )棉被的背影;爱是“精彩极了”的ɡǔ lì( ),爱是“糟糕透了”的jǐnɡ ɡào( )。
二、判断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打“√”。
1.缝纫(rèn) 怂恿(cóng) 褐色(hè)( )
2.客栈(zhàn) 缴费(jiǎo) 纸屑(xiè)( )
3.偏僻(bì) 歧视(qí) 谨慎(jǐn)( )
4.蚕茧(jiǎn) 机械(xiè) 腼腆(diǎn)( )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龟裂(jūn guī) 攥紧(zuàn cuán)
门缝(fènɡ fénɡ) 脊背(jǐ jí)
寄宿(xiù sù) 挣扎(zhēnɡ zhènɡ)
耽误(duān dān) 忙碌(lù nù)
四、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跷(qiāo) 兼职(jiān) 褐色(hè)
B.颓败(tuí) 客栈(zhàn) 榜样(bǎnɡ)
C.嘲笑(cháo) 缴费(jī) 誊写(ténɡ)
D.歧视(qí) 谨慎(jǐn) 慈祥(xiánɡ)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A.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C.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风摆动,犹如金色的海洋。
D.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3.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B.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C.每年汛期,溪水猛涨,山洪暴发。
D.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太阳》一课开头引用“后羿射日”的传说是为了增添文章的可读性。
B.《松鼠》一文主要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性格和行动特点。
C.《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重点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D.《风向袋的制作》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来写风向袋的制作过程。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选词填空。
失( )落( ) ( )耳欲( )
千( )万( ) 迫不( )( )
人( )人( ) 各( )各( )
( )( )不舍 得意( )( )
1.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鸦雀无声——( ) 泰然自若——( )
2.找出合适的词语补充句子。
(1)一进书店,我便 地奔向少儿阅览区。
(2)夏天的傍晚,天空中的火烧云 。
六、根据句子意思,选择加点词语正确的词义填入括号。
骄傲: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②自豪; ③值得自豪的人或事。
1.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的骄傲。 ( )
2.老师刚赞扬他的作文写得好,他就骄傲起来。 ( )
3.我骄傲地宣布:“这就是我自己写的第一首诗。”( )
七、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妈妈( )自己多吃一点苦,( )要给我钱买《青年近卫军》。
2.爸爸( )对我写的诗不屑一顾,( )批评了我几句。
3.( )从小注意磨炼自己,长大( )能独自面对生活。
4.( )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 )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
八、选一选。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震耳欲聋( ) ①想要,希望。 ②欲望。 ③将要。
莫名其妙( ) ①说出。 ②名声,名誉。 ③出名的。
来之不易( ) ①改变,变换。 ②容易。 ③轻视。
2.判断下列句中破折号表示的含义。(3分)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话题的转换。 C.表示解释说明。
(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
(2)“妈——妈——”一进家门我就大声喊起来。( )
(3)这画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
3.下列各句属于哪种描写手法?请填写序号。(4分)
①外貌描写 ②动作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环境描写
(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3)“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
(4)那双近视眼,如今已没有了一点灵气,仿佛里面藏着过多的忧伤。( )
九、请判断下面的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方面进行的描写。
1.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
2.“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
3.我一定要把这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分享给父亲,我想。( )
4.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
5.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
十、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变换词序不改变句子原意)
2.几年后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3.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改为反问句)
4.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 ,是 。(续写句子)
5.我昨天看了电影“长津湖”。(修改病句)
十一、日积月累。
1. ,戒奢以俭。
2.夫君子之行,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3.一粥一饭, ;半丝半缕, 。
十二、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 )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2分)
2.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3.这段话侧重写了松鼠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从“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时松鼠的反应来表现它的( ),从它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 ),从它喜欢秋存冬粮来表现它的( )。(3分)
A.敏捷 B.聪明 C.机警
4.请将选段中有关松鼠的信息概括一下,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松鼠”这个词条写一句介绍。(3分)
松鼠十分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在过冬前贮藏食物。
十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甜莫过槐花饼(节选)
故乡的槐树极多,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弥漫了村庄四野。槐花开放的时节,远远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每当这时候,母亲就在长竿一头绑住一小铁钩,钩住一束槐花,一拧,很清脆的一声响,那束槐花就落在我的篮子里了。很快,小篮子就装不下了。我便从中挑选那开得茂盛的、齐整的几束,盘成辫子,缠在脖子上。哪怕被浓郁的香气熏得头疼,每年我还是乐此不疲。
母亲先把那些新鲜的槐花小心地捋(lǚ)下来,在清水中洗净,再用笊(zhào)篱捞出来,平铺在木板上晾干,收到菜板上稍剁几下,然后收到盆里开始加面、加鸡蛋和盐,我就绕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忍不住在心里升起来。母亲把这几样搅拌均匀了,就用力揉,然后分成拳头大的块,擀成薄饼。锅里的油已烧至八成熟,母亲把饼放进去,嗞嗞的响声带着香味弥漫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起锅装盘,咬一口,外酥里嫩,鸡蛋和面的香味,槐花的香味,杂糅在一起,沁人心脾。这时候,母亲经常站在我身旁,笑盈盈地看着我狼吞虎咽。
那时,每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总是先拿上母亲做好的槐花饼,爬上枝干遒劲的老槐树,让美丽素洁的槐花拥抱着我,面对着恬静的故乡原野,一边吃美味的槐花饼,一边浮想联翩。点点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清香,槐花饼的香甜让我不再饥饿,也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如今,只要春天一来,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花,想起母亲用槐花做的清爽可口的槐花饼。如今栖居于城市一隅的我,对它们的印象,随时间的流逝反倒更清晰了。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情结”吧。就像先民们用来记事的绳疙瘩,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初源和根本。(有删改)
1.槐花为“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下面是对文中作者描述得最详细的回忆内容的概括,请按文章记叙的顺序给下面的回忆内容排序。(填序号)(4分)
( )槐花开放的时节,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 )每天放学后,“我”拿着香甜的槐花饼,爬上老槐树,感到无比幸福。
( )母亲钩槐花,“我”把槐花盘成辫子缠在脖子上。
( )母亲做槐花饼,“我”来帮忙打下手,然后狼吞虎咽起来。
2.选文第1自然段“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句中的“浸”字表现了( )(2分)
A.槐花的香气四溢,无处不在。
B.槐花浸泡在雨水里更香。
C.槐花开得茂盛,到处都是。
D.槐树特别多,遍及村庄四野。
3.母亲是怎样制作槐花饼的?照样子,写一写。(3分)
捋槐花―→( )―→( )―→( )―→( )―→加料―→( )―→用力揉―→( )―→油炸
4.将本文抒发感情的方法和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对比,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像课文《桂花雨》那样,描写作者童年的快乐回忆,寄托深情。
B.本文像课文《落花生》那样,根据事物的特点引发我们思考:做人要勤奋,不要忘记生命的初源和根本。
C.本文像课文《白鹭》那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本文像课文《珍珠鸟》那样,写自己对槐花和槐花饼的情感变化过程,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5.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最后所说的“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初源和根本”这句话的。(3分)
不管游子的旅程走得多远,也是从乡村的小路走出来的,生命的根本永远植在故乡。——选自《又恋乡村》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脊背 纸屑 潮湿 压抑 启迪 权利
瘦弱 口袋 慈祥 渔船 缝补 鼓励 警告
二、2. √
三、龟裂(jūn√ guī) 攥紧(zuàn√ cuán)
门缝(fènɡ√ fénɡ) 脊背(jǐ√ jí)
寄宿(xiù sù√) 挣扎(zhēnɡ√ zhènɡ)
耽误(duān dān√) 忙碌(lù√ nù)
四、CBCD
五、失( 魂 )落( 魄 ) ( 震 )耳欲( 聋 )
千( 变 )万( 化 ) 迫不( 及 )( 待 )
人( 山 )人( 海 ) 各( 式)各( 样 )
( 恋 )( 恋 )不舍 得意( 扬 )( 扬 )
1.鸦雀无声——( 震耳欲聋 ) 泰然自若——( 失魂落魄 )
2.(1)一进书店,我便 迫不及待 地奔向少儿阅览区。
(2)夏天的傍晚,天空中的火烧云 千变万化 。
六、1.③ 2.① 3. ②
七、1.宁愿 也 2. 不但 还 3. 只有 才4. 虽然 但
八、1.震耳欲聋( ③ ) ①想要,希望。 ②欲望。 ③将要。
莫名其妙( ① ) ①说出。 ②名声,名誉。 ③出名的。
来之不易( ② ) ①改变,变换。 ②容易。 ③轻视。
2.判断下列句中破折号表示的含义。(3分)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话题的转换。 C.表示解释说明。
(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C )
(2)“妈——妈——”一进家门我就大声喊起来。( A )
(3)这画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B )
3.下列各句属于哪种描写手法?请填写序号。(4分)
①外貌描写 ②动作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环境描写
(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④ )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 )
(3)“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③ )
(4)那双近视眼,如今已没有了一点灵气,仿佛里面藏着过多的忧伤。( ① )
九、请判断下面的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方面进行的描写。(5分)
1.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神态 )
2.“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语言 )
3.我一定要把这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分享给父亲,我想。( 心理 )
4.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动作 )
5.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外貌 )
十、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变换词序不改变句子原意)
走廊上终于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
2.几年后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几年后我只得承认父亲是对的。
3.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改为反问句)
我哪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
4.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亲柔的抚摸,是严格的要求。(续写句子)
5.我昨天看了电影“长津湖”。(修改病句)
我昨天看了电影《长津湖》。
十一、日积月累。(6分)
1.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2.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3.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
十二、1.只要 就 2.作比较 3.C A B
4.爪子锐利 动作轻快敏捷 喜食榛子
十三、1.①④②③ 2.A
3.洗净 捞出 晾干 剁碎 搅拌 擀成薄饼
4.A
5.示例:“它”指的是故乡的槐花与槐花饼,“生命的初源和根本”指的是故乡。游子走得再远,也永远忘不了养育自己的母亲和故乡,还有那浓浓的家乡味道。作者借对槐花和槐花饼的回忆,表达自己对母亲和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