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经历“整体”由“1个”到“多个”的过程,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进一步认识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从中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小组的互相交流学习活动,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旧知导入,衔接新知
1、 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吗?
师:1/4表示什么意思?
2、 课件呈现动态剪正方形过程。师:你看到了什么?黄色正方形是这4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师小结:我们可以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也可以把4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分数的知识回顾,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通过剪开正方形的动画,完成从“1个图形”到“1个整体”的过渡]
2、 教师精讲,建构新知
1、呈现新知,教师精讲。
(1)课件呈现6个苹果外画圈平均分三份,闪动其中一份。师:把一堆苹果看成一个整体,怎么分?其中的一份你会用一个分数表示吗?(借助课件动态展示讲解1/3的意思),并请学生完整说1/3的意思。
(2)课件呈现闪动其中两份苹果。师:两份苹果呢?继续课件动态展示讲解,让学生完整说2/3的意思。
2、借助板书,掌握新知。
黑板呈现苹果集合图。师: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呢?其中的两份呢?请全班学生完整说,老师板书。
3、 对比辨析,突出本质。
课件逐步呈现9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闪动其中的一份,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并小组讨论:苹果的总数不一样,怎么都能用1/3表示呢?全班汇报。
4、新知小结:今天学习把一堆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教师精讲新知识,运用课件逐步呈现,从图到分数的依次出现,再到板书呈现,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把一堆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通过对比练习,抽象出分数的最本质的东西:不管数量是多少,都是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只要是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3,进一步加深对“部分”与“整体”的理解。在整个新知传授部分,老师精讲的时间占整节课的1/3,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和练习。]
3、 学生感悟,内化提高
1、感悟活动一:写一写(第100页做一做第1题)
(1)默读题目,再独立完成。
(2)全班核对答案。(抽问:2/3表示什么意思?)
2、 感悟活动二:涂一涂(第100页做一做第2题)
(1)师提示:其中的1/3涂上红色,这就是要把先这堆三角形怎么样?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3)展示典型作品。追问:你是怎么找出其中的1/3?
3、感悟活动三:摆一摆。(第100页做一做第3题)
(1)师提示:要先把这堆小棒怎么样?请把取出其中的2/5放在下边。
(2)请学生代表到黑板摆一摆,(师问: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 ?1份是几?取两份就是几根?)
(3)全班看动画演示,完整说说如何摆。
[设计意图:通过通过写一写、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体验活动,由浅入深,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以点带面,并通过看、说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悟。]
四、练习巩固,小组互动
1、第102页第1题。
(1)呈现题目,学生闭眼听老师读题。
(2)分层练习:想到的学生直接写,没想到的学生用学具盒的圆片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3)提问学生答案,并借助课件动画呈现圆片过程。
2、第102页第2题。
(1)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
(2)全班核对答案。重点讲解2/5和1/3。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发挥互帮协同的精神,]
3、第102页第3题。
(1)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
(2)小组学习,共同核对答案,发现错的帮助改正,发现不同的,讨论一下想法是否合理。
(3)班内汇报,重点讲解二幅图。
[设计意图:对于文字较多的抽象题目,先让学生在头脑里发挥想象,再动笔,并在练习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有效的策略灵活练习。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提问学生帮助巩固知识。对于开放的题目,发挥小组学习优势,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收获,评价反馈。
1、师: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2、反馈检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及时进行课堂评价。]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