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两千多年前, 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导 入
琶
行
白居易
琵
知人论世
白居易:字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元稹并称“元白”,两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今存诗3000多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成就最高的是属于讽喻诗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有诗集《白氏长庆集》
知人论世
1、好学勤奋,略识之无
《新唐书.白居易传》载: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生下来七个月时,就认得“之”、“无”两个字,百试不误。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读过几天书的人为“略识之无”。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贞元三年,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亦。”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知人论世
2、27岁一举中进士,雁塔提名:“三十老明科,五十少进士”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3、受赏识提拔元: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宰相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知人论世
4、获罪被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越职言事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有害名教,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创作变化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入仕--贬江州司马
后期
贬江州司马--死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知人论世
白园是白居易的墓园,位于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中外仰慕白居易的游客和族裔都在此立石纪念。其中有块石碑用中文和日文刻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白居易被日本人作如此评价,恐怕在古诗人中也是独树一帜,可见白居易的世界性影响。
“行” :古诗一种体裁。与“歌”、“行”、“引”等并称“歌行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解 题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主正音,并思考:
小序有什么作用?试用七字形式概括每段的内容。
整体感知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文章内容
一段际遇:说琵琶之事
两个人物:感琵琶之音
三次闻曲:赏琵琶之乐
四处共鸣:悟琵琶之情
小序释义
元和十年,予左迁①九江郡
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②然有京都声③。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④,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⑤,年长色衰,委身⑥为⑦贾人⑧妇。遂命酒⑨,使快⑩弹数曲。
左迁:贬官,降职。与下文所言“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为:做。
贾(gǔ)人:商人。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快:畅快。
第二年
名词作状语
一段际遇:说琵琶之事
小序释义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 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 二年,恬然 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 意。因为 长句 ,歌 以赠之,凡 六百一十六言 ,命 曰《琵琶行》。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迁谪(zhé):贬官降职或流放。
为:创作。
长句:指七言诗。
歌:作歌,动词。
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题名。
于是创作
总共
一段际遇:说琵琶之事
整体感知
小序叙了什么事?交代了哪些东西?
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第1自然段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2、3自然段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4自然段
一段际遇:说琵琶之事
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文中三次描写琵琶声,分别用了什么手法来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演奏: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琴技高超
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三次闻曲:赏琵琶之乐
一闻琵琶邀相见
再闻琵琶诉沦落
三闻琵琶青衫湿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比喻
比喻
通感
比喻
三次闻曲:赏琵琶之乐
读第二段,并说说作者运用来哪些音乐描写方法?分析琵琶女的弹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可 感 的 形 象
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 [奥地利·汉斯立克] 《论音乐的美》
诗 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深沉繁密
轻柔幽细
圆润清脆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赏琵琶之乐
嘈嘈切切
珠落玉盘
急切愉悦
花下莺语
冰泉冷涩
声暂歇
幽愁暗恨
(沉思)
(喜悦)
水浆迸 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悲愤)
赏琵琶之乐
描摹音乐的方法
1.侧面烘托,从环境、从听者等角度烘托音乐之美。
2.比喻,化无形音乐为可感形象,生动形象优美。
3.叠词拟声,使音乐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4.曲中含情,用感情演奏-描摹音乐。琵琶女以情演曲,作者以情绘声,使人读诗即可感受音乐的声情并茂。
三次闻曲:赏琵琶之乐
第二次(明写详写)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序曲
第一乐曲
第二乐曲
第三乐曲
曲终
倾诉悲情
急切愉快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
前奏曲
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
三次闻曲:赏琵琶之乐
有人认为“四弦一声如裂帛”是一处败笔。理由是前面的音乐描写大都用词精致典雅、超凡脱俗,而在“曲终”这么关键的时刻,却用这样“ci-la”“如裂帛”的声音来描绘,与前面的美丽乐声不大谐调。你怎么看?
“帛 ”是一种高贵的丝织品 。“裂帛 ”所产生的是一种高亢而凄厉的声音, 它可能不大好听,但是却真实地写出了琵琶女和白居易的心声 :
对美好东西被生生撕毁的心碎感。
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感,一定是让作者痛苦到了极致 。
这表面上是写“琴 声 ”,实质上是写“ 心声 ”。
三次闻曲:赏琵琶之乐
乐为心声,演奏出如此曲调的琵琶女到底经历了什么呢?琵琶曲中又传达了琵琶女怎样的心声?
闻曲落泪的白居易显然听懂了琵琶之音,哪句诗将这个两个人物连接起来的?
这身份地位完全不同的两人为何能成为“知音”?
读三四段,完成任务。
两个人物:感琵琶之音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两个人物:感琵琶之音
琵琶女的人生遭遇
人生前期
艳压群芳
艺压京城
人妒人捧
年年欢笑
京城名倡
人生后期
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
独守空船
商妇
(怨)
两个人物:感琵琶之音
年轻貌美
门庭若市
昔日欢笑
夜梦往事
年长色衰
独守空房
今日辛酸
孤寂伤感
对比反衬
两个人物:感琵琶之音
琵琶女的人生遭遇
倡者,乐也。
作为底层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长期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
倡妓来路有三种:
“诸女有自幼丐育;或傭其下里贫家,常有不调之徒潜为渔猎,失身至此;亦有良家子为其家聘之,以转求厚赂,误陷其中,则无以自脱。
入曲以后,教之歌令,久而卖之,责赋甚急,微涉退怠,鞭扑备至……”
《唐律》规定入夫家时为贱籍的女性,就算被放良,也是不能被立为正妻的,只能当妾。
在儒学强调等级尊卑、男尊女卑的文化下,在人可以作为私人财产的封建社会,她就是一件物品。
两个人物:感琵琶之音
琵琶女的人生遭遇
(1)表层原因:
弟走从军 阿姨身亡 年长色
(2)深层原因:
小人物的社会地位低下
封建社会压迫
琵琶女前后两种命运处境的转变原因是什么?
琵琶女为什么而哭?透过琵琶女的乐曲揣摩她的内心想要表达什么感情?
年华已去,青春不在,只有在梦里回味昔日“荣光”。梦醒时分,跌落现实。
沦落天涯后的悲苦与无限伤感
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琵琶女以前是长安歌姬,如今是浔阳商妇,不管何时,生命都不能自主
琵琶女的人生遭遇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到光明。
琵琶女的遭遇与乐曲暗合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两个人物:感琵琶之音
白居易的人生遭遇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背 景
两个人物:感琵琶之音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去来江口守空船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名满京都的艺人
往往取酒还独倾
同在何处:来自京城、才华出众、落魄失意、生活寂寞
四处共鸣:悟琵琶之情
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知音
共 鸣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
人悲,己怜,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这“泪”,
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
又是对自己被贬遭遇的苦闷感伤,
也是对当时冷酷黑暗社会的控诉。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到光明。
曾经有过光荣和梦想的人,总是很难一辈子甘于平凡。
暗线
结构特色
明线
双线交织,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相交,谪情离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以人物为线索
琵琶女的身世
诗人的感受
反映民间的变化
反映朝政的变化
线 索
故事情节 明线 (实)
感情波澜 暗线 (虚)
月夜弹琵琶
凄凉话身世
同是天涯沦落人
却坐促弦急
满座皆掩泣
月夜听琵琶
闻声作叹息
相逢何必曾相识
翻作琵琶行
歌女的身世
诗人的感受
两线交汇
全诗脉络
小结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作品细致地描绘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交代了她坎坷不幸的身世,表现了她的凄凉愁苦之情,寄寓了诗人深切的同情。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之情。
1、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3、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
4、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的两句
5、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6、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7、描写琵琶女演奏前校弦试音的一句是:
8、写出音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的两句是:
9、写出音乐声雄壮、激越的两句是::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0、直接点出诗人悲惨遭遇的两句是:
11、用“比”的手法写出音乐声浊杂粗重的特点的一句是:
1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