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同步分层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同步分层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2 23: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2.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作业(人教版)
一、单选题
1.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归纳总结 D.得出结论
2.人体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空气相比,下列成分的体积差别不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正确的是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哈气”,再擦就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
5.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观察 C.假设 D.做结论
6.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仪器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B.我们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C.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都是氧气
D.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含量低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8.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9.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10.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仿 B.假设 C.对比 D.推理
11.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2.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13.下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比较,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水分
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
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
A.人体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
B.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了血液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14.对比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可知:
(1)氧气的含量:空气_______(填“﹥”“﹤”或“﹦”下同)呼出的气体。
(2)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_______呼出的气体。
(3)水蒸气的含量:空气_______呼出的气体。
三、简答题
15.小捷从冰箱中取出一个杯子,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发现杯子外壁有水珠,她奇怪了,怎么回事呢?你能帮她分析原因吗?
四、实验题
16.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是对很闷、呼吸不畅的一种推测,还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属于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A。
2.A
【详解】
人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氧气参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A。
3.A
【详解】
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①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较高,即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即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故①②说法正确;
故选A。
4.B
【详解】
在擦玻璃时,向玻璃“哈气”,再擦就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是因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A不正确;
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B不正确;
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C正确;
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D不正确。故选C。
6.B
【详解】
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④将饮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7.A
【详解】
A、人吸入氧气,将氧气在体内转换为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选项正确;B、我们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气体是氮气,选项错误;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故我们吸入的气体一部分是氧气,选项错误;D、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含量高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8.B
【详解】
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故选B。
9.B
【详解】
A、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故A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能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原因,而不一定是氧气少,故B错误;
C、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所以吸入的氮气被人体排出,使呼出气体含有氮气,故D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
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
11.A
【详解】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可能因为二氧化碳量不足所以无法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要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故选项正确;
B、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呼出气体含较多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结果,故选项错误;
C、单次实验只能证明已抽取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不能证明整个空气中都没有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B
【分析】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题意: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II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可知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详解】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但集气瓶Ⅰ也需要盖玻璃片,如果没有玻璃片,就不能确保空气的体积与呼出气体的体积相等,不符合控制变量的原则,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所以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选项B正确;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这个说法不正确,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一种,还有氮气等气体也具有此性质,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只能说明氧气的含量较低,不能证明一定是二氧化碳多,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实验中必须控制变量的原则,即使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Ⅰ中也应该加同样多的石灰水,选项D 不正确。故选B。
13.C
【详解】
A.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故选项A正确;
B.根据图表可知,呼出气体中含有16%的氧气,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了血液,故选项B正确;
C.根据图表可知,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少于氧气,故选项C错误;
D.根据图表可知,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为1-16%-4%-78%=2%,少于二氧化碳,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14.
(1)﹥
(2)﹤
(3)﹤
【分析】
(1)
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
(2)
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的气体。
(3)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小于呼出的气体。
15.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温度低,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水
【详解】
杯子外壁有水珠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温度低,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水。
16.光合 左移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发生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内压强减小
【详解】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溶液变浑浊,导致瓶内压强减小,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