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现象 章末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D.听到铃声我们自信地走进考场,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吹横笛时,手指压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C.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D.马路上安装的噪声检测仪能有效降低街头的噪声
3.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防止声音过大而暴露目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音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消音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D.消音靴能减弱发出声音的音调
4.在公共场所要“低声细语”,这里的“低”“细”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 C.响度大小 D.频率高低
5.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6.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 )
A.音调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B.响度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C.音色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7.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进行防治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音板 D.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8.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关于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
B.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9.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10.下列有关声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橡皮筋绷越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B.乙: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中,在闹钟下面垫一个泡沫塑料,可以减弱底座传声
C.丙: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一个同学敲击课桌,另一个同学将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分别听到从空气、桌子传来的两次声音
11.下列有关声音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利用次声波检测地震、台风和海啸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C.大雪后户外很寂静是因为雪反射了声音
D.真空玻璃利用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端午节,某地举行了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km/h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D.比赛时,观众主要根据音调区分号子声和鼓声
13.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关于这两种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C.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14.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15.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色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C.调大音量,声音的音调就变高
D.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______产生,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增加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17.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发声时也会有这样的共性。钢琴、小提琴、二胡同时演奏同一歌曲,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不同。二胡演奏时,手指压着弦的不同地方来调节声音的_______。
18.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___________,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控制噪声,图中所显示的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有重型汽车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如图所示,观察音叉和长笛声音波形可以知道,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与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色”)相同,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
21.某同学测出三根金属管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分别是:f甲=2131Hz,f乙=1284Hz,f丙=656Hz,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选填“甲”“乙”或“丙”),乙管在2s内做了______次振动。
22.如图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有关。此实验中泡沫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3.如图所示,在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从左到右水面的高度越来越高。若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吹出的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__________;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___(选填“空气柱”或“水柱);若是改用木锤敲击水瓶的瓶壁,与吹瓶口相比,瓶子发出的声音的特性中,除了音调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明显不同的是: ___________ 不同。
24.如图所示,为研究声音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需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______,而保持每次手用力拨动钢尺的力度______。
25.如图甲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______不能传声;如图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这样的标志,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26.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三、实验题
27.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______;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______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______介质;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声。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变大;若拨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很大时,尽管用非常大力拨动钢尺也听不到声音,因为此时发出的声波是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波。
28.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1)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 ______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她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 ______;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 ______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______来实现的。
29.小明、小聪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小聪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 ;
小明、小聪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东西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4)小明、小聪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的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5)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你认为小明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有用步骤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D
6.A
7.B
8.C
9.C
10.D
11.C
12.A
13.B
14.C
15.B
16.振动 空气 高
17.振动 音色 音调
18.振动 放大法
19.不能 分贝/dB
变大
20.响度 音色
21.丙 2586
22.振幅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23.高 空气柱 音色
24.长度 相同
25.真空 声源
26.不同 音色 响度
27.振动 转换 振幅 需要 响度 低 次声
28.a、b 控制变量法 音调 松紧程度
29.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观察小泡沫(或碎纸屑)的跳动情况 第一次能听到轻敲桌面的声音,第二次几乎听不到 ① E、A、D、B、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