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思维导图
中考演练
课堂导入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的?
*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时间、重要标志及影响。了解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
*知道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
*知道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一
评价任务
电的应用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确立。
经济方面: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技术方面: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市场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
自主学习
电的应用
4.开始标志: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德国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电力的广泛应用
1.时间
2.领先国家:
3.特点:
5.兴起条件:
温馨提示:(阅读并思考)3分钟快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徳《世界近代史》
结合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技术支持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和发展
政治前提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基础
自然科学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研读
早期发电机
---(德)西门子
早期电动机
---美国人特斯拉
电的应用
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爱迪生讲述自己的生平和故事
1、自己出身贫寒,但从不放弃努力,他坚信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2、自己发明电灯时尝试了1600多种材料,进行了几千次的实验,失败无数次,历时三年才终于发明了能点亮1200小时的耐用炭丝灯泡。
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
爱迪生 ——
“发明大王”
从他的经历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创新精神 善于思考 永不言弃,百折不挠,成功需要艰苦奋斗 ,坚持不懈。
新动力:电力(发电机)
新能源:电力
评价任务二
评价任务
内燃机和
新的交通工具
时间
汽车的发明:
飞机的发明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自主学习
1885年,(德)戴姆勒和卡尔·本茨,第一辆汽油内燃机,三轮汽车。
推翻幕府统治
温馨提示:3分钟快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宝马—-德
凯迪拉克—-美
劳斯莱斯—-英
日产—-日本
法拉利—-意
奔驰—-德
奥迪—-德
福特林肯—-美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评价任务三
评价任务
化学工业和新原料
(1)化学工业: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2)新材料:
1869年,美国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法国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自主学习
化学工业和新原料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
诺贝尔
由于发明赛璐珞,海厄特在1914年获得了珀金斯奖章。
夏尔多内被西方誉为人造丝工业之父
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年份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32 10 23 13
1913年 14 6 38 16
①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观察表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提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活、国际关系的影响四个方面考虑。)
时间 煤产量(万吨) 生铁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
1870年 18910 1203 52
1913年 112670 7915 7635
1870年和1913年世界煤炭、钢铁产量比较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生产规
模扩大
竞争
激烈
垄断组织
改善管理
降低成本
经济迅
速发展
干预国
家生活
加紧海
外扩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就叫垄断
新生产组织形式
②生产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
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规模之大,往往控制着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例如德国的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所控制,从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上述资料反映出什么问题?
③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一战。
材料: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1522年,完成了环球航行。
今天从里斯本到中国,在巴黎中转,共需要13小时30分钟。地球赤道长40000公里,飞机的时速一般是600千米/小时,绕地球一圈需40000/600=67小时。
④社会生活:方便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电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美丽夜景
能源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70年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德国、美国
英国
珍妮机、蒸汽机
火车、汽船
电灯、汽车、飞机
领先国家
主要发明
标志性成就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
电力的广泛应用
进入的时代
煤
石油、电力
动力机器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启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令人钦佩;
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注重环保,加强科技研究,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治上: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帝国主义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家“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反思: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思想上: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对中国的影响:
拓展延伸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电气时代
电力的应用(新能源、动力)
内燃机的发明(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人们生活;
2)跨越性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4)增强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特点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影响
思维导图
1、(2021·青海中考真题)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科技引领时代进步。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C.都最先开始于欧洲国家 D.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
中考演练
2、(2021·广西梧州·中考真题)美国在1859年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改进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现代炸药的发明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B
3、(2021·湖北)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