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语文
部编版 四年级上
第七单元 24.延安,
我把你追寻
新课导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回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更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背景资料
延安市隶属于陕西省,是中国革命圣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延安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城市。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语文要素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写书信。
学习目标
1.认识“延、昔、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难点)
3.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重点)
4.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祁念曾,生于1946年,河南洛阳人,共产党员。曾任《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等。
走近作者
我会认
延 昔 茅 炕 旦 媚
yán xī máo kàng dàn mèi
词语释义
翩翩归来:
昔日:
满目琳琅:
明媚:
轻快地来临。
往日;从前。
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景物)鲜明可爱。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边读课文边纠正读音。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第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品读课文
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学习第1~2小节,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用两个比喻句来描写这种追寻,点明了追求延安精神的必要性。
比喻
用有代表性的几个地点来描写延安。
这里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品读课文
思考交流
这几种事物具体指的是什么?
“流水”,暗含代代相传的意思;“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
思考交流
“枣园”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就是在这里写的。追寻枣园,就是紧跟党中央。
思考交流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开荒的镢头”实际是指军民大生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追寻南泥湾,就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思考交流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部,党中央许多重要的会议就在这里召开。追寻杨家岭,就是遵照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美好的明天。
1.“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丢不掉的是什么?
2.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发扬延安精神?
学习第3~4小节,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在文中画出运用对比、比喻手法的句子。
品读课文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人们物质生活丰富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品读课文
宇宙飞船探索宇宙的奥妙,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
对比
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
品读课文
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描写了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品读课文
品读第5~6小节,边读边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画出相关语句。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便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正因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追寻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
品读课文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如果我们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反面
正面
品读课文
思考交流
结合以上资料,说说什么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结构梳理
延安,我
追寻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继承
窑洞土炕
宝塔脊梁
发扬
革命圣地
民族精神
信念、温暖、光明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代代传
把你追寻
祖国面貌日日新
课文主旨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作者追寻的就是延安精神。
如今的社会要想进步,就必须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那就必须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随堂练习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1.“雨后春笋”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线句写出了高楼大厦的________,家用电器的__________。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是指延安人民告别了_______ 的生活,过上了新生活。“温热的土炕”是指革命战争年代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事物大量出现
多
丰富
贫穷
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和火热的斗争生活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第二十四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内容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多媒体课件
“南泥湾开荒”“杨家岭”相关图片。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回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更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
【设计意图】用激情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明诗歌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
昔日:往日;从前。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2.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第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为下一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把诗分为三个部分,整体感知,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个整体印象。
三、学习第1~2小节
1.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预设: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2.小组交流,师生汇报: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诗歌的第1小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第2小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流水”,暗含代代相传的意思;追寻枣园,就是紧跟党中央;追寻南泥湾,就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追寻杨家岭,就是遵照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美好的明天。这里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朗读指导:在朗读“翩翩归来、茁壮成长”两个词语时,语速放缓。第2小节中有四个“追寻你”,在朗读时前三个语速逐步加快,声调逐步上扬,到最后一个时,可以放缓。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比喻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作者追寻延安精神是多么迫切。
四、学习第3~4小节
1.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在文中画出运用对比、比喻手法的句子。
课件出示:
1.“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丢不掉的是什么?
2.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发扬延安精神?
2.师引导:“一排排”“一件件”说明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描写了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3.朗读指导:朗读时,第3小节中“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4小节中“毫不犹豫地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几个短语需要重读,语速放慢。诗的第3、4两节写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教学第3~4小节诗,以两个对比来突出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而且还需要继承发扬。教学时,要求学生动嘴读一读,动手画一画,动脑评一评,这样的学习才是扎实的。
五、品读第5~6小节
1.边读边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画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预设: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便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正因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追寻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
2.教师小结:诗的第5~6小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第5小节主要从反面说,即: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第6小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开头一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3.朗读指导:要注意“煌、翔”是后鼻音。朗读时要释放出情感,把追寻延安精神的急迫心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最后两节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更明确地突出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延伸。
六、总结拓展
1.学完本课,我们知道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谈谈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什么是延安精神,也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板书设计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作业设计
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1.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并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突破难点。可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可以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而将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看图引申到深层次的思考。
2.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诗中有很多形式相同的句式,如“追寻你……”“像……”,学习这些句式时可以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把解答第一个问题“追寻什么”作为“扶”的重点,恰当地运用课件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通过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基本弄清第一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可以采用“放”的方式,然后按照学习前一部分的方法自主学习。
不足之处:教学中对于“南泥湾开荒”的解释过多,没有抓住重点,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失去目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