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课后作业
一、客观题。
1.选词填空。
(1)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______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_________、开阔的大地。
(2)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______利落的木刻。
(A.干净 B.纯洁 C.净美 D.纯净)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
(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
(2)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
(3)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
(4)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三角梅》一文,回答文后问题。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3分)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1) (2) (3)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答: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①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② ③
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优点: 、 缺点: 、
4..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三点)
(三)阅读课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睛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第5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摘录的句子是:
表达作用是:
2.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文章的最后,“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1)D C (2)A
解析:大地以及大地上的万物被雨水冲刷后,表面的泥土被冲洗干净,所以一定是更加“净”了,由此三个空首先排除“纯洁”一词。第一个空什么“你的灵魂”显然应该填写一个动词,用以支配“灵魂”,“干净”和“净美”做动词都有些牵强,所以应为“纯净”形容词用作动词;第二个空根据上下文语境,除了让我们感受到雨后的“净”,还有秋景的“美”,所以应为“净美”;第三个空与“利落”连用的往往是“干净”,语境中也是突出了这层意思。
2.(1)比喻 (2)比喻 (3)排比 (4)拟人
解析:第(1)句中的“丝帘”实指“雨丝”,这一句是比喻中的借喻,只出现了喻体——丝帘。
第(2)句把春天刚刚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出现了本体和喻体,属于比喻中的暗喻。
第(3)句“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三个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属于排比修辞。
第(4)句说雨“化妆”,把雨人格化,赋予其人的特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雪花的喜爱。这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
3.(1)叙述 (2)描写 (3)议论 (4)抒情
解析:第(1)句陈述了“我喜欢雨”的这件事,因此是记叙;第(2)句描写了春天的花朵、树叶、杂草等景物,属于描写;第(3)句表达了作者关于雨的一个观点,因此属于议论;第(4)句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属于抒情。
二、(一)1.(1)趴在那,停滞在那,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2)仍然毫无变化。(3)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结构的梳理。通读后,抓住时间词语梳理结构,对应顺序筛选提取相关词句。(1)从第二自然段“一年下来,……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提取即可;(2)从第三自然段“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提取“仍然毫无变化”;(3)从第四自然段“第三年,……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提取即可。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注意赏析句子的常规方法:手法+内容及效果(形象特点+表达情感)。手法:“像一只火红的蝴蝶”是比喻修辞,将三角梅的“花”比作“蝴蝶”;“奋争”和“急欲挣脱”,又将比作的蝴蝶拟人化,是拟人修辞。形象特点:“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三角梅花的色彩鲜艳,“奋争”和“急欲挣脱”“翩翩飞去”生动地描绘了风吹动下的三角梅花的姿态,体现其无限的活力与生机。表达情感: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
3. B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B项错误,文中“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可见,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是“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D项“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错误,从文中“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可见,原因应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
4.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段落的作用。作用题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结构上,此段为文章结尾段,应是对上文的总结。内容上,联系上文分析,三角梅四年毫无生机,却原来是默默积蓄,奋力生长,“说不清的奥秘和潜能”是作者对此感到震撼,“坚韧”是作者对三角梅精神的由衷感叹。文章前面是对三角梅生长情况的描写和自己及家人的反应,最后对生命坚韧进行赞美,升华了文章主旨。
(二)1.①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磕的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
②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
③内心感谢,连声道谢(愧疚)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补全文章情节及人物情感的变化。审读表格,可知,左栏为故事情节,陈述对象为“中年妇女”,右栏为老编辑的情感、态度,且大部分为文中原句。通读全文,结合表格中已给出的内容,可知第④段讲述的是“中年妇女走进车厢”的情节。而“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脸色更难看了”为第⑤段内容,而老编辑的态度变化,是因为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且随意乱扔的不文明行为。第⑥段为“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的情节。最后一栏的情节范围应为⑦⑧两段,老编辑突然发病,中年妇女热心照顾,令老编辑连声道谢。
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意思对即可)
(2)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进行品析。品析时,注意题干对赏析角度的要求。(1)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首先要锁定句子,然后审读句子,从“扭扭捏捏”“交缠”“猥猥琐琐”等词可知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写中年妇女在车厢内吃零食,顿时各种味道充满车厢,从“猥猥琐琐”以及老编辑“邹起眉头”可知,各种零食的味道是引起人们的反感的。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效果更为生动形象。(2)题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通过画线句中的“取”“喷”“搓”“倒”“喂”“盖”等动词可以看出是对中年妇女的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动词来表现连续的动作,这些表现出中年妇女照顾生病的老编辑的贴心和忙碌的情形,突出了中年妇女的热情和乐于助人。
3.优点:开朗大度 心地善良 热情体贴 乐于助人 不计前嫌等
缺点:不拘小节 粗心大意 丢三落四(做事马虎) 举止粗俗等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干要求分别概括中年妇女的优缺点。解答时,可以抓住文中“中年妇女”的言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③—⑥段主要是“抑”的部分,从中年妇女的穿着、随意嗑扔瓜子壳的行为,重点表现出中年妇女的不拘小节、举止不文明。⑦—⑨段,写了中年妇女半夜照顾犯病的老编辑,以及给老编辑披大衣等情节,写好了中年妇女的热心、体贴、善良与宽容。
4.示例:①不可“以貌相人”。 ②对与自己不同阶层或不同类型的人要宽容以待。
③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 ④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
⑤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一时误解,坚定地做一个“好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结尾重要语句的理解。解答本题主要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个人魅力,以及主题来回答,比如,中年妇女其外表及行为的不雅,却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可得出不可“以貌相人”,要做一个善良友善的人,要注意公共场合的文明举止,等等。同时,要注意题干要求“写出三点”的要求。
(三)1. 例: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表达作用:“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拟人修辞及其作用,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熟练掌握相关修辞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因此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应该修辞表达了这种情感。
2.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解析:本体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从全文对雨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雨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拥有这种心态,在雨中就能感受到雨给大地带来的希望和生机。所以才说“感到这世界是活的”,因此对这句话的理解应抓住通过雨作者所看到的生机和活力入手。
3.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
解析:本体考查文章的感情表达。结合全文,抓住作者对雨的描写,不难看出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而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句子就表现了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雨给大地、自然甚至作者带来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