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第20课兴贤--王安石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第20课兴贤--王安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4 08: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20课 兴 贤
诗海探珠
浪淘沙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思考】 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第20课 兴 贤
基础自主学案
基础自主学案
才干出众
这以后
七、名句默写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元日》)
看似寻常最奇崛,______________。(《题张司业诗》)
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书湖阴先生壁》
只缘身在最高层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成如容易却艰辛
两山排闼送青来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年),字____,号____,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北宋出的______、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
介甫
半山
政治家
词作不多,但其特点是能够“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有《王临川集》。王安石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其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地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2.资料链接
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百万大军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习气,而战事不断,多以宋军败北而告终。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北宋存在大量冗官、冗兵,政治腐败极深。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他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
变法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败、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封建时代,任贤使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王安石在《兴贤》中提出的“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提示】 此句开篇点题,提出论点,运用对比,指出“兴贤”的重要性,“任贤能兴”“弃贤而衰”这是古今通鉴,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盛,因为不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而衰亡。文章开篇概括力极强,语言精练,紧紧抓住读者,让我们不得不读下去。
2.“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此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怎样论证的?
【提示】 此句是对比论证,古时纷扰之际贤能众多,现今太平安宁也要重用贤能之士,再次强调“兴贤”的重要性。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所以无论是“古时扰攘之际”,还是“今之太宁之时”一定要任用贤能之士,因为“得贤才者得天下”。
3.“兴贤”与国家的兴衰有何联系?
【提示】 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现状,实行新政,有远大的抱负。要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必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贤士,而且变法会涉及社会的多方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败和用人体制,如果朝廷能够广开贤路,招揽英才,君王能任贤使能,虚心纳谏,那么国家兴邦就有希望。如果有贤不用,必将导致国家衰亡。
4.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要“兴贤”的?
【名师点拨】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然后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反复从正面论证了兴贤则昌,又从反面说明了反之则亡的道理。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作者采用举例论证,列举了历史上兴贤则国昌的事实,以古证今,说明了兴贤的必要性。
5.文章第二段提出了哪些“兴贤”的方法?
【名师点拨】 作者认为,“兴贤”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广泛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不要有忌讳的事情,不亲近小人,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的细节,不挑别人的小毛病。也就是文章所说:“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细剖·深析]
[楼主]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也就是强调“适用”,关于王安石的这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沙发]
从文学的角度综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对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是合理的。
[板凳]
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所以“木质无文”,失去了文学应有的特色。
[三楼]
王安石的文学观点是依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的,是反对当时靡弱文风而提出的创作观点,因而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因过于强调“实用”,缺少了文学的形象性和韵味,的确是其缺点。但他实事求是、坚持务实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写作素材积累
论证手法的综合运用
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正反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兴贤则昌”,从正面例证;“反之则亡”从反面例证;假设论证:“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技法借鉴
举例论证也颇具气势,“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佐证有力,说明力强。
随堂练笔
选择以上论证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选用恰当事例,写两段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为中心的文字,字数200左右。
1.课内素材开发
《兴贤》是一篇简短的议论文,文章开篇从国家繁荣、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了任用贤才的重要性,然后作者从历史治乱的角度列举了用贤与不用贤的不同结果,得出了“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的结论。在结尾的部分,作者将古今展开对比,说明现在和古代一样,只有任用贤才、远离小人,才能使国家昌盛,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素材积累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任人唯贤”“兴贤与兴国”“爱国”“发现别人的优点”等相关话题和材料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广东三年内将培养万名新生代农民工读书深造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继续读书深造的理想,共青团广东省委将以“北大100”为示范,计划3年内培养一万名优秀的一线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已表示将在今年秋季贡献300个免费名额参与“圆梦计划”。
记者了解到,随着“圆梦计划 北大100”引起广泛关注,该项目也受到了各界的质疑。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周建伟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项目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一种自我提升的途径,但100个名额与广东3000多万农民工的庞大群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圆梦北大”的项目门槛过高,并非针对主流农民工阶层,此外,最适合农民工再教育的课堂,并非“专升本”的教程,而应该是有针对性、实用性,覆盖面广泛,人人可以参加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人才”“有梦想就会有奇迹”“提升自我”“什么是最适合的”等相关话题作文中。
知能优化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