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囚绿记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囚绿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4 08: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囚 绿 记
——陆 蠡
陆蠡(1908—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浙江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字 音
陆蠡 涸辙
淅沥 猗郁
移徙 婆娑
瞥见 蕈菌
揠苗助长

hé zhé
xī lì


suō
piē
xùn

词 义
了截:
涸辙:
揠苗助长:
猗郁:
急不暇择:
明了简单
干涸的车辙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充满生气的样子
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
一、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请用“囚绿”的形式概括其他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7):爱绿。
第二部分(8—11):囚绿。
第三部分(12—13):放绿。
第四部分(14):思绿。
(作者用浓墨抒写对常春藤的喜爱之情,为下一部分写“囚绿”作了充分的铺垫)
(作者着意描写他囚绿的固执和常春藤不甘被囚的执着,继续为下文张本蓄势)
(点明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突现文章的主题)
(思念之情,含蓄地表达了惦念与牵挂)
依据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的抒情线索是:
爱绿
囚绿
放绿
思绿
二、走近那抹绿:
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
2、我为什么要“囚”绿?
3、我“囚”住那抹绿了吗?
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为什么最后又要“放绿”?
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绿给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常春藤这种不甘被困,追求光明的性格使作者照见了自己。另外“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要回到南方去,所以最后“我”又让“绿”恢复了自由,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三、评论那抹绿:
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请说说“绿”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 者
陆 蠡
(1908—1942)
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年仅34岁。
进步的陆蠡作了犯人被提审。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接下来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便吐血而死。
作 者
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请说说“绿”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绿”象征生命、希望,象征光明、自由和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表达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绿色是自然满足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的礼物,它是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谁能背几句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五、拓展那抹绿:
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困难囚住。但是有人却能永远向着阳光生长,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长青藤”吗?
司马迁、张海迪、海伦.凯勒……
老师寄语: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总结概括
囚绿记
赏绿
囚绿
放绿
思绿
观伸须展叶
忘不快记忆
润等焦之心
饰简陋房间
慰抑郁之心
燃希望之情
“七七”事变起
提前南归去
开释不屈囚
想圆窗绿友
怕见面生疏
喜悦满足
爱绿至极
点明主旨
惦念牵挂
顽强抗争,
向往光明
六|、抒写“那抹绿”: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