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秋水》
庄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2、 了解本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3、 准确、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 掌握好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准确翻译全文。
走近作者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游历江湖。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因此,人们也常把道家思想称之为“老庄哲学”。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在政治上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主张“无为而治”。他愤世嫉俗,鄙视功名富贵,揭露统治阶级的虚伪的“仁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秋水》)
庄子故事
——鄙弃功名利禄,心性淡薄,追求身心自由。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用国内的事务使您劳累啊!”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将要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生活。”
庄子之文想象奇特,文风瑰丽,睿智深刻,对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他是一个寓言大家,擅长借寓言故事来说理,阐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如:庄周买水、庄子梦蝶、庖丁解牛、邯郸学步、井底之蛙等脍炙人口。
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短小精悍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言近而旨远。
课文朗读
1、指名朗读全文,订正字音和断句。
2、教师带读,注意河伯的语气。
3、检查朗读效果,分读、齐读。
课文翻译
1、结合课文注释,口译三分钟。
2、学生接龙翻译,记住以下重点实词和虚词:
泾流之大
不辩牛马
(直流的水波)
(同“辨”,辨别)
秋水时至
(按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于是焉
(这个时候)
东面而视
(面向东方,名词活用为状语)
旋其面目
(面孔)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认为……少;认为……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望洋向若而叹曰
(抬头仰望的样子)
成语:望洋兴叹
——现在用来比喻想做某事而能力不足,无可奈何。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得大道的人,今多指慷慨,不吝啬)
成语:贻笑大方——被内行取笑。大方之家——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特殊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判断句,应翻成“……是……”的句式。)
(被动句,应翻译成“……被……”的句式)
秋汛随着季节来到了,众多河流的水灌入黄河。(黄河)直流的水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白茫茫一片),(隔着水)分辨不出(对岸的)牛和马。在这种情况下,河伯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是全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行走,到了北海,脸朝东眺望,看不到水的尽头。在这种情况下,河伯才转过脸来,仰望着海神若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呀。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浅,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亲眼看到了您的广阔无边,如果我不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得大道之人所耻笑。”
《秋水》译文
随堂检测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不辩牛马。
按时,名为状;专指黄河
直流的水波
通“辨”,辨认。
在这种情况下;
认为;
向东,名为状;
面朝东方;尽头
1、口译红色的词语: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仰视的样子;
这样
虚指,形容数量多;比得上;
认为……少
尽
危险
表被动;
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随堂检测
2、填空题:
本文的作者是 ,名 ,他是
时期著名的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 合称为 。他在生活上主张 ,在政治上主张 。
本文是一篇 ,这种文体的特点是 。
本文衍生的两个成语是 。
庄子
周
道
老子
“老庄”
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寓言
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短小精悍,道理深刻。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
战国
3、朗读和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