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词五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4 08:55:07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写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回忆及重见无期的哀伤。 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思考:诗所表达的感情?
1、全诗的“眼”是哪个字?
“相见时难别亦难”
思考交流:
赏析:
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欣赏
欣赏
3、“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中“晓
镜”(早晨起来梳妆)的
是谁?“夜吟”的又是谁?
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会觉“月寒”?
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么作者会说“此去无多路”?“青鸟”又借指什么呢?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相思离别之苦
无限痛苦之思
彼此牵挂之切
自慰寄语之柔
恋人离别
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共5张PPT)
浣 溪 沙
晏殊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上片写景。一二句以重复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写出诗人安逸闲适的意态。然流年似水,感时的哀伤渐袭心头。“夕阳西下”句即景兴感,惆怅悲哀之情顿时倾泻而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下片抒情。四五句对仗工巧,浑然天成。在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中,仍有令人欣慰的美好事物重现。颇富哲理,令人回味。
末句写此人在惋惜、惆怅、欣慰之余的沉思。“香径”照应“花落去”。
思想感情:
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
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
惆怅。(共10张PPT)
《使至塞上》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荒凉的大漠
长河落日圆
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品味佳句:
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 圆
构图美:
线条美:
色彩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空间阔大
——层次丰富
——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荒凉的大漠
总结感情: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使至塞上》诗歌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观的塞外景色。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共9张PPT)
泊秦淮
唐 杜牧
秦淮——我梦中的河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写景)
“笼”、“寒”点明了深秋的季节,更是作者心寒的表现。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题发挥 :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商女
豪门贵族
学习迁移:
欣赏以下两首含有讽刺意义的诗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卞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评:诗中歌颂了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同时也隐讽赵构的昏庸和南宋政权苟且偷安。这既是咏史诗,也是言志诗。(共20张PPT)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
写 作 背 景
 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这首词是他在黄州任期中写的。这时他的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七年没见,中秋对月,难免有伤感的情绪。但他毕竟有着旷达的胸襟,在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中达到了自我解脱。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作品中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的作者的感情
3.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词中的运用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
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有感情。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
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为什么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只明月
以诗译词:
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举酒仰问青天:遍洒清辉的明月是何时初照人世的
不知那月中宫殿,今年又是哪一年呢?我真想乘长风回到月宫,又怕那玉石砌成的宫殿太寒冷了,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清朗的影子随人摇动,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把它的清光投进雕花的门窗,照着失眠的人。月亮跟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很难周全。只希望在这美好的月光下,虽远隔千里但能共赏月色,祝福平安。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的联系何在?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
5、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上阙:
下阙:
望月(写景)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主要内容
联想与想象: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 存在
甲事物
创造出
乙事物
存在 不存在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实景:
虚景:
联想:
想象: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绮户
宫阙 琼楼玉宇
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旷达
对亲人的思念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的胸襟
之情。

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
以“遥望夏夜的星空……”开头,写一篇短文,寄给宝岛台湾的少年朋友们,也让那皎皎明月送上我们对台湾同胞满腔的思念、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练 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