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地球的演化
地理新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新湘
教版
2017年6月8日,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为首的中、美、加多国研究者,在北京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件琥珀中的古雏鸟标本,该标本距今9900万年,与恐龙处在同一时代。该琥珀化石发现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据介绍,这件琥珀珀体很大,约9厘米长,容纳了接近完整的一只古鸟类的头部、颈椎、翅膀、脚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关的软组织和皮肤结构。这些保存下来的软组织除了各种形态的羽毛之外,还包括了裸露的耳朵、眼睑,以及跗骨上极具细节的鳞片,这为古鸟类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比龙标本复原图
比龙标本
蕴藏着几乎完整的雏鸟
比龙标本的鸟足
如何理解内含生物的琥珀被称为“时间胶囊”?
含有昆虫等生物的琥珀科研价值有哪些?
带着你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
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时
地球表面的情景是怎样的
恐龙出现在哪个地质年代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
Copyright 匠心地理
地球的演化
地理新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新湘
教版
教学目标
理解地质年代概念含义
明确地层和化石对研究地球演化的意义
利用地质年代简表,描述不同地质时期地球演化进程
1
2
地层和化石
地球的演化史
目录
壹
地层和化石
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准确地指出化石来源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
他对岩石中的图案进行了描述,推测出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之后留下来的生物遗迹。
这一观点在古典时代欧洲是离经叛道。
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图案与生物体无关,是自然形成,是大自然赐予的艺术品。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
(约公元前565—约公元前 473 )
图1-22 三叶虫化石
图1-23 大羽羊齿化石
1.你认为图 1-22、图1-23所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1.你认为图 1-22、图1-23所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图1-22 三叶虫化石
图1-23 大羽羊齿化石
化石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动植物遗体或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生物遗留下来的痕迹,被保留下来。经过亿万年无氧环境,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以及坚硬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变成了化石,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被保留着。
2.议一议,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化石?
图1-22 三叶虫化石
图1-23 大羽羊齿化石
2.议一议,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化石?
图1-22 三叶虫化石
图1-23 大羽羊齿化石
对化石的研究使科学家能够解释和描述地球历史。
来自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为我们提示了地球生物怎样随时间演化。
化石是显示古环境的证据,能够帮助科学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如气候变化)
对化石的研究能帮助地质学家发现能源资源。(如石油地质学家利用化石确定某些地方是否埋藏有石油)
科学家推算地球年龄约46亿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
地球经历了缓慢的演化
也遭遇过剧烈的突变
经过深入研究
地球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地层,地层中留下了历史事件的痕迹,保存有不同时代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可以说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地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分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哦,原来地层是地球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恢复地球的历史,主要是靠“阅读”这些不是文字却胜似文字的记录。
说得对!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但是,自然界的地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地层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那么,怎样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呢?
虽然找到了阅读的对象
但这本书要读好
还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哦
人类利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通过分析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同时代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化石。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
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
少数是古生物活动遗迹,如足印、粪便等。
化石多数是古生物遗体,如贝壳、骨骼等。
三叶虫化石
大羽羊齿化石
恐龙化石
古生代地层
中生代地层
阅读
READING
古生物化石的形成条件
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
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举例
活动
AETINITY
材料: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撤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例如,一棵山毛榉树一年可撒出4亿粒花粉),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因而,可根据孢粉的形态来判别母体植物的种属,这成为推测地质时期植被及其相应气候的依据。
.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近8000~10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
.为什么说,孢粉化石对于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价值?
辽宁南部近10000~8000年来,气候由冷变暖,由干变湿。
通过孢粉化石,人们能判断出地质年代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析出当时的气候特征和古地理环境。
贰
地球的演化史
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宙之下,又分出代;代之下,再分出纪。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地质年代: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
宙
代
纪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距今40亿年
距今25亿年
距今4.85亿年
距今4.43亿年
距今4.19亿年
距今3.58亿年
距今2.98亿年
距今2.01亿年
距今1.45亿年
距今2300万年
距今258万年
生命现象
开始出现
藻菌时代
蕨类植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无脊椎
动物时代
鱼形动物时代
两栖
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时代
哺乳
动物时代
人类
时代
前寒武纪
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历了40亿年。
按时间早晚顺序,前寒武纪依次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初生地球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与变化。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冥古宙
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常出现烟雾满天景象。
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太古宙
早期,地球上还没有生命现象,到处是一片荒凉死寂。
地球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化,有了水和空气之后
中期出现最原始生物。
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的一次飞跃。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太古宙
当时,现代陆地的位置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
元古宙时,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增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
晚期,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元古宙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元古宙
因纵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有如扣放着的一漯碗,故名叠层石。
在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一种含有古老化石的叠层石,由30多亿年前生活在浅海中的原核生物形成。现代叠层石主要分布在巴哈马群岛和澳大利亚沙克湾。
叠层石纵剖面
澳大利亚沙克湾的现代叠层石
显生宙
指寒武纪以来的时期。
自寒武纪开始,生物逐渐向较高级的发展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
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古生代
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多地反复上升和下沉。
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时代,海水中出现许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
中期,出现脊椎动物——鱼类;
后期,部分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古生代
中后期,陆地出现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从海滨地带到大陆内部,出现了万木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古生代
古生代末期,发生地球史上最大灭绝事件,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古生代
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复原图
古生代中期鱼类复原图
寒武纪大爆发
寒武纪早期,地球海洋中生物快速发展,进化出大量不同种类生物。古生物学家称这个事件为“寒武纪大爆发”。论证依据主要是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化石。在此之前的元古宙末期各类动物中,极少见到与澄江生物群中这些动物有直接亲缘关系的生物。这使得澄江生物群的突然出现成为生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寒武纪开始,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46亿年前
5.41亿年前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新近纪、古近纪
第四纪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中生代
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带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中生代
生物变化很大,爬行动物盛行,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
后来空中出现始祖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是主要代表植物。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中生代
因此,中生代也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中生代末期,除盛极一时的恐龙从地球上突然销声匿迹外,
海洋中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告诉你个秘密哦
从中生代侏罗纪开始
我国基本结束了南海北陆的分布格局
形成一片宽广的大陆环境
阅读
READING
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陨石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
新生代
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许多高山是在这次运动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史上的重大飞跃。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新生代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类。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新生代
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称为第四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来临时,气候变冷,陆地冰川覆盖面积增大,海面下降100多米,许多大陆架变成大陆间人和动物来往通道。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新生代
第四纪出现人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关于第四纪大冰期老师还想多告诉你一点知识哦!第四纪大冰期分为若干冰期。两个冰期之间是间冰期,这时气候转暖,海面上升,海水淹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也就是说,整个第四纪大冰期内,地球气候呈现冷暖交替变化的过程哦!
地球历史宙代纪
宙有冥太元显生
前寒武纪冥太元
显生宙分古中新
古生代中有六纪
寒武奥陶与志留
泥盆石炭加二叠
中生代有三叠纪
再加侏罗与白垩
新生代有古新近
末尾就是第四纪
地质年代口诀
盘他
同学们
新生代生物复原图
地球有着悠久的过去,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间。地球演化史有力地证实了“自然界总是不断发展的”这一真理,证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
活动
AETINITY
冥 古 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 旦 纪 寒 武 纪 奥 陶 纪 志 留 纪 泥 盆 纪 石 炭 纪 二 叠 纪 三 叠 纪 侏 罗 纪 白 垩 纪 古 近 纪 新 近 纪 第
四
纪
4600
4000
2500
541.0
252.17
66.0
2.58
距今年龄/百万年
冷
暖
干
湿
现
代
现
代
全球
平均
温度
全球
平均
降水
1.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读上图,完成相关任务。
冥 古 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 旦 纪 寒 武 纪 奥 陶 纪 志 留 纪 泥 盆 纪 石 炭 纪 二 叠 纪 三 叠 纪 侏 罗 纪 白 垩 纪 古 近 纪 新 近 纪 第
四
纪
4600
4000
2500
541.0
252.17
66.0
2.58
距今年龄/百万年
冷
暖
干
湿
现
代
现
代
全球
平均
温度
全球
平均
降水
(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持续时间。
震旦纪(近100万年) 石炭纪至二叠纪(约100万年)第四纪(约180万年)
冥 古 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 旦 纪 寒 武 纪 奥 陶 纪 志 留 纪 泥 盆 纪 石 炭 纪 二 叠 纪 三 叠 纪 侏 罗 纪 白 垩 纪 古 近 纪 新 近 纪 第
四
纪
4600
4000
2500
541.0
252.17
66.0
2.58
距今年龄/百万年
冷
暖
干
湿
现
代
现
代
全球
平均
温度
全球
平均
降水
(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图推测,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潮湿,中生代末期气候干燥炎热
冥 古 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 旦 纪 寒 武 纪 奥 陶 纪 志 留 纪 泥 盆 纪 石 炭 纪 二 叠 纪 三 叠 纪 侏 罗 纪 白 垩 纪 古 近 纪 新 近 纪 第
四
纪
4600
4000
2500
541.0
252.17
66.0
2.58
距今年龄/百万年
冷
暖
干
湿
现
代
现
代
全球
平均
温度
全球
平均
降水
(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波动变化,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冥 古 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 旦 纪 寒 武 纪 奥 陶 纪 志 留 纪 泥 盆 纪 石 炭 纪 二 叠 纪 三 叠 纪 侏 罗 纪 白 垩 纪 古 近 纪 新 近 纪 第
四
纪
4600
4000
2500
541.0
252.17
66.0
2.58
距今年龄/百万年
冷
暖
干
湿
现
代
现
代
全球
平均
温度
全球
平均
降水
第四纪以来,绝大多数时间的气候比现在寒冷,但从整个地质时期来看,绝大多数时间的气候比现在温暖。
大家发现没有?
观察这些规律有什么意义呢?
冥 古 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 旦 纪 寒 武 纪 奥 陶 纪 志 留 纪 泥 盆 纪 石 炭 纪 二 叠 纪 三 叠 纪 侏 罗 纪 白 垩 纪 古 近 纪 新 近 纪 第
四
纪
4600
4000
2500
541.0
252.17
66.0
2.58
距今年龄/百万年
冷
暖
干
湿
现
代
现
代
全球
平均
温度
全球
平均
降水
2.地球的演化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全球环境演变、自然灾害发生、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臭氧空洞扩大等,与地球内部的各种过程密切相关。对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关心,迫使科学家不得不从多个角度去探索可能的致变因素。议一议,科学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吗?
地球的演化及未来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科学界必须关心和重视的科学命题。只有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地球演化的规律,以便人类更科学地应对各种地理环境的变化。
本节课小结
右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
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活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爬行类
鸟类
两栖类
鱼类
哺乳类
D
B
B
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 )
A.增大 B.缩小 C.没有变化 D.前面回答都不对
5.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
A.一样老 B.a层老 C.b层老 D.c层老
粗
细
海面
a
b
c
B
D
6.下列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的说法,正确是的(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石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7.乙的末期( )
A.发生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读图,回答6~7题。
距今
时间
植
物
界
动
物
界
地质
年代
1.4亿年
13.3亿年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两栖动物
甲
乙
B
A
8.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该时期出现的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孢子植物 D.蕨类植物
10.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
B.晚期出现了人类
C.晚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D.此时期的末期,三叶虫等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
读材料,回答8~10题。
“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藤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鸣叫。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脚很短而后肢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展 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体型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着各种昆虫。真是一幅‘万类竟自由’的景象!”
看材料请点这里!
C
B
A
气温上升方向
降水增多方向
甲
545
古生代
250
65.5
1.81
中生代
新生代
同位素地质年龄(百万年)
全球平均降水量(现代:mm)
全球平均气温(现代:℃)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
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12.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