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冀教版第11课《沁园春雪》课件4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冀教版第11课《沁园春雪》课件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4 09: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
沁园春 莽莽 素裹
妖娆 稍逊 分外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qìn
ráo
hán
读一读:
mǎng
guǒ
xùn
fèn
shǔ
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
2.下文哪个字起总领作用?还分写了哪些景物?
3.为什么后三句不属于“望” 的范围?从哪个字看出?
1、总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互文
2、下文哪个字起总领作用?还分写了哪些景物?
“望”字总领下文,至 “欲与
天公试比高”。对偶 比喻 拟人
3、为什么后三句不属于“望” 的范围?从哪个字看出?
从“须”可以看出这是想象雪后初晴的美景。 虚写
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
1.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怎样理解“折腰”?
2.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
3.试着概括该词主旨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怎样理解“折腰”?
江山如此多娇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武略
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
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主旨
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练习:
1《沁园春 雪》这首写于( )年( )月,
其中 “沁园春”是( ),“雪” 是( )。
词的上一节又称( ),词的下一节又称( )。
2这首词的上阕总写雪景的句子是( )
写到的景物有( )( )( )( )
( )句运用了拟人的方法。展开 想象写
景的句子是( )
3 下阕评古论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提到的历史人物有( )( )( )
( )( )。
立 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作小练兵
以“从毛泽东身上我学到了…..”为题
联系学过的诗文及所了解的毛泽东写个小片段
可以用比喻、排比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