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4 09: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图片
阅读
翻译
练习
归纳
爱 莲 说
解释
课文
扩展
返回
上页
下页
妙笔生花
返回
上页
下页
粉面含羞
返回
上页
下页
姐妹仙子
孪生姐妹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一枝独秀
返回
上页
下页
独擎高烛照红装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小荷才露尖尖角
春华秋实
返回
上页
下页
青春将逝
返回
上页
下页
花落去,可奈何
池中更有新生者
返回
上页
下页
沉鱼落雁
返回
上页
下页
世人皆睡君独醒
返回
上页
下页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要用它发现光明
返回
上页
下页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古人笔下的“莲”
返回
上页
下页
周敦颐
返回
上页
下页
爱 莲 说
一种文体
作 者
周敦颐
字茂书
宋代哲学家
有《周元公集》
返回
上页
下页
朗读课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返回
上页
下页
读准字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返回
上页
下页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蔓wàn
亵xiè
读准字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返回
上页
下页
鲜xiǎn
噫yì
予yú
读懂课文 疏通大意
返回
上页
下页
“说”是一种什么文体?
“说”这种文体,可以记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杂文。
返回
上页
下页
注释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返回
上页
下页

唐朝
注释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返回
上页
下页
沾染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长蔓
长枝
耸立的样子
亲近而不庄重
树立
注释3: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返回
上页
下页
认为
隐士
叹词唉
爱菊

当然
  
返回
上页
下页
译 文
  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长藤蔓,不长丫枝(或: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
  
返回
上页
下页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当然很多了。
答问 理解思想和艺术
返回
上页
下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别的花?他为什么爱菊花?
不爱。他 “独爱菊”。
菊花秋季开放,不与百花一处开,象征着憎恶黑暗现实、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隐士。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参读:(印证陶渊明爱菊)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因为牡丹象征荣华富贵,而世人多追求荣华富贵。
返回
上页
下页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牡丹呢?
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而且爱得很深。
返回
上页
下页
“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
印证性参读: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周敦颐爱不爱菊花和牡丹?为什么?
不爱。他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更不爱牡丹,他不追求荣华富贵。
返回
上页
下页
作者爱莲花什么“品质”呢?
(“予独爱”领起下文哪几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返回
上页
下页
——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
返回
上页
下页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表示自己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返回
上页
下页
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思想(主题) ?
——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
老师提示: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的节操。
返回
上页
下页
本文运用什么写作方法?
这是衬托手法
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返回
上页
下页
  写“爱莲”,为什么先写“爱菊”和“爱牡丹”?
哪一句是千古名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返回
上页
下页
这么好的文章
怎能不背过?
返回
上页
下页
归纳 复习
返回
上页
下页
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 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
予谓菊
隐逸者
花之君子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返回
上页
下页
一种文体
 多
 唐朝
 沾染
 洗 清水
 妖艳
长蔓 长枝

耸立的样子
树立
亲近而不庄重
认为
隐士
品德高尚的人
 少
当然
解释词语
出淤泥而不染
从淤泥里长出而不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返回
上页
下页
翻译下列句子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长蔓,也不长枝(或: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返回
上页
下页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返回
上页
下页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爱菊花的,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
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爱牡丹的,当然很多了。
返回
上页
下页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比较下列“之”字的用法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莲之爱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提前的标志
返回
上页
下页
归纳:在作者眼里,菊、牡丹、莲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菊花象征隐士;
牡丹象征富贵;
莲花象征君子。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说写练习一:
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
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
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
——1.莲 2.菊 3.牡丹
返回
上页
下页
松树:
  依石隙微土而生
  抗烈日严寒而存
说写练习二:
用对偶句,描写一种花木
返回
上页
下页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 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说写练习三
返回
上页
下页
示例(提纲):
  我爱松树。
  1.生命力强。“依石隙微土而生,抗烈日严寒而存”。
  2.不畏严寒。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用途广泛。
返回
上页
下页
扩展阅读
三首咏花诗词
返回
上页
下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其二
正是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返回
上页
下页
题 菊 花
黄巢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返回
上页
下页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卜算子 · 咏梅
毛泽东
返回
上页
下页
扩大积累
请搜集咏花的诗词
荷花网/摄影 诗词
古人咏花诗词
梅花诗词 1 2
返回
上页
下页
课件制作 张国生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