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代神话六则(2)(序号64)

文档属性

名称 18古代神话六则(2)(序号6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4 09: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第18课 古代神话六则 (2) 序号 NO. 64
教学时间 教具
教 内学 容
目 要
标 求 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的知识,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学习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理解离奇、曲折的神话情节,激发阅读的兴趣,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巩固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重 点难 点 教学重点:1. 学习用现代汉语改写或创造性地讲述这六则神话故事,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比较几则神话情节的共同点。教学难点:理解神话创作中想象和夸张手法运用的合理性。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课题导入(1分钟) 预习一(3分钟)展示(3分钟)预习二: 自主学习(7分钟) 《女娲补天》,女娲曾平定了天塌地陷的灾难,造福苍生可谓“继往开来后贤转乾坤”。预习一:读《女娲补天》,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小组讨论研究这则神话故事中重点语词的含义。预习二: 自主学习,对比阅读在阅读中了解神话的基本特点1.《盘古开天地》探索的是什么现象?《女娲补天》寄寓先民怎样的愿望?——前者探索了宇宙生成、万物产生之谜。——后者寄寓了先民战胜自然灾害获得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2.在神话中,盘古和女娲具有哪些神力?——盘古不但开辟了天地,还用自己的身体化育了世间万事万物。女娲更是无所不能,所有的灾难都由她一人来平息。3.我们的先祖不能科学地揭示宇宙生成演化之谜,也没有能力战胜重大的自然灾害,那么他们是怎样解释宇宙生成、万物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古代神话六则》之《女娲补天》预习一:初读全文。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小组讨论研究前两则神话故事中重点语词的含义。2、自由展示、板书结果预习二: 自主学习在阅读中了解神话的基本特点1、边学边,边质疑,组内边解决,教师指导2、该积累的实词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展示(8分钟)预习三(7分钟)展示(16)作业 产生之谜的?怎样寄寓战胜自然灾害获得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的?——借助幻想、想象和夸张的力量。4.请你概括一下什么是神话。神话常用哪些创作手法?(言之成理即可)——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预习三、读了两则神话后,说说盘古和女娲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盘古是一位有着超凡神力的巨人,他有开天辟地的神勇,又与天地同生,并以身躯化育万物,是死而不已、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神话英雄。女娲是上古先民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塑造的一位勇敢智慧的补天女神。在这段神话传说中,女娲与“火”斗,与“水”斗,与“猛兽”“鸷鸟”斗,与“水怪”斗,同时她改造天地,具有过人的胆识和异常雄伟的气魄。女娲形象正是上古先民积极征服大自然的可贵精神的象征。展示1提倡对课文进行有个性的展示。2抽签决定各组展示顺序,展示内容各组长自行设定3、参考预习提纲内容确定自己组的展示内容及顺序4、做好笔记和评议作业:指导学生用现代汉语改写文言神话的方法。改写《女娲补天》 展示1、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2、组内达成共识,一组展示,其他组补充预习三1、读了两则神话后,说说盘古和女娲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2、组内合作分析讨论盘古及女娲的形象及其塑造手法3、(肯定学生合理的评价)展示1、抽签决定各组展示顺序,展示内容各组长自行设定2、参考预习提纲内容确定自己组的展示内容3、做好笔记和评议布置作业: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