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4 09: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单
【学习目标】
1. 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2. 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
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学习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品读感悟
1、导学指南一:自由读课文11--14 自然段,哪里可以看出中华不振?并画出相关语句。
2、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里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读完这段文字,你有疑问吗?
这是你们心中的疑惑,周恩来也有疑惑,你能读好周恩来的话吗?
我们在读疑问句的时候,句末的语调要上扬。
伯父是怎么回答他的呢?
要想读好伯父的话,文中有一个词很重要,你能找到吗?——叹了口气。
你来叹口气,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叹口气,读读这句话。
3、孩子们,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导学指南二:默读15--17 自然段,
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并写出体会。
4、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评价:你真是善于思考,你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好多同学都找到了这段话,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吗?同学们看这几个标红的词语,你能感受到这个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设想一下那位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
妇女的一声声哭诉,无处说理,不正是因为——中华不振吗?
她多么希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
她多么渴望…… 她甚至下跪祈求……
可是她得到的是什么?
想象当时的中国巡警会怎样训斥那位妇女?
孩子们,巡警的为虎作伥,还是体现了——中华不振。
轧死人的外国人又会说些什么呢?
肇事凶手还敢这样得意洋洋,这再一次说明了——中华不振。
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亲眼目睹这一幕,你会怎么做?
你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可是百年前的中国人,看到此情此景,是怎么做的?
是啊,因为在外国人的地盘上,谁又敢怎么样呢?(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深深的无奈。)
为什么他们看到同胞被欺凌却敢怒不敢言,还是因为——中华不振。
5、补充资料:中华不振不仅体现
搜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了解百年前的中国屈辱史。
看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这看似不该发生的事却都发生了,这还是说明了——中华不振。
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思考了许多许多,他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给不了一名妇女最起码的公道,他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任由洋人耀武扬威,他更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遭受欺凌,却不敢伸张正义。
有一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样,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你读出了周恩来忧国忧民的情怀。)
所以,他在魏校长的修身课上立下了伟大的誓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回答我,为什么而读书?
请你们铿锵而有力地回答我,为什么而读书?
让我们在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
中抒发自己的豪情。齐读。
二、小练笔
作为21 世纪的我们,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会怎么回答?
学生小练笔。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评价:有志气,有理想……)
课外阅读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思考下列哪种说法和课文不一致。( )
A.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组成的白色固体物质。
B.可燃冰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C.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
D.中国目前还没有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E.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F.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意思。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画横线且加粗的句子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