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 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泰山脉动山泉水”取自泰山天然矿泉,判断“泰山脉动山泉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无色 混合物 化合物 均一性 稳定性
A. B. C. D.
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 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 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 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取某固体物质加入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A.
B.
C.
D.
下列过程中,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C. 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白砂糖 B. 食盐 C. 高锰酸钾 D. 植物油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经过第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 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 经过第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D. 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下列厨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芝麻油 B. 面粉 C. 蔗糖 D. 黄豆酱
如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甲烧杯中放入某物质后,发现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是下列物质中的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D. 冰块
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A. B. C. D.
下列固体物质与液体混合,充分搅拌,最终混合物不是溶液的是
A. 少量硝酸钾、适量水
B. 少量高锰酸钾、适量饱和硝酸钾溶液
C. 少量氢氧化钠、适量氯化铁溶液
D. 小粒碘、适量酒精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移走蒸发皿
B. 溶解固体
C. 加入大理石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 无色透明
B. 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 混合物
D. 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二、填空题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会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用加了洗涤剂的水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家庭和学校常备洗手液、酒精、一次性口罩、温度计等。
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______ 操作。
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 ______ 性。
医用酒精是酒精溶液,其溶剂是 ______ 。
温度计有多种,常用的体温计有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是 ______ 。
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如图包装说明,碳酸氢铵是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的。
欲将的碳酸氢铵溶液稀释成的溶液,需加 ______ 水。
小科同学将粒碘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酒精,用玻璃棒搅拌,他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如图是他画的此液体中碘分子分布示意图酒精分子没有画出,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______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答】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A错误。
B、糖水、汽水均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故C正确。
D、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
2.【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特征。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B正确。
3.【答案】
【解析】解:、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上层浓度和下层浓度相同,故A错误;
B、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不一定是固体物质,故B错误;
C、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一定是混合物,故C错误;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所以该物质溶于水吸热;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
D、碳酸钙不溶于水,温度不变,故错误;
5.【答案】
【解析】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汽油作溶剂,溶解了油污,形成了溶液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是酒精作溶剂,溶解了碘,形成了溶液洗涤剂起乳化作用,将餐具上的油脂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冲走,属于乳化现象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是硝酸钾溶解在水中,形成了溶液。综上所述, 符合题意。
6.【答案】
【解析】解:、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
7.【答案】
【解析】A.第步操作是将海水引入贮水池,经过第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故A说法正确;
B.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故B说法正确;
C.经过第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继续蒸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故C说法正确;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8.【答案】
【解析】解:、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黄豆酱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
故选:。
9.【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导致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A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液柱,故B错;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不会有气泡冒出,故C错;
D、冰块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液柱,故D错。
10.【答案】
【解析】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中,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中,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11.【答案】
【解析】解:、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适量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溶解硝酸钾,但可以溶解少量高锰酸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少量氢氧化钠和适量氯化铁溶液混合,氢氧化钠和氯化铁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D、碘溶于酒精,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12.【答案】
【解析】解:、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13.【答案】
【解答】
A.无色透明是通过观察得到的,故A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故B正确;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能由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分离,不能由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降低 乳化
【解析】解: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填降低;
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原理。
故答案为:降低;乳化。
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考虑;
根据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
解答本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乳化原理。
15.【答案】过滤 吸附 水 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解析】解: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是空气可以透过,而病毒无法通过,这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故填:吸附;
医用酒精是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水;
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故填: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16.【答案】
【解析】解:由化学式可知,碳酸氢铵是由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填:;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则:
故填:。
17.【答案】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棕色溶液 甲
【解析】解: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溶液,故小粒碘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酒精,振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棕色溶液;
由于溶液是均一的所以甲图正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