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一、单选题
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
C.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归纳小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反应现象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一产生白雾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一发出白光 B.安全常识
使用中的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面粉加工厂要严禁烟火
C.等量关系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等于 D.粒子认识
原子一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离子一带电的粒子都属于离子
A. B. C. D.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化学药品时,应注意安全。浓硫酸运输车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下列实验中,实验装置与现象、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装置
现象 白色气体引燃了烛芯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天平依然平衡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水中白磷燃烧
结论 白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证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再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A. B. C. D.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B. 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C. 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D. 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引起的火灾
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
选项 气体 水温
氮气
氧气
空气
二氧化碳
A.
B.
C.
D.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矿泉水瓶投入的垃圾桶上应该显示的标志是
A. B.
C. D.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D. 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书档案失火一般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 用木炭炉烧烤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木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D. 森林火灾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如下经验,生煤炉火时,先引燃纸和木材,其目的是 ______;把煤做成蜂窝状利于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锌元素被称为“智力之花”,写出锌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并标出锌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某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占,表示出它的个分子______。
今天是小明爸爸的生日:
小明妈妈为小明爸爸斟了满满一杯白酒,小明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__;小明爸爸点燃了生日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______。
按要求填空:
图一是电解水的装置,试管中的气体是 ______。
图二所示的实验现象:产生泡沫较少,则该生活用水属于 ______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可采用 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图三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作为一名中学生,提倡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点节水措施:______; ______。
图中能表示构成水的粒子的是 ______填序号。
在参加“野外生存大挑战”的活动中,若发现一些只含有泥沙的水,为了能饮用,你应采用 ______代替滤纸,进行 ______操作,可除去水中的不可溶的杂物。
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香烟燃烧能够放出热量,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所以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2.【答案】
【解析】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而不是白雾,该说法错误,故A不合题意;
B、使用中的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面粉加工厂要严禁烟火,以防发生爆炸,选项说法完全正确,故B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所以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小于,选项说法完全错误,故C不合题意;
D、原子并不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属于离子,如电子、质子,选项说法完全错误,故D不合题意。
3.【答案】
【解析】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浓硫酸运输车须张贴腐蚀品标志。
故选:。
本题考查了图标的含义和浓硫酸的性质的有关知识解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4.【答案】
【解析】解:、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循环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项错误。
5.【答案】
【解析】解:、熄灭蜡烛时产生一缕白烟,不是白色气体,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没有物质逸出,天平依然平衡,可证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通入氧气后白磷能燃烧,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6.【答案】
【解析】解:、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不一定就会发生爆炸,还需遇明火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天然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来扑灭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不能使用干粉灭火器,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7.【答案】
【解析】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在左右,使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观察选项C符合要求。
8.【答案】
【解析】解:矿泉水瓶是一种塑料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投放到标有可回收物的垃圾箱内。
9.【答案】
【解析】解:、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理是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符合题意;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可以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会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实验室中,常用蒸馏的方法使硬水软化,不符合题意。
10.【答案】
【解析】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推理错误。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D、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11.【答案】
【解析】解:图书档案失火时,泡沫灭火器中灭火剂具有腐蚀性,不可以使用泡沫灭火器,应选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答案错误;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答案正确;
C.用木炭炉烧烤时不断鼓入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增大了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使木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答案正确;
D.森林火灾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清除可燃物,建立隔离带灭火,故答案正确。
12.【答案】
【解析】解:、火上浇油是增加可燃物,而不是隔绝空气,故A错误;
B、风助火威是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故B正确;
C、釜底抽薪是移去可燃物使火熄灭,故C正确;
D、钻木取火可以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
13.【答案】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使煤充分燃烧
【解析】解:纸和木材的着火点较低,容易引燃,而煤的着火点较高,不容易引燃,所以生煤炉火时,用纸和木材的持续火焰加热达到煤的着火点而燃烧;
把煤做成蜂窝状利于燃烧,其原因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使煤充分燃烧.
14.【答案】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降低温度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解析】解:锌的氧化物中,锌元素化合价是,氧元素化合价是,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锌的化学式是,锌元素的化合价是,可以表示为。
故填:;。
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占,每个氮分子由个氮原子构成,它的个分子可以表示为。
故填:。
小明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小明爸爸点燃了生日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降低温度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15.【答案】氢气 硬水 煮沸 随手关闭水龙头 洗衣水拖地合理即可 筛子或纱布 过滤
【解析】解: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试管中的气体是氢气。
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而软水含有较少的或不含钙镁离子,所以当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后,硬水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泡沫,而软水能够产生大量的泡沫;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可以是随手关闭水龙头;洗衣水拖地等。
、图中所示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表示水分子,故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分子是个氢原子构成,表示氢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分子是个氧原子构成,表示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筛子、纱布等对物质进行过滤,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叫过滤。
故答案为:氢气;
硬水;煮沸;
随手关闭水龙头;洗衣水拖地合理即可;
;
筛子或纱布合理即可;过滤。
16.【答案】 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解析】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用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都是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故答案为:;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来分析燃烧所需的条件。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