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3 09: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单选题
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以下四种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气体
标准状况下密度
溶解性 可溶 微溶 易溶 难溶
A. B. C. D.
年月日,国际清洁能源会议在北京开幕。本次会议以“清洁低碳,能源创新”为主题。下列说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推广使用新能源天然气 B. 倡导驾驶电动汽车
C. 推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 D. 使用节能炊具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装置的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时,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口进入
B. 瓶中装澄清石灰水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应从口进入
C. 瓶中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口进入
D. 瓶中装满氧气,要将氧气排出,水应从口进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
B. 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 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 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B. 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活性炭有吸附性
C.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可吸收热量
少量一氧化氮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它的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是
A.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B. 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C. 只能用排水法
D. 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
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应用 分析
A.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炼铜 木炭具有可燃性
B. 自来水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保存而不褪色 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D.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A. B. C. D.
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多角度认识物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现有以下物质:
A.一氧化碳 金刚石 石墨 干冰
请按要求填空填上述相应物质的字母序号:
可用于制裁玻璃的玻璃刀的是 ______;
具有可燃性并通常用于冶炼金属的是 ______;
用于冷藏保存食品的是 ______;
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______。
根据“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石墨可做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 ______性;
防毒面具滤毒罐中的滤毒剂是活性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______性;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的原因是 ______;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是 ______。
现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______;
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______;
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______;
可用炼钢和气焊的气体是 ______。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______
序号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 ______
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氮气干冰金刚石红磷氢气石墨氧气镁粉
用以制作玻璃刀和钻头的是 ______;常用作火箭燃料的是 ______。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能做烟幕弹的是 ______;常用作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 ______;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该气体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B、密度比空气大,不能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A、该气体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C、该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答案】
【解析】解:、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清洁低碳,能源创新”的主题,故选项正确。
B、电动汽车的动力是碘,电动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清洁低碳,能源创新”的主题,故选项错误。
C、太阳能、风力都属于清洁能源,推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清洁低碳,能源创新”的主题,故选项错误。
D、使用节能炊具,能节约燃料,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清洁低碳,能源创新”的主题,故选项错误。
3.【答案】
【解答】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发生装置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为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存放氧气的集气瓶必须瓶口向上正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验满氧气必须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此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应该从长管进入,短管排出空气,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而氧气与石灰水不反应,因此瓶中装澄清石灰水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应从口进入,故B说法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水小,瓶中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口进入,水由端排出,故C说法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如果要把贮存在瓶中的氧气排出,从管口通入水,气体从口排出,故D说法错误。
5.【答案】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选项错误;
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正确;
6.【答案】
【解答】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通过燃烧、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选项说法错误;
C.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7.【答案】
【解析】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错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是因为其有吸附性,B正确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C正确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D正确。
8.【答案】
【解析】解:、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一氧化氮能和氧气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B、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一氧化氮能和氧气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C、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该选项正确;
D、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一氧化氮能和氧气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9.【答案】
【解析】解:、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炼铜,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自来水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C、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保存而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飞机在云层中撤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10.【答案】
【解析】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用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D、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既可以用浓干燥,又可以用固体干燥,故选项正确。
11.【答案】 导电 吸附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解: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金刚石可作划玻璃的玻璃刀;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所以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还可用来冶炼金属;
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用于冷藏保存食品;
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石墨可做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导电性;
防毒面具滤毒罐中的滤毒剂是活性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灭火;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2.【答案】
【解析】解:氮气是可制氮肥的气体。
二氧化碳是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
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可用炼钢和气焊的气体。
13.【答案】 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何时收集满
【解析】解:、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A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量筒中的水是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体积的作用,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错误;
D、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何时收集满;
14.【答案】
【解析】解: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以制作玻璃刀和钻头;氢气具有可燃性,是清洁高能燃料,常用作火箭燃料;故答案为:;;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能做烟幕弹;干冰易升华,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
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作电池电极;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廉价易得,常用做食品保护气;故答案为:;。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