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4 09: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单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默读,抓住主要人物和关键事件,并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实践“主要人物,关键事件;语句简练,要素齐全”的概括方法。由一件事到三件事,由发现顺序到精练语言,使学生在这样的实战中,初步掌握把握主要内容的新方法。
【学习难点】
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理清事件关系,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人曾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来勉励人读书,似乎读书只
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但有一个人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这个人是谁,又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遇到生僻的字词,多读几遍,
把句段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给课后生字注音、组词,并标出偏旁部首。
3.检测自读,读准字音,读通长句。
检查生字词读音,并利用图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理解“租界”“中华不振”“为之一振”和“振兴中华”。
指导读好长句:此时的周恩来/ 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 从苦难和屈辱中/ 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 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 魏校长提出/ 为什么而读书/ 这个问题时,就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响亮回答。
4.按结构归类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偏旁部首的变化和“斥”“凡”的笔画占位以及“肃”的笔顺。
三、借助表格,梳理结构,概括主要内容
1.迅速浏览课文,画出标志事情发生的时间(新学年开始了;十二岁那年;一个星期天),并据此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完成表格,再说一说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在做什么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3.全班交流表格,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回顾“六要素”的公式: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 结果= 主要内容,
复习抓住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指导忽略次要人物,抓住主要人物和关键事件的新方法来概括第一件事: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
讨论并明确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规则:主要人物,关键事件;语句简练,要素齐全。
(2)概括后面两件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不能随便去租界。他感到疑惑不解。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欺侮没处说理,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4.概括三件事的小
标题:立志振兴中华—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发现三件事内在的逻辑顺序,理清原因与结果,按不同叙事顺序说一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按事情发展顺序: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负却无处说理的事,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所以从小就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用上“之所以……是因为……”,按课文的叙事顺序来概括:周恩来之所以从小就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欺负却无处说理的事,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概括,发现课文倒序写法的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曲折,有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
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1.给文章拟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储藏( ) 耗费( ) 必定( ) 凸显( )
3.请分别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给2、3、4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万倍。
B.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地下热能就浪费了。
C.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D.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