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当阳期末)深冬的早晨,我们会看到停在路边的汽车玻璃上结上了一层厚厚的霜,这是( )
A.凝固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霜是由于气体直接变为了固体,故是凝华现象,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2.(2020八上·佳木斯期末)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雪会逐渐消融 B.盛夏,树叶上出现露珠
C.深秋,地面上出现白霜 D.寒冬,雪雕作品会减小
【答案】D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初春,冰雪会逐渐消融,固态冰雪熔化成液态水,这是熔化,不是升华,A不符合题意;
B.盛夏,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在树叶上,这是液化,不是升华,B不符合题意;
C.深秋,地面上出现白霜,白霜是固体,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白霜,这是凝华,不是升华,C不符合题意;
D.寒冬,雪雕作品会减小,雪雕作品是固体,这是固态雪雕作品直接升华成气态水蒸气,这是升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
3.(2020八上·宜州期末)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要吸热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淞是升华现象,要吸热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秋天,大雾消散是小水滴变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C符合题意;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4.(2020八上·崇左期末)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
③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
④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为熔化现象,吸收热量;
②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为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③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为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④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为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B。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5.(2020八上·香洲期末)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为凝华的是( )
A. 露的形成
B. 冰雪消融
C. 干冰变小
D. 冰花的形成
【答案】D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露是液化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熔化,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变小是升华,C不符合题意;
D.冰花是凝华形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6.(2021八上·江阴期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
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液化现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后上升是因为蒸发结束后,又回到室温,C符合题意;
D.“雪”、“霜”、“冰雹”中,雪和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冰雹是凝固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7.(2021八上·江阴期中)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目的都是为了均匀受热
B.冰和碘都要经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D.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的温度都要升高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甲图中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并没有酒精灯加热,故非水浴法,A不符合题意;
B.图乙酒精灯给“碘锤”中固态碘加热,固态碘吸热升华;升华是指物体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液态这一中间状态,故碘没有经历固态到液态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熔化跟升华都需要吸收热量,C符合题意;
D.冰和碘都是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时温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8.(2021九上·瑶海期中)对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D.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放出热量,AD不符合题意;
BC.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液化和凝华放热。
二、填空题
9.(2021八上·江津期中)如图一种新型可以手抛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选填“吸”或“放”)实现快速灭火。
【答案】升华;吸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灭火弹中的干冰在外壳破裂后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实现快速灭火。
【分析】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0.(2020八上·承德期末)该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 热。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吸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汽化变成水蒸气。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所以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熔化,此过程需吸热。
【分析】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固体熔化吸收热量。
11.(2020八上·铜仁期末)夏天,麻敏同学在小卖部买了一根冰棒,她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黏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白气”;她把这根冰棒放进水杯里,不一会儿,水杯外壁冒出了“汗”。请你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以上现象的成因。
(1)“粉”的成因是 ;
(2)“白气”的成因是 ;
(3)“汗”的成因是 。
【答案】(1)凝华
(2)液化
(3)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1)硬邦邦的冰棒上黏着白花花的“粉”;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2)冰棒上就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水杯外壁冒出了“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杯壁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2.(2020八上·北流期末)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
【答案】凝华;内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且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为室内气温较高,水蒸气才会遇冷凝华。
【分析】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3.(2020八上·崇左期末)“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 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
【答案】凝华;吸收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4.(2020八上·禅城期末)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很快 成小冰粒,冰粒不断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从而实现降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很快凝华成固态的小冰粒;
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降雨.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0八上·夷陵期末)如图所示是利用水浴法加热研究碘的升华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两个实验。
(1)碘升华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碘均匀受热,还可以避免固态碘熔化成液态碘,原因是 (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2)探究的冰熔化实验中水浴法除了是为了让冰受热均匀,还有个好处就是冰的温度上升速度 (选填“较快”或“较慢”),便于及时记录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计数如图乙,示数是 ;
(4)在不改变装置情况下,小明将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大致绘制出了图丙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关系图,他在DE阶段在小试管中 看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1)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
(2)较慢
(3)-4℃
(4)不能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1)因为碘的熔点是113.5℃,如果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碘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原因可能是先熔化在汽化,而用水浴加热法,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由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吸热升华形成的。
(2)探究冰的熔化实验用水浴加热法可以让冰受热均匀,而且水的温度远低于火焰的温度,冰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和观察。
(3)图乙中温度计中液柱在0℃以下,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的示数是-4℃。
(4)DE阶段小试管中的水已经达到了沸点,而小试管中水要想沸腾需要从烧杯的水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此时小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小试管中的水不能吸热,而沸腾需要同时满足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两个条件,所以小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而不能持续吸热,所以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所以不能看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
【分析】(1)当固体的温度低于熔点时,固体不能熔化;
(2)探究熔化规律时,利用水浴法加热,物体温度变化较慢;
(3)根据温度计中液柱位置,测量温度高低;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16.(2020八上·沭阳月考)如图,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一段时间后金属盘下部出现了“雨”。
(1)实验中烧瓶里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2)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 (热水/冰块)
(3)某同学还观察到烧瓶里的水沸腾时,瓶口附近出现了大量“白气”,请你判断“白气”较多的是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位置。
【答案】(1)汽化;液化
(2)冰块
(3)①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1)烧杯里的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白气是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因为最靠近瓶口的地方温度较高,所以水蒸气不容易产生液化。(2)烧杯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金属盘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为增加实验效果,在金属盘中多放冰,冰吸热熔化,从而降低金属盘的温度,就会使效果更好。(3)观察到烧瓶里的水沸腾时,瓶口附近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因为①处离瓶口较远,所以①处温度比②处低,水蒸气容易在①处液化,则①处“白气”较多。
【分析】(1)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2)温度低可以使水蒸气更快的液化;
(3)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17.(2016八上·宝鸡期中)如图所示,在西行的列车上,“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 ”欢快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1)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冰雪熔化时的温度保持 选填:“变”、“不变” ;
(2)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 ;
(3)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 为气体来实现的.
【答案】(1)不变
(2)蒸发;渗漏
(3)升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 冰雪熔化时的温度是: 熔化过程中冰雪需要吸收热量。
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人们用飞机把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升华,从空去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故答案为: 不变 蒸发,渗漏 升华。
【分析】(1)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管道输水能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有利于节约用水;
(3)人工降雨是在云层中抛洒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热,致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降落下来形成雨.
18.“模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以真实的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1)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在在蒸发容器中放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锥形瓶口内有 出现,其形成的原因是 在蒸发容器的底部出现了水滴这就形成了“雨”.
(3)人们把善于传热(或传热本领大)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人们把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你认为如图中的蒸发容器用 容器为好(选填“金属”或“玻璃”).
【答案】(1)温水;冰
(2)雾;水蒸气遇冷液化
(3)金属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解:
(1)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温水,这样瓶中就会有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蒸发容器中放入冰,这样蒸发容器温度就会变低.
故答案为:温水;冰.
(2)烧瓶中的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低温的蒸发皿,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即看到的白气;自然界中的雨就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雾;水蒸气遇冷液化.
(3)因为金属的导热能力强,所以要加快蒸发需要选择金属做器皿.
故答案为:金属.
【分析】①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汽化吸热;
②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不同,需要加速散热就要选择导热能力强的物质.
1 /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当阳期末)深冬的早晨,我们会看到停在路边的汽车玻璃上结上了一层厚厚的霜,这是( )
A.凝固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
2.(2020八上·佳木斯期末)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雪会逐渐消融 B.盛夏,树叶上出现露珠
C.深秋,地面上出现白霜 D.寒冬,雪雕作品会减小
3.(2020八上·宜州期末)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要吸热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淞是升华现象,要吸热
4.(2020八上·崇左期末)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
③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
④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0八上·香洲期末)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为凝华的是( )
A. 露的形成
B. 冰雪消融
C. 干冰变小
D. 冰花的形成
6.(2021八上·江阴期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
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
7.(2021八上·江阴期中)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目的都是为了均匀受热
B.冰和碘都要经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D.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的温度都要升高
8.(2021九上·瑶海期中)对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二、填空题
9.(2021八上·江津期中)如图一种新型可以手抛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选填“吸”或“放”)实现快速灭火。
10.(2020八上·承德期末)该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 热。
11.(2020八上·铜仁期末)夏天,麻敏同学在小卖部买了一根冰棒,她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黏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白气”;她把这根冰棒放进水杯里,不一会儿,水杯外壁冒出了“汗”。请你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以上现象的成因。
(1)“粉”的成因是 ;
(2)“白气”的成因是 ;
(3)“汗”的成因是 。
12.(2020八上·北流期末)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
13.(2020八上·崇左期末)“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 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
14.(2020八上·禅城期末)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很快 成小冰粒,冰粒不断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从而实现降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0八上·夷陵期末)如图所示是利用水浴法加热研究碘的升华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两个实验。
(1)碘升华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碘均匀受热,还可以避免固态碘熔化成液态碘,原因是 (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2)探究的冰熔化实验中水浴法除了是为了让冰受热均匀,还有个好处就是冰的温度上升速度 (选填“较快”或“较慢”),便于及时记录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计数如图乙,示数是 ;
(4)在不改变装置情况下,小明将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大致绘制出了图丙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关系图,他在DE阶段在小试管中 看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选填“能”或“不能”)
16.(2020八上·沭阳月考)如图,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一段时间后金属盘下部出现了“雨”。
(1)实验中烧瓶里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2)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 (热水/冰块)
(3)某同学还观察到烧瓶里的水沸腾时,瓶口附近出现了大量“白气”,请你判断“白气”较多的是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位置。
17.(2016八上·宝鸡期中)如图所示,在西行的列车上,“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 ”欢快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1)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冰雪熔化时的温度保持 选填:“变”、“不变” ;
(2)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 ;
(3)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 为气体来实现的.
18.“模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以真实的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1)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在在蒸发容器中放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锥形瓶口内有 出现,其形成的原因是 在蒸发容器的底部出现了水滴这就形成了“雨”.
(3)人们把善于传热(或传热本领大)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人们把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你认为如图中的蒸发容器用 容器为好(选填“金属”或“玻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霜是由于气体直接变为了固体,故是凝华现象,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2.【答案】D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初春,冰雪会逐渐消融,固态冰雪熔化成液态水,这是熔化,不是升华,A不符合题意;
B.盛夏,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在树叶上,这是液化,不是升华,B不符合题意;
C.深秋,地面上出现白霜,白霜是固体,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白霜,这是凝华,不是升华,C不符合题意;
D.寒冬,雪雕作品会减小,雪雕作品是固体,这是固态雪雕作品直接升华成气态水蒸气,这是升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
3.【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秋天,大雾消散是小水滴变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C符合题意;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4.【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为熔化现象,吸收热量;
②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为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③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为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④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为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B。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5.【答案】D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露是液化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熔化,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变小是升华,C不符合题意;
D.冰花是凝华形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6.【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液化现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后上升是因为蒸发结束后,又回到室温,C符合题意;
D.“雪”、“霜”、“冰雹”中,雪和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冰雹是凝固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7.【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甲图中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并没有酒精灯加热,故非水浴法,A不符合题意;
B.图乙酒精灯给“碘锤”中固态碘加热,固态碘吸热升华;升华是指物体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液态这一中间状态,故碘没有经历固态到液态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熔化跟升华都需要吸收热量,C符合题意;
D.冰和碘都是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时温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8.【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D.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放出热量,AD不符合题意;
BC.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液化和凝华放热。
9.【答案】升华;吸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灭火弹中的干冰在外壳破裂后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实现快速灭火。
【分析】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0.【答案】汽化;液化;凝华;吸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汽化变成水蒸气。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所以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熔化,此过程需吸热。
【分析】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固体熔化吸收热量。
11.【答案】(1)凝华
(2)液化
(3)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1)硬邦邦的冰棒上黏着白花花的“粉”;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2)冰棒上就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水杯外壁冒出了“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杯壁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2.【答案】凝华;内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且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为室内气温较高,水蒸气才会遇冷凝华。
【分析】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3.【答案】凝华;吸收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4.【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很快凝华成固态的小冰粒;
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降雨.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
15.【答案】(1)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
(2)较慢
(3)-4℃
(4)不能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1)因为碘的熔点是113.5℃,如果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碘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原因可能是先熔化在汽化,而用水浴加热法,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由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吸热升华形成的。
(2)探究冰的熔化实验用水浴加热法可以让冰受热均匀,而且水的温度远低于火焰的温度,冰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和观察。
(3)图乙中温度计中液柱在0℃以下,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的示数是-4℃。
(4)DE阶段小试管中的水已经达到了沸点,而小试管中水要想沸腾需要从烧杯的水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此时小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小试管中的水不能吸热,而沸腾需要同时满足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两个条件,所以小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而不能持续吸热,所以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所以不能看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
【分析】(1)当固体的温度低于熔点时,固体不能熔化;
(2)探究熔化规律时,利用水浴法加热,物体温度变化较慢;
(3)根据温度计中液柱位置,测量温度高低;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16.【答案】(1)汽化;液化
(2)冰块
(3)①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1)烧杯里的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白气是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因为最靠近瓶口的地方温度较高,所以水蒸气不容易产生液化。(2)烧杯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金属盘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为增加实验效果,在金属盘中多放冰,冰吸热熔化,从而降低金属盘的温度,就会使效果更好。(3)观察到烧瓶里的水沸腾时,瓶口附近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因为①处离瓶口较远,所以①处温度比②处低,水蒸气容易在①处液化,则①处“白气”较多。
【分析】(1)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2)温度低可以使水蒸气更快的液化;
(3)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17.【答案】(1)不变
(2)蒸发;渗漏
(3)升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 冰雪熔化时的温度是: 熔化过程中冰雪需要吸收热量。
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人们用飞机把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升华,从空去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故答案为: 不变 蒸发,渗漏 升华。
【分析】(1)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管道输水能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有利于节约用水;
(3)人工降雨是在云层中抛洒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热,致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降落下来形成雨.
18.【答案】(1)温水;冰
(2)雾;水蒸气遇冷液化
(3)金属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解:
(1)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温水,这样瓶中就会有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蒸发容器中放入冰,这样蒸发容器温度就会变低.
故答案为:温水;冰.
(2)烧瓶中的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低温的蒸发皿,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即看到的白气;自然界中的雨就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雾;水蒸气遇冷液化.
(3)因为金属的导热能力强,所以要加快蒸发需要选择金属做器皿.
故答案为:金属.
【分析】①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汽化吸热;
②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不同,需要加速散热就要选择导热能力强的物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