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习题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2 15: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
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
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
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
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
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
态度
请描绘“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
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
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
扫而
(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
由当前离别的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相聚的欢乐的憧憬
4.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用字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
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
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5.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爾”,你分别是怎样理解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
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
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凤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中“僵”“孤”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诗人“不
自哀”的原因是什么
僵”“孤”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
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
边疆,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
坚定不移
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
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
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使“铁马
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
抒发了爱国之情。
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
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
作者什么样的品格
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四)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请自选角度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
解平”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山河。诗人
不直接描写黄河的奔腾不羁,而写其流入广阔的
平原后仍嫌河床约東太紧;也不直接描写山峰的
巍峨险峻,而写其进亼潼关以后桀骜不驯,不知
何谓平坦。这样写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充满浪
漫主义精神,反映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变革社
会现状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