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模 块 简 介 ——
建阳一中 高一化学组
本模块教材编写的
● 编 写 依 据
● 编写基础—— 知识基础
●编写定位—— 水平定位
编 写 依 据
● 新 课 标
编写基础——知识基础
● 必修模块《 化学 2 》
“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
的相关知识
编写定位——水平定位
● 引导选修本模块的学生 比较系统
深入地 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 能对有机化学产生 一定的兴趣
● 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和志趣
●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 打好基础
第一章内容与课标的关系
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的表示它们的结构。
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第一节 认识有机
化学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烃
第二章章内容与课标的关系
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结合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能源开发上的利用。
能说出氨基酸的和主要的化学性质,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第一节 有机化学反应
类型
第二节 醇和酚
第三节 醛和酮 糖类
第四节 羧酸 氨基酸
和蛋白质
本模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
本模块教材在编写上突出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
主线,建立起结构、性质、
反应、合成之间的有机联
系,以结构—反应类型—
反应—合成—应用为线索,
将全书串联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
图 示
有机化学反应
性 质
有机化合物
结构
碳骨架
官能团
合 成
应 用
有 机 化 合 物
合 成
应 用
有机化学反应
结 构
编 写 思 路——官 能 团 体 系
官能团
性 质
本模块教材编写的
特色 与 创新
● 内 容 编 写
● 体 系 构 建 思 路
内 容 编 写
首次引入章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 发 挥 了
结构和反应规律的指导作用
● 保 证 了
有机物知识的系统性(官能团体系)
● 搭 建 了
认识有机物的理论平台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加深了认识的深广度
体系构建的思路
● 整 合 了
有机物 官能团
结构 反应 性质
相互转化
与
有机合成的关系
● 采 用 了
理论(概念原理)与
实践(物质—有机物)合理穿插编排
呈现出双向同步的体系
● 确 保 了
学生深刻地体会有机化学知识
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学科魅力 !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初步建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联系,以烃为
载体进行说明。
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建立有机结构—官能团与有机反应及化合物性质的联系,以烃的衍生物为载体进行说明。
第三章 有机合成及其应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建立合成、应用与其他各要素的联系,以合成高
分子化合物为载体进行说明。
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创新(1)—双向同步的展开方式
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创新(2)—理论和实践交互穿插逐步
提高的方式
认识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醇和酚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醛和酮 糖类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有机合成及其应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
醇和酚 醛和酮 糖类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理论方法平台
第一章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二章第一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实验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迁移应用……
建构新的认识框架
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创新(2)—理论和实践交互穿插···的方式
原有知识基础
表述方式——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以烃的命名为主,集中介绍(第一章第一节)分散处理(其他类型物质的命名为副,采取随后随章节)。
卤代烃的知识内容也采用了分散渗透式编排的模式,没有单独设专节进行介绍。
表述方式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表述方式——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以烃的命名为主,集中介绍(第一章第一节)分散处理(其他类型物质的命名为副,采取随后随章节)。
卤代烃的知识内容也采用了分散渗透式编排的模式,没有单独设专节进行介绍。
表述方式——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以烃的命名为主,集中介绍(第一章第一节)分散处理(其他类型物质的命名为副,采取随后随章节)。
卤代烃的知识内容也采用了分散渗透式编排的模式,没有单独设专节进行介绍。
内容编写的特色和创新 (1)—集中和分散结合的表述方式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采用以烃的命名为主,在第一章第一节中集中介绍;其他类型物质的命名为副,采取随后随章节分散处理的策略。关于卤代烃的知识内容也采用了分散渗透式编排的模式,没有单独设专节进行介绍。
内容编写的特色和创新 (1)—集中和分散结合的表述方式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采用以烃的命名为主,在第一章第一节中集中介绍;其他类型物质的命名为副,采取随后随章节分散处理的策略。关于卤代烃的知识内容也采用了分散渗透式编排的模式,没有单独设专节进行介绍。
内容编写的特色和创新(2)—引入有机反应类型的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对有机反应数目的众多和复杂感到茫然.本书作者特别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引入教材,这些简单的规律不仅将会使学生能轻松的掌握众多的有机反应,还能帮助学生灵活的使用这些反应,将为学好有机化学提供极大的方便.
内容编写的特色和创新(2)—引入有机反应类型的规律
取代反应:
A1 B1
+
A2 B2
A1 B2
A2 B1
+
NaOH
H2O
ROH + NaCl
NaCN
RCN + NaCl
NaOR
ROR + NaCl
HOH
NaOH
ROH + H Cl
A2 B2
A1 B2 + A2 B1
R Cl
A1 B1
NaOCCH3
O
ROCCH3 + NaCl
O
内容编写的特色和创新(2)—引入有机反应类型的规律
加成反应
CH3CH=O
A1 B1
CH3CH=CH2
A1 B1
CH3CH -CH3
OSO3H
H2SO4
CH3CHBr-CH3
H Br
A2 B2
A1—B1
B2
A2
OH -
H CN
CH3CH—OH
CN
H NH2
CH3CH—OH
NH2
A1 B1 + A2B2 A1— B1
B2
A2
内容编写的特色和创新(2)—引入有机反应类型的规律
脱水剂脱水、碱脱酸、金属脱非金属、加热脱小分子
消去反应
CH3CH2Cl + NaOH
ROH
Δ
CH2= CH2 + H2SO4
CH2= CH2 + H2O
CH2= CH2 + NaCl + H2O
CH2—CH2
Zn
Cl
Cl
△
+
CH2= CH2
+
ZnCl2
CH3CH2OSO3H
170℃
△
CH3CH2OH
H2SO4 98%
170 ℃
内容编写的特色和创新(3)—引入有机合成设计的思想
教材首次引入“有机合成”的章节,介绍了逆推思维的思想和推理方法及合成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贡献,凸显有机化学的价值。采用案例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实现对官能团和各类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认识和应用。
内容编写的特色和创新(4)—选材丰富广泛
对有机化合物内容的编写,本教材充分利用官能团认识框架,拓宽有机化合物的取材范畴,选择具有官能团典型性的、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用途的有机化合物。开阔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视野,极大地丰富了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对有机化合物的介绍范围。密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命科学。
关于教学实施的一点建议
4.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基于课内讨论、探究性学习与课 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等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
1.结构理论方面的内容是为 认识有机化合物搭建平台,
其要求不同于《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教学时
不宜过多拓展。
2.教师要注意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中“联想质疑”“观察思
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方法导引”“迁移应用”等
活动性栏目,要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3. “资料在线”、“追根寻源”和“拓展视野”属于资料性栏
目,旨在引导学生从 不同的视角丰富对有机化学的了
解,不作为基本要求。
欢 迎 批 评 指 导
欢 迎 多 提 意 见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