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2年级:六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组第一课
5学时数: 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面对残酷的现实也要心怀美好;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2、内容分析: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面对残酷的现实也要心怀美好。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不懂的问题可以合作探究解决,注重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4、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自读自悟,细读悟情,放手让学生分析、品读相关文字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面对残酷的现实也要心怀美好。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2` 1、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说说从课题知道什么? 2、 可课文的主要内容没写小女孩怎样卖火柴,写了什么呢?书空“擦” 3、 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1、 学生交流从课题知道的内容。 2、 课文主要写了小女孩擦火柴的情景。 培养学生从课题抓课文内容的能力,透过“擦火柴”想象文中对此情景的描述,激发学习的兴趣。
默读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 10` 1、画出幻想的句子,想一想暗示了现实中的什么?板书“幻想”“现实”。 2、老师巡视,提醒做好旁批。个别交流。 1、学生边读边画, 2、督促学生及时旁批,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 3、自学完的同学,练习朗读 由读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及时旁批,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概括能力 。及时掌握学情。
检查学习情况 8` 1、要求汇报时,按“在幻想中看到什么---暗示现实中的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顺序汇报。 2、让学生推荐一生第一次的情况,仅仅是天气冷吗?还有什么冷? 3、让学生汇报补充其他四次的情况。逐一板书“大火炉—寒冷、烤鹅—饥饿、圣诞树—痛苦、奶奶—痛苦” 4、把相关句子连起来读一遍。 1、请推荐的学生汇报第一次的情况,其余汇报其余四种情况。 2、一起朗读相关句子。 学生推荐的学生起到汇报的表率作用。其余学生汇报时有了榜样。 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向同学学习。
交流体会 10` 1、如果说小女孩第一次斗胆地“终于”抽出第一根火柴擦燃是因为太冷的缘故,那么后面几次擦燃火柴又是为了什么呢? 2、找出后面几次擦火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明白了什么? 3、概括总结现实是残酷、冷漠的,幻想是美好的。试着用一组关联词把现实与幻想连起来。 4、小女孩面对残酷冷漠的现实能如此,身为作家的安徒生又会怎样想呢?我们又该怎样思考呢?补充作家写本文的写作背景。 5、回忆学过的《丑小鸭》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6、扩展延伸到其余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分析。 1、学生理解因为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想中获得了片刻的美好,想把美好留住,因此一次又一次地擦然火柴。 2、学生理解从擦然火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一次比一次迫切。 3、学生汇报,有的用“虽然—但是”有的用“尽管—还是”。 虽然现实很残酷冷漠,但是小女孩心怀美好。 尽管现实很残酷冷漠,小女孩还是心怀美好。 4、作家可能会这样想,一个小女孩面对残酷冷漠的现实都能心怀美好,我一个大男子、男子汉更应该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我们自己面对生活学习的逆境时也应该心怀美好,这样才会付出努力去创造美好。 5、从《丑小鸭》中可以看出面对逆境顽强生活的丑小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学生分析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分析,得出相同的结论。 围绕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体会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交流时适时引导,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分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习概括文中内容。 由此文到彼文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由作品看到作者的人品。
交流学习最后三段 5` 1、齐读最后三段。 2、完成练习: 小女孩临死前是在( )度过的,因此说她曾经多么( )。 小女孩死了,就没有了( )( )( )。所以又说她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 )中去。 1、学生朗读 2、完成练习。 以练习填空的方式完成对最后的两个“幸福”的理解,化难为易。
课堂小结 3` 1、这课在写法上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个明显特点,有谁发现了? 2、这种写法是对比反衬。 1、学生交流,谁愿说就说。 2、学生交流就是用幻想的美好反衬现实的可怕。 鼓励交流,交换思想。
拓展延伸 2` 1、收集名家对安徒生的评价,看看能发现什么? 2、重新读读他的作品,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走进作品,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引导学生默读,在读中感悟和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做好旁批,随时记录读后所想、所感,养成动笔读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我用教材教什么,我用教材传递作者的什么情感信息,我打破了一贯的“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不满”的惯例,把“虽然现实很残酷冷漠,但是要心怀美好”作为切入点,由此走进作品,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懂得我们自己面对生活学习的逆境时也应该心怀美好,这样才会付出努力去创造美好。从这样的视角来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面对逆境,我们也要学会心怀美好的心态。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的作品,去发现不同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