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2.3离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作业(人教版)
一、单选题
1.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A. B. C. D.
2.下列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微粒①易得到电子 B.微粒②和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
C.微粒③易失去一个电子 D.微粒④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离子的是
A.2H B.2H+ C.H2 D.2H2
4.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B.它们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
C.它们属于离子 D.它们依次为O2-、Ne、Al3+
5.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易形成阴离子
D.该粒子呈电中性
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粒子属于( )
A.原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分子
7.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
D.属于一种元素
8.如图是甲、乙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说法正确的是
A.甲粒子是阳离子
B.乙粒子是原子
C.两种粒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D.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
9.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10.下列选项中代表离子的是(说明:数字代表质子数,“+”表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电性,黑点代表核外电子) (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离子
(1)概念:带电的__________。
(2)分类
阳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钠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镁离子_____。
阴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氯离子_____、硫离子_____。
(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4)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上1个单位的____电荷;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一个单位的____电荷。带____电荷的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可见,__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2.某元素R的结构示意图为 :
(1)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填“原子”、“阳粒子”或“阴离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
(2)当y=2是x=________.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
(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x=_________,y=___________.
13.写出下列离子的符号:
氢离子______镁离子______硫离子______氯离子______
14.钠原子与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
(2)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
(3)钠原子与氯原子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15.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2)A、B、C中属于阴离子的粒子是______;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16.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m=11和n=1,则该粒子为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3)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C、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故选A。
2.B
【详解】
A、微粒①最外层7个电子,大于4个,容易得到电子,故A正确;
B、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微粒②和④质子数分别为9和12,不相等,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错误;
C、微粒③最外层1个电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故C正确;
D、微粒④质子数12,电子数10,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微粒④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D正确。
故选B。
3.B
【详解】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表示两个氢离子,故选项正确。
C、H2可表示氢分子、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不能表示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D、2H2可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故A正确;
B、由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看出,它们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故B正确;
C、第一种微粒,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第二种微粒,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第三种微粒,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C错误;
D、三种微粒的符号分别为O2-、Ne、Al3+,故D正确。
故选C。
5.C
【详解】
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该粒子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该粒子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呈电中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详解】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为原子。
故选A。
7.D
【分析】
【详解】
A、前为氖原子,后为钠离子为阳离子,“都属于阳离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前为氯离子为阴离子,后为氩原子,“都属于阴离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9≠12)不同,不是一种原子,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相同,是属于一种元素,为铝元素的离子、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A、甲粒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8,属于原子,故A说法不正确;
B、乙粒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10,属于阴离子,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于甲、乙的核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乙粒子是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阴离子,是稳定结构,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A氯元素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7。故此项正确。
B根据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每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7个电子。故此项正确。
C当X=8时,该微粒核外共有18个电子,它的质子数为17,即应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应为阴离子。故此项错误。
D氯原子最外层上是7个电子,所以易得1个电子。故此项正确。本题选择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微粒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中给出的元素名称陌生,可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解题。
10.B
【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属于原子,不符合题意;B、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属于离子,符合题意;C、核内有9个质子,核外有9个电子,属于原子,不符合题意;D、核内有10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属于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原子 正 Na+ Mg2+ 负 Cl- S2- 电荷数 电性 个数 正 负 相反 离子
【详解】
(1)离子的概念是带电的原子;
(2)阳离子带正电荷,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符号为Na+,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符号为Mg2+,阴离子带负电荷,是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符号为Cl-,硫离子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符号为S2-。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表示电性,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4)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带相反电荷的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可见,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2.原子 阴离子 12 Mg2+ 17 8
【详解】
(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x=10+y即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x<10+y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2)y=2时,x=2+8+2=12,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Mg2+;
(3)R-中电子数比质子数多1,离子是稳定结构y=8,x=2+8+8-1=17。
13.H+ Mg2+ S2- Cl-
【详解】
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氢离子表示为H+;镁离子表示为Mg2+;硫离子表示为S2-;氯离子表示为Cl-。
14.17 失去 ③
【详解】
(1)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就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所以为17;
(2)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3)由图可知,钠原子和氯原子质子数不同、电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钠原子和氯原子核外都是3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相同。
故选③。
15.
(1) 11
(2)C
(3)最外层电子数
(4)离子
【分析】
(1)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钠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1个电子,故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C、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属于阴离子的粒子是C;
(3)
A和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4)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离子。
16.
(1)原子
(2)S2-
(3)阴离子
【分析】
(1)
若m=11和n=1,则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原子;
(2)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是核外有18个电子的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即16号元素的阴离子,离子符号为:S2- ;
(3)
若m-n<10,即m<10+n,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为阴离子。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