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2.2核外电子的排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作业(人教版)
一、单选题
1.如图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原子含12个质子 B.镁原子含12个电子
C.镁原子一定含12个中子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2.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
C.它们核电荷数相同
D.它们都表示了对应微粒中所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8 B.26 C.22 D.48
4.如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数为12
C.X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2
5.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下列关于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6.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 B. C. D.
7.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微粒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原子
8.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9.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B.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8
C.该粒子不显电性
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的原子是
A. B. C. D.
11.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粒子是一种金属元素的原子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
二、填空题
1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
13.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_____个(He为____) 不易得失 相对稳定
金属 一般少于____个 易_____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 一般多于____个 易_____电子 不稳定
15.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第16号元素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在同一列中(同一族),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任写一点):______;
(3)同一横行(同一周期)各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如:______(填序号)
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请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______。
16.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
17.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字母)。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D中x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镁原子含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所以镁原子的电子数为2+8+2=1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中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现不出来,所以无法确定该原子的中子数,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所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C
【详解】
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8,选项说法正确;
B、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为不同种元素的微粒,选项说法不正确;
D、第一种微粒为氧离子,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2+8=10;第二种微粒为氖原子,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2+8=10;第三种微粒为铝离子,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2+8=10,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C
【详解】
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C。
4.A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2=12,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2,属于镁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中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现不出来,所以无法确定该原子的中子数,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C
【详解】
A、锂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B、由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选项说法正确;
C、由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D
【分析】
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只有一层时为2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容易得到电子,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A、由图示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既不容易得到,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电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电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电子。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A、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个,选项说法正确;
B、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选项说法正确;
D、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2+8+1=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D
【详解】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故选D。
9.D
【详解】
A、该粒子的最外层为第三层,电子数为8,此项正确;
B、该粒子核外电子共三层,总数为2+8+8=18;此项正确;
C、该粒子正电荷总数为18,负电荷总数也为18。其作用相互抵消,不显电性,此项正确;
D、质子数=原子序数,18号元素为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此项错误。
故选D。
10.A
【分析】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稀有气体的元素的原子 (氦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
【详解】
A、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且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金属元素原子,故A选项符合题意;
B、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且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且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非金属元素原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
A、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
B、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B正确;
C、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是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是一种金属元素的原子,故C正确;
D、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故D不正确。
故选D。
12.2 8 8 2
【详解】
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每层电子数不超过2n2个(n为电子层数),所以第1层不超过2个,第2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超过8个,如只有1个电子层最多排2个电子。
故填:2、8、8、2。
13.原子核 各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层 核内质子数
【详解】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表示原子核,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各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圈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故填:原子核;各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电子层;核内质子数。
14.8 2 4 失去 4 得到
【详解】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排满,不易得失电子,比较稳定。故填:8、2。
金属: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故填:4、失去。
非金属: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最外层电子。故填:4、得到。
【点睛】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5.
(1)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AB
(4)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分析】
(1)
第1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同一周期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
由图示信息可知: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4)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变化规律可知: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16.16 三 8 6
【详解】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弧线表示电子层,所以核外有3个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所以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故填:16;三或3;8;6。
17.A、B A、C 8
【分析】
(1)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2)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A、B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A、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8=2+x+8,x=8。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