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视频课堂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钟老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视频课堂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钟老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4 18:25:11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饮酒(其五)
陶渊明
李白
行路难(其一)
⒈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⒉学会从用词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⒊学习古人悠然的心态、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目标


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贵,四十一岁时辞官归隐田园,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陶渊明名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
《饮酒》是辞官归隐后所写,共20首。为酒后即兴之作,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朗读感知
1 .有感情地朗读,同时想象诗中情景。
2.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从诗歌中我读出了什么?
然后选择最有感悟的一两句反复朗读并赏析:
方法一:“××”词用得好,好在哪?……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方法二:运用了……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诵读赏析
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 “人境”与“无车马喧”形成对比,突出诗人身居尘世却不觉得喧闹,不被尘世所烦扰的洒脱。
☆方法一:“××”词用得好,好在哪?……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方法二:运用了……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诵读赏析
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 “人境”与“无车马喧”形成对比,突出诗人身居尘世却不觉得喧闹,不被尘世所烦扰的洒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表明诗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心情闲适自由,心志高远。
这两句用设问自答,点明“地自偏” 的原因。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清新、淡雅,陶渊明爱 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
“悠然”让人感觉心和自然亲近,写出超凡脱俗、天真自然的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 元好问《论诗》绝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鸟飞倦了,也知回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名利场中,不肯重返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菊、东篱、南山、山气、夕、 飞鸟等美丽的自然景物 烘托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田园生活中有怎样的人生真谛呢?
“忘言”: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令人想象、回味。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朗读背诵
闲适自由、悠然自得的情趣。
李白醉酒
李白
行路难(其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少年抱负宏大。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742年)由友人推荐,被召入长安,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一身傲骨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被流放夜郎,后病逝于归途中。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故有“诗仙”之称。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朗读感知
《行路难》
李白
1 .有感情地朗读,同时想象诗中情景。
2.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从诗歌中我读出了什么?
然后选择最有感悟的一两句反复朗读并赏析:
方法一:“××”词用得好,好在哪?……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方法二:运用了……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诵读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欢乐的宴饮
苦闷茫然
对比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更显情之哀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理想之路(仕途)的艰难险阻。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理想的艰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借用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典故,含蓄表达重新得到重用。在想象中拥有了一线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回到现实
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表达回到现实的苦闷彷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 用词生动形象,让人想象诗人横渡沧海时搏击风浪的雄姿。
“云帆”以“云”修饰“帆”,更显得高雅,让人仿佛看到胜利的旗帜。
尽管理想之路障碍重重,但诗人仍坚信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冲破一切阻力,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两句比喻理想终能实现。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和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背诵
《行路难》
李白
怀才不遇的悲愤中仍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课堂练习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3)《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诗五首(饮酒、行路难)》教学设计
沙栏中学 钟金涛
教学目标:
⒈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⒉学会从用词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⒊学习古人悠然的心态、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解决办法:
多形式朗读,结合写作背景和对诗歌的赏析,引导把握情感,理解性背诵。
教学难点:
学会从用词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决办法:
想象诗中情景并结合写作背景来赏析,提供赏析方法,示范赏析,读赏结合。
教学过程:
1、 导入
2、 明确学习目标
3、 学习《饮酒》
1、 简介陶渊明、解题
2、 朗读、感知
(先自读、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歌大意;后范读、指导朗读。)
3、 诵读、赏析
(1) 有感情地朗读,同时想象诗中情景。
(2)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从诗歌中,我读出了什么?然后选择最有感悟的一两句反复朗读并赏析:
方法一:“××”词用得好,好在哪?……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方法二:运用了……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3) 示范赏析
(4) 自由赏析、同桌交流、教师点拨。
(5)小结本诗主旨,再次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四、 学习《行路难》
1、 简介李白和写作背景、解题
2、 朗读、感知
(先自读、范读、指导朗读、同桌互读、齐读;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歌大意。)
3、 诵读、赏析
(1) 有感情地朗读,同时想象诗中情景。
(2)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从诗歌中,我读出了什么?然后选择最有感悟的一两句反复朗读并赏析:
方法一:“××”词用得好,好在哪?……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方法二:运用了……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3)自由赏析、同桌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结本诗主旨,再次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五、 探究拓展:
陶渊明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贵,所以弃官归隐,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追求闲静自由、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李白因一身傲骨与权贵不和,但在怀才不遇的悲愤中仍执著追求,抱有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你更欣赏陶渊明人生态度还是李白的人生态度?为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课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