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9课 木兰诗 (1) 序号 NO。28
教学时间 教具
教 内学 容
目 要
标 求 知识与技能:了解《乐府诗集》,提高语言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学习互文的修辞方法,了解叙事特点。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巩固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木兰形象的特点,更加热爱我国古代文化,继承中华民族无私质朴、英勇无畏的传统。
重 点难 点 教学重点:把握情节,品读木兰形象的魅力。多方面理解民歌语言特点。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课题导入(3分钟) 预习(17分钟) 我们知道,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被三从四德(三从: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许多封建礼教束缚着(鼓动学生情绪)现在妇女在社会及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呀?(多数学生会根据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给予肯定回答)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唱出了所有女性的心声:“谁说女子不如男”。是否有同学知道这是唱的哪位巾帼英雄啊?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木兰诗》。主人公花木兰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情感丰富的巾帼英雄形象,甚至已成为一种文化。预习一、学生交流预习内容,关于作品出处、北朝民歌知识、《木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等。预习二、诵读课文采取散读、指名分节读等方式,进行字词正音、语句质疑等。预习三、、概括情节这是一首极富传奇色彩的叙事诗,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请 由豫剧《花木兰》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预习:1、初读全文。圈出你的生字、好的词语,利用注释、词典等掌握。师徒二人解决2、再读课文,(1)、了解作品出处、北朝民歌知识(2)、《木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等。3、品读课文(1)朗读、理解文章内容(2)分角色朗读。指导:能流畅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有些地方可以用几人合作的方式读完。4、 问题讨论5、按导学提纲问题进行自学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展示(17分钟)、课堂小结(4分钟)反馈(4分钟)作业 你围绕故事,说说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节,并加以精练地概括。(第1~3自然段)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4自然段)十年征战(第5、6自然段)凯旋而归(第7自然段)附文赞颂预习四、五、分析木兰形象1.想象木兰形象前后的变化。2.说说诗歌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展示: 1提倡对课文进行有个性的展示。2抽签决定各组展示顺序,展示内容各组长自行设定3、参考预习提纲内容确定自己组的展示内容及顺序4、做好笔记和评议课堂总结1.木兰既是一个奇女子,又是一个普通人。她“奇”在哪里呢?又怎见她“普通”呢?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首诗都叙述了什么事?、3.看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当堂背诵下来。反馈 读准音 (抽小条)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溅溅 燕山 胡骑 啾啾戎机 朔气 金柝 策勋 阿姊 红妆 霍霍 帖花黄 著 鬓作业1.熟练背诵全诗。2.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别人听,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6组长负责写好预习笔记7、教师督促、指导展示:1、提倡对课文进行有个性的展示。2、抽签决定各组展示顺序,展示内容各组长自行设定,可参考预习题3、在同学展示时,请做好你的学习笔记。包括课堂笔记和准备评价的内容4、每组展示后,其他组可以就其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辩论。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回答)反馈:提问背诵2、默写作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力,下节课课上检查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