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10课 现代诗歌两首 我爱这土地 (1) 序号 NO。35
教学时间 教具
教 内学 容
目 要
标 求 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巩固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重 点难 点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课题导入(3分钟) 预习(17分钟)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地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预习一、写作背景及介绍作者1、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从此,这首诗在抗战时期广为传诵预习二、诵读文章、感知、研习1、范读欣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感情。)〈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出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见书)3、“土地”的含义(练习一/1) 饱含深情引入新课,调动学生情绪并板书课题预习一、初读全文圈出你的生字、好的词语,利用注释、词典等掌握。二、再读全文利用工具书了解作品出处、背景三、朗读、理解内容1、指导:能流畅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多种形式朗读2、诵读文章、(师生共同解答)3、诵读文章、感知、研习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展示(17分钟)、课堂小结(4分钟)反馈(4分钟)作业 预习三、合作探究(1)找出诗中的意象(让学生找出,并在前面加上定语)(2) 诗人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3) 感情——强烈的爱国情——永恒的主题 预习四、再次读课文1、书后练习二展示: 1提倡对课文进行有个性的展示。2抽签决定各组展示顺序,展示内容各组长自行设定3、参考预习提纲内容确定自己组的展示内容及顺序4、做好笔记和评议课堂总结艾青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凝成晶莹的泪水,涌动着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每一个阅读《我爱这土地》的读者在和平年代的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反馈:朗读比赛作业1、仿照“为什么……,因为……”句式特点造句 2、读背这首诗,并默写在作业本上。3、预习第二首诗。 4、组长负责写好预习笔记5、教师督促、指导展示1、提倡对课文进行有个性的展示。2、抽签决定各组展示顺序,展示内容各组长自行设定,可参考预习题3、在同学展示时,请做好你的学习笔记。包括课堂笔记和准备评价的内容4、每组展示后,其他组可以就其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辩论。课堂小结反馈:朗读比赛作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