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7张PPT)+素材+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解析)+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7张PPT)+素材+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解析)+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3 12:29: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女娲造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体会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
3.感受女娲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及其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及其作用。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女娲对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理解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
【学法导航】
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熟读课文,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并与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对照,看看作者做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可以结合读过的神话归纳总结。鼓励课外阅读。
3.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我们要注意思考,古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思考人类起源问题的?他们为什么会创造出这样的神话故事?还可以再去了解一下其他的人类起源传说。
【学习过程】
一、阅读导航
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 学家。著述颇丰。1950年,他的第一部神话专著《 》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2.文体知识
神话是 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 进行解释的 创作。
3.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开辟( ) 女娲( ) 揉( ) 崛起( ) 澄澈( )
掺和( ) 莽莽榛榛( )
(2)形似字区别
①蓬勃( ) 乌篷船( )
②枯藤( ) 腾空( )
③延伸( ) 朝廷(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澄澈:
灵敏:
绵延:
神通:
莽莽榛榛:
生气蓬勃:
兴高采烈:
疲倦不堪:
四、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完下列题目。
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五、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3.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4.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5.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6.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7.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8.作者为什么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
9.跳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10.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大家比较一下,两则神话故事有哪些相同之处?
11.你还知道哪些神话版的“人类的起源”呢?
六、质疑问难
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参考答案
三、自主预习
1.神话学家 《中国古代神话》
2.远古 想象 集体口头创作。
3.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开辟(pì) 女娲(wā)
揉(róu) 崛起(jué)
澄澈(chéngChè)掺和(chān)
莽莽榛榛(zhēn)
(2).①蓬勃(péng) 乌篷船(péng)
②枯藤(téng) 腾空(téng)
③延伸(yán) 朝廷(tíng)
(3).澄澈:清澈透明。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蓬勃,旺盛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采,神采,神色。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堪,忍受。
五、合作探究
1.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 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b.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 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3.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
4.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5.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 的 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 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6.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7.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还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8.作者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广阔的天地,莽莽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9.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课文中有关语句,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对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10.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无论东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过人类起源问题。
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不过一则设想为女娲,一则设想为上帝罢了。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 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的差别。
11.生甲: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中描述阿热和阿味两位大神造人时说:“称八钱白泥,称九钱黄泥,白泥做女人 ,黄泥做男人……”然后向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活了。
生乙:罗马神话中以泥土和泉水捏出人类的是普罗米修斯,他还从各种动物中摄取善和恶,放在人的胸腔里。
生丙: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变的,它说天神欧丁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优美,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品味文中质朴清新的语言。
3.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品味文中质朴清新的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品味文中质朴清新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猜一猜,下面四幅图分别是什么神话故事?
神秘的神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和难忘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史》《山海经校注》等,编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进一步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做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3、知识链接
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望。其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远古人民根据自身形象、当时的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以及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我国《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等书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的片段,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
4、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开辟(pì) 女娲(wā) 莽莽榛榛(zhēn)
揉(róu) 掘起(jué) 澄澈(chéng chè)
掺和(chān)
5、解释词语。
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蓬勃,旺盛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采,神采,神色。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堪,忍受。
三、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课文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复述课文。并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复述课文: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觉得天地之间很孤独,所以想添点东西让它多一些生机,最后她用黄泥创造了人。之后,女娲觉得一个个用手造人太累了,就想到了挥藤造人,创造出了大量的人。最后她又让男女搭配,让人类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本文介绍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
3.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4):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17、18):女娲想出一个可以让人类长久绵延的好办法,那就是男女配合,繁衍生息。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明确:她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
给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明确: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板书:方法:1、揉团黄泥;2、枯藤溅泥)
(3).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明确: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4).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明确: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2.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鲜明的人物形象,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①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明确】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活力与创造力、孩子气的女娲形象。
②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明确】动作描写。“掘起”“掺和”“揉团”等动词用得极其准确,将女娲造人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表现了女娲创造人类时的认真。
③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明确】神态描写。写女娲为自己创造的生物感到喜悦。把女娲的母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来,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
④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明确】写女娲为造更多的人而不停地工作,表现了她的勤劳和辛苦。
⑤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明确】动作描写。这一系列动词写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体现出女娲的聪明智慧。
3.请概括女娲形象?
①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②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③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女神。
④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
4.在造人的前后,女娲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怎样理解这种变化?
【明确】造人前:感到非常孤独。
造人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通过女娲的心理和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出她对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的感受,来自对生命的创造和生命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5.作者是怎样塑造女娲这个形象的?
【明确】作者以大胆奇特的想象,塑造了女娲这个神通广大的“神”,成就了她捏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又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她,虽是神,却有人的情感、人的智慧。而这一切又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
6.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之情体现在哪里?
【明确】①“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表现了女娲成功创造生命的幸福感。
②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儿跳跃欢呼,表现了人类获得生命后的欢乐和兴奋。
五、赏读课文,探究写作手法
1、品读课文,理解夸张的作用。
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明确:课文第十五自然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齐读)
2、品读课文,理解想象的魅力。
(1)仔细品味课后练习《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中丰富和补充了哪几个情节。
明确:丰富了以下几个情节:①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补充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确定人的形象,第一个人被造出来后的情形以及女娲怎样想办法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明确: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释这个问题了。
文章借助想像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像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像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会有神话故事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六、拓展延伸
上帝在东方造了一个伊甸园里,并给里面配上了许多种活物。园中央有两棵树:生命树与智慧树。上帝造了亚当,让他去园中,告诉他说,除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外,其他果子他都能吃。上帝派所有动物到亚当那里,亚当就给所有动物取名。之后,上帝就让亚当好好睡一觉。亚当睡觉的时候,上帝取下他的一根肋骨,用这根骨头造了夏娃,这样,亚当就不会孤单了。亚当和夏娃光着身体,很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上帝和谐相处。
七、课堂检测
1.下列加横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女娲(wā)  开辟(pì)  澄(dèng)澈
B.绵(mián)延  抟(cuán)  疲倦不堪(kān)
C.掺(shān)和  飞溅(jiàn)  榛(zhēn)榛
D.揉(róu)搓  掘(jué)起  力不暇(xiá)供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捏泥 气概 枯滕 兴高彩烈
B.女娲 溅落 泥潭 疲倦不堪
C.揉团 掘起 掺合 莽莽榛榛
D.踪迹 绵延 泥桨 眉开眼笑
3.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
B.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C.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朝气蓬勃起来才好。
D.既然互联网与其他媒介,如报章、书籍等,在作为大众通信工具功能上一般无二,那么,恕我们难以将网上发表的言论置于法网之外。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和灵气。
B.这篇神话赞颂了人无穷的创造力。
C.本文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D.本文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女娲造人》同步练习(原卷)
一、基础知识(共39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娲(wō) 寂寞(mò)    蓬勃(péng) 莽莽(máng)
B.澄澈(dèng) 崛起(jué) 掺和(cān) 揉团(róu)
C.气概(kài) 幽光(yōu) 藤条(téng) 不堪(kān)
D.溅落(jiàn) 挥洒(sǎ) 泥潭(tán) 省事(shěng)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B.接着一阵兴高彩烈地跳跃和欢呼.
C.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慨.
D.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湛了.
3.下列神话人物都源于中国的是( )(3分)
A.伏羲 女娲 嫦娥
B.宙斯 赫拉 雅典娜
C.潘多拉 普罗米修斯 丘比特
D.夸父 阿波罗 亚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西游记》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大英雄孙悟空的形象。
C.看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拿了那么多金牌,大家都眉开眼笑。
D.5月20日,我市各级部门认真落实救灾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开展灾后救助工作。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之功效。
C.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6.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
相仿:大致相同,相差不多
B.盘古开辟了天地。
开辟:建立,创立
C.捏累了,就索性用树枝蘸满泥巴在地上甩来甩去。
索性:干脆。
D.女娲又把男人和女人相配,让他们繁衍子孙。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
B.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D.这部电影在六盘水市上映,许多学生闻讯纷纷前来观看。
8.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神话赞颂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B.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类起源的原始观念。
D.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3分)
(1)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__________)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____________)
(3)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___________)
10.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2分)
(1)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策划两项活动项目。(4分)
项目一:搜索神话资料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下面两幅神话故事图,请你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人类进化论,人类将越来越神奇,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描述一下未来地球人的形象。(4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女娲造人
袁 珂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类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却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1.“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为什么?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3.有人认为文章第一自然段与“女娲造人”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4.你从本故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5.搜集古代的神话故事,选择其中一个复述故事内容,并把故事的名称写在下面。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①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②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③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立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1.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2.风、云、雷霆是由什么变成的?太阳和月亮又是由什么变成的?
3.短文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4.从盘古身上,我们是否发现了他与女娲具有同样的精神?是什么精神?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女娲补天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是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擎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擎天的柱子被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撞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只脚,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堵住了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3分)
2.天是被谁弄破的 他为什么要撞天 (4分)
3.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
4.选文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 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 (4分)
第21课 《女娲造人》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基础知识(共39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娲(wō) 寂寞(mò)    蓬勃(péng) 莽莽(máng)
B.澄澈(dèng) 崛起(jué) 掺和(cān) 揉团(róu)
C.气概(kài) 幽光(yōu) 藤条(téng) 不堪(kān)
D.溅落(jiàn) 挥洒(sǎ) 泥潭(tán) 省事(shěng)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应为女娲(wā),莽莽(mǎng);B项应为澄澈(chéng),掺和(chān) ;C项应为气概(gài)。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B.接着一阵兴高彩烈地跳跃和欢呼.
C.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慨.
D.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湛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书写汉字时,要注意形近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A正确;B有误,兴高彩烈-兴高采烈;C有误,气慨-气概;D有误,疲倦不湛-疲倦不堪。据此,答案为A。
3.下列神话人物都源于中国的是( )(3分)
A.伏羲 女娲 嫦娥
B.宙斯 赫拉 雅典娜
C.潘多拉 普罗米修斯 丘比特
D.夸父 阿波罗 亚当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B项三个是古希腊神;C项前两个是古希腊神,“丘比特”是罗马神;D项“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阿波罗”是希腊神,“亚当”是圣经中的欧洲之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西游记》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大英雄孙悟空的形象。
C.看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拿了那么多金牌,大家都眉开眼笑。
D.5月20日,我市各级部门认真落实救灾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开展灾后救助工作。
【答案】A
【解析】“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之功效。
C.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答案】D
【解析】A.“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后应该用逗号。B.删去省略号。C.问号应改为句号。
6.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
相仿:大致相同,相差不多
B.盘古开辟了天地。
开辟:建立,创立
C.捏累了,就索性用树枝蘸满泥巴在地上甩来甩去。
索性:干脆。
D.女娲又把男人和女人相配,让他们繁衍子孙。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识记。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CD三项正确。B项“开辟”:1.指宇宙的开始。古代神话,谓 盘古氏 开天辟地。3.开发;开拓。4.开创;创立。5.开启。6.打开通路。结合语境分析。这里应该解释为:指宇宙的开始。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
B.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D.这部电影在六盘水市上映,许多学生闻讯纷纷前来观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项,语序不当,将“认真研究”和“仔细调查”调换位置;B项,否定不当,可删掉“不”;C项,缺主语,可删掉“通过”或“使”。故选D。
8.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神话赞颂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B.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类起源的原始观念。
D.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答案】D
【解析】这是一篇神话,是想象与幻想的产物,并没有科学解释人类的起源。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3分)
(1)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__________)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____________)
(3)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___________)
【答案】(1)心理描写 (2)动作描写 (3)神态描写
【解析】考查对描写的类型的把握。(1)前文是“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2)“掘起”“掺和”“揉团”是动作描写。(3)“眉开眼笑”是神态描写。
10.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2分)
(1)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策划两项活动项目。(4分)
项目一:搜索神话资料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下面两幅神话故事图,请你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人类进化论,人类将越来越神奇,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描述一下未来地球人的形象。(4分)
【答案】(1)项目二:填写人类进化表 项目三:探讨人类起源新学说;编写想象故事 (2)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 (3)示例:未来人的脑门特别大,思维能力强;双耳张开,能听到宇宙外的声音,脸部会有三只眼,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物,两肩会长出双翅,能边跑边飞。
【解析】(1)活动方案的主题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切忌脱离“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策划的活动项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2) 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而此题要求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名。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看看所画人物的长相、穿戴、以及人物背景的事物或人物,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神话故事内容,即可推断出两个成语“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女娲造人
袁 珂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类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却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1.“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绝妙”更具有表现力、更妥帖。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注意首先表明观点,然后分析“绝妙”“奇妙”两词的不同之处,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所用之词的好处。首先说明改了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绝妙”更妥帖。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答案】“神性”表现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等等。女娲的“人性”体现在:具有像“人”一样的心理、情感、活动等。具体表现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等等。女娲的“人性”还体现在“人”落地后开口叫女娲“妈妈”,女娲十分高兴;女娲给孩子命名,孩子欢呼跳跃,女娲的心里产生“爱”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女娲的“神性”主要表现在造人的过程,“人性”主要表现在具有人的心理活动。作答时必须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回答。
3.有人认为文章第一自然段与“女娲造人”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不能删掉。因为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大背景:在天地分开以后,由于没有人类,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段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文中是为下文娲造人作铺垫。
4.你从本故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答案】示例:人具有可贵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题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应该有创新精神。
5.搜集古代的神话故事,选择其中一个复述故事内容,并把故事的名称写在下面。
【答案】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精卫填海、铜头铁额的蚩尤、伏羲发明八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的神话故事的积累、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这些神话故事,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古代神话故事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精卫填海、铜头铁额的蚩尤等。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①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②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③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立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1.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答案】(1)排比 (2)设问 (3)比喻
【解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属于自问自答的设问。“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2.风、云、雷霆是由什么变成的?太阳和月亮又是由什么变成的?
【答案】盘古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
【解析】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风、云、雷霆是分别由盘古口里呼出的气和他的声音变成的。太阳和月亮又是分别由两只眼睛变成的。此题找到答案区域是关键:“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
3.短文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议论;总结上文。
【解析】考查基本的表达方式和语段的作用。一问,“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运用的是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二问,题干给出了答题方向,即“从结构上看它的作用是什么”。注意此语段处在结尾,要注意此段在位置上的意义:总结上文。
4.从盘古身上,我们是否发现了他与女娲具有同样的精神?是什么精神?
【答案】盘古和女娲具有共同的精神,即:善良、勇敢、不怕危险,甘愿为人类而献身。
【解析】考查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精神。这是一道人物精神分析的题目,分析时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他孤立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表现了盘古勇敢、不怕危险、甘愿为人类而献身的精神。而“女娲补天”的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也反映出她勇敢、不怕危险、甘愿为人类而献身的精神。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女娲补天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是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擎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擎天的柱子被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撞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只脚,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堵住了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3分)
2.天是被谁弄破的 他为什么要撞天 (4分)
3.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
4.选文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 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 (4分)
【答案】1.神话
2.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了,他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不周山,把天给撞破了。
3.“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4.不是真实的。它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解析】
1.本题考查神话故事的内容概括。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概括为:女娲补天。
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了,就一头撞向不周山。自己没有撞死,却把撑天的不周山撞倒了,于是半边天空塌了下来。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相关内容可以从文中的第五段中找到,画上横线,标出对应内容即可。
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神话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丰富、故事短小神话中,正面形象的神具有威严庄重的品格,伟大的志向,以及为实现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它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袁 珂
第六单元
第21课 女娲造人
新课导入
同学们,猜一猜,下面四幅图分别是什么神话故事?
神秘的神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和难忘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嫦娥奔月
盘古开天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重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品味文中质朴清新的语言。(难点)
3.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素养)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史》《山海经校注》等,编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进一步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做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望。其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远古人民根据自身形象、当时的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以及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我国《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等书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的片段,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
神话常识
知识链接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神话特点
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知识链接
预习检查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开辟( ) 女娲( ) 莽莽榛榛( )
澄澈( ) 掘起( ) 幽光( )
掺和( ) 捏( ) 踪迹( )
绵延( ) 疲倦不堪( )( )


zhēn
chénɡ
jué
yōu
chān
niē
zōnɡ
yán
juàn
kān
·
·
·
·
·
·
·
·
·
·
·
·
预习检查
多音字



开辟
复辟

shěng
xǐng
省事
省亲

chéng
dèng
澄澈
澄清
chuàng
chuāng
创造
创伤

预习检查
形近字
开pì( )

偏pì ( )

莽莽zhēn( )
日zhēn( )完善
榛榛

澄chè( )
车zhé( )


chè ( )退

jué ( )起
( )

jué强
挖jué ( )


预习检查
2.解释词语。
开辟: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疲倦不堪:
本文指古代神话,谓盘古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
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致高,情绪热烈。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表示疲倦的程度很深。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复述课文。并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复述课文: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觉得天地之间很孤独,所以想添点东西让它多一些生机,最后她用黄泥创造了人。之后,女娲觉得一个个用手造人太累了,就想到了挥藤造人,创造出了大量的人。最后她又让男女搭配,让人类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本文介绍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
3.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4):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17、18):女娲想出一个可以让人类长久绵延的好办法,那就是男女配合,繁衍生息。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明确:她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她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女娲造人有何用?
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女娲怎样让人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明确: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揉泥造人)
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挥藤造人)
明确: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明确: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合作探究
【明确】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活力与创造力、孩子气的女娲形象。
2.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鲜明的人物形象,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①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合作探究
【明确】动作描写。“掘起”“掺和”“揉团”等动词用得极其准确,将女娲造人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表现了女娲创造人类时的认真。
②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③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明确】神态描写。写女娲为自己创造的生物感到喜悦。把女娲的母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来,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
合作探究
【明确】写女娲为造更多的人而不停地工作,表现了她的勤劳和辛苦。
④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2.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鲜明的人物形象,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合作探究
2.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鲜明的人物形象,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动作描写。这一系列动词写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体现出女娲的聪明智慧。
⑤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合作探究
①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②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③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女神。
④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
3.请概括女娲形象?
合作探究
4.在造人的前后,女娲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怎样理解这种变化?
感到非常孤独。
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造人前:
造人后:
通过女娲的心理和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出她对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的感受,来自对生命的创造和生命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合作探究
作者以大胆奇特的想象,塑造了女娲这个神通广大的“神”,成就了她捏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又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她,虽是神,却有人的情感、人的智慧。而这一切又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
5.作者是怎样塑造女娲这个形象的?
合作探究
①“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表现了女娲成功创造生命的幸福感。
②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儿跳跃欢呼,表现了人类获得生命后的欢乐和兴奋。
6.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之情体现在哪里?
赏读,探究写作手法
明确:课文第十五自然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齐读第十五段)
1、品读课文,理解夸张的作用。
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赏读,探究写作手法
2、品读课文,理解想象的魅力。
(1)仔细品味课后练习《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中丰富和补充了哪几个情节。
明确:丰富了以下几个情节:
①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赏读,探究写作手法
明确: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释这个问题了。
文章借助想像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像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像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会有神话故事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拓展延伸
上帝在东方造了一个伊甸园里,并给里面配上了许多种活物。园中央有两棵树:生命树与智慧树。上帝造了亚当,让他去园中,告诉他说,除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外,其他果子他都能吃。上帝派所有动物到亚当那里,亚当就给所有动物取名。之后,上帝就让亚当好好睡一觉。亚当睡觉的时候,上帝取下他的一根肋骨,用这根骨头造了夏娃,这样,亚当就不会孤单了。亚当和夏娃光着身体,很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上帝和谐相处。
文章主旨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塑造了一个既有神性,又具有勤劳、智慧、伟大等人类母亲特点的女娲形象,表现了远古时代人类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求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A.女娲(wā)  开辟(pì)  澄(dèng)澈
B.绵(mián)延  抟(cuán)  疲倦不堪(kān)
C.掺(shān)和  飞溅(jiàn)  榛(zhēn)榛
D.揉(róu)搓  掘(jué)起  力不暇(xiá)供
【解析】A项中,“澄”应读 chéng;B项中,“抟”应读tuán;C项中,“掺”应读chān。
D
1.下列加横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A.捏泥 气概 枯滕 兴高彩烈
B.女娲 溅落 泥潭 疲倦不堪
C.揉团 掘起 掺合 莽莽榛榛
D.踪迹 绵延 泥桨 眉开眼笑
 【解析】A项中,“滕”应为“藤”,“彩”应为“采”;C项中,“合”应为“和”;D项中,“桨”应为“浆”。
B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A.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
B.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C.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朝气蓬勃起来才好。
D.既然互联网与其他媒介,如报章、书籍等,在作为大众通信工具功能上一般无二,那么,恕我们难以将网上发表的言论置于法网之外。
【解析】“朝气蓬勃”侧重指“朝气”,强调振作奋发,蓬勃向上;“生气蓬勃”侧重指“生气”,强调生命力旺盛。
C
3.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A.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和灵气。
B.这篇神话赞颂了人无穷的创造力。
C.本文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D.本文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解析】这是一篇神话,是想象与幻想的产物,并没有科学地解释人类的起源。
C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勤劳、智慧、伟大
造人原因:荒凉寂寞
造人方法
揉泥成团
繁衍办法:男女配合
挥藤洒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