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多普勒效应
一、单选题
1.两辆汽车甲与乙,在时刻,分别距十字路O处的距离为和。两车分别以速率和沿水平的、相互正交的公路匀速前进,如图所示。汽车甲持续地以固定的频率鸣笛,则在任意时刻t汽车乙的司机所检测到的笛声频率将如何变化(已知声速为u,且有、)( )
A.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B.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可能等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C.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D.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
2.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观察者与声源间没有相对运动也可能产生多勒效应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救护车迎面驶来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的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
3.波源所发出的机械波的频率为,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也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波源静止不动,则观察者一定静止不动
B.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
C.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
D.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
4.一人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高速驶来,然后又高速离去,则此人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5.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的听力出现了问题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救护车迎面驶来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的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
6.下面哪项物理知识的应用没有用到多普勒效应的知识( )
A.铁路工人用耳朵贴在铁轨上可判断附近有没有火车行驶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啸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7.在天文学上,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判断遥远的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这是利用了波的( )
A.折射 B.干涉 C.衍射 D.多普勒效应
8.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 )
A.夏日雷声轰鸣不绝
B.有两只相同的音叉,若一只被敲击振动发声,发现另一只也振动发声
C.战场上士兵听到敌方炮弹飞行声音和听到我方炮弹声音不同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9.波源的振动频率为f,当波源运动时,波源前方的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波源后方的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则有
A. B. C. D.
10.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带着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发现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并且做出了解释.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装有多普勒测速仪的监视器可以安装在公路上方,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在测速的同时把车辆牌号拍摄下来,并把测得的速度自动打印在照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车辆驶向监视器时,监视器发射的超声波频率变大
B.当车辆驶向监视器时,监视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射出时小
C.车速越大,监视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射出时大得越多
D.超声波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光波也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11.如图所示,表示的是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图中的若干个圆环表示同一时刻的波峰分布.为了使静止的频率传感器能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最低,则应该把传感器放在(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2.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或波源发生运动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13.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 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等于300 Hz
B.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
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
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
14.一辆大客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一定的乐音,当大客车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观察者听到并记住了这个乐音的音调。当观察者坐上一辆小轿车后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低的是( )
A.小轿车静止,大客车向他驶来
B.小轿车静止,大客车离他驶去
C.大客车静止,小轿车向着大客车驶去
D.大客车在前、小轿车在后,且小轿车速度大于大客车速度
15.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只适用于声波
B.当波源和观察者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C.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
D.当波源和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
16.根据多普勒效应,我们知道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增大;反之,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减小。天文观测到某遥远星系所生成的光谱呈现“红移”,即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由此现象可知( )
A.观察者接收到光波的波长增大,该星系正在靠近观察者
B.观察者接收到光波的波长减小,该星系正在靠近观察者
C.观察者接收到光波的波长增大,该星系正在远离观察者
D.观察者接收到光波的波长减小,该星系正在远离观察者
17.如图所示,一频率为600Hz的声源以一定角速度绕圆心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圈。某观察者站在离圆心O很远的P点观察。若观察者接收到声音频率小于600Hz,则可能是声源在图中哪点发出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8.如图甲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据图乙,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点C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点C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D
【详解】
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不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是观察者相对波源的位置变化引起了听觉频率的变化,故AB错误;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故C错误;
D.救护车迎面驶来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的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现在振源所发出的机械波的频率为180Hz,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也为180Hz,则说明振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若振源静止不动,观察者不一定静止不动,观察者绕振源做圆周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也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物体振动频率不变时,距离声源越远,声音的音调越远,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当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高速火车飞驰而过,当火车高速驶来时,距离越来越近,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变大,当高速离去,距离越来越远,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变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D
【详解】
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不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是观察者相对波源的位置变化引起了听觉频率的变化,故AB错误;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故C错误;
D.救护车迎面驶来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的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
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详解】
A. 铁路工人用耳朵贴在铁轨上可判断附近有没有火车行驶,,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比空气中快,与多普勒效应无关,故A符合题意;
B.交通警察对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来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利用了多普勒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原子光谱线的移动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运动的速度,利用了多普勒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啸声来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频率变高表示靠近,频率降低表示远,利用了多普勒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多谱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判断遥远的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这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则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C
【详解】
A.夏日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
B.有两只相同的音叉,若一只被敲击振动发声,发现另一只也振动发声,这是声音的共振,故B错误;
C.战场上士兵听到敌方炮弹飞行声音和听到我方炮弹声音不同的现象是多普勒效应,故C正确;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波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f由波源每秒钟所振动的次数决定,介质振动的频率由波源频率及波源相对介质是否移动来决定,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过程中,观察者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比观察者静止时接收到的频率小;当观察者靠近波源过程中,观察者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比观察者静止时接收到的频率大,所以, ,由上可知,故D正确,ABC错误.
10.D
【详解】
(1)多普勒效应是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相同的现象.但波源实际发出的频率并没有变化.所以A错误;
(2)当波源和观察者靠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当波源和观察者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减小.所以当车辆驶向监视器时,监视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射出时的大,B错;
(3)车速越大,如果车辆靠近监视器的话,监视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射出时大得越多,远离的话反而更小,C错误;
(4)超声波,电磁波都可发生多普勒效应,光波属于电磁波所以可以发生多普勒效应.D正确.
故本题选D.
11.B
【详解】
根据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式,由于同一种介质中波速相同,A点位置附件波长最短,B点位置附近波长最长,故传感器在A点接受到波的频率最高,在B点接受到波的频率最低,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
试题分析: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或波源发生了相对运动,而波源的频率没有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B正确;若甲乙两列车相向正对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变大,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不变;若甲乙两列车相向远离行驶,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变小,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不变;故CD错误;故选B.
考点:多普勒效应
13.D
【详解】
AB.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Hz,当汽车向你驶来时,两者间距变小,则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Hz,故AB错误;
CD.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Hz,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两者间距变大,则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Hz,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当波源和观察者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 由于观察者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即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减小,说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在增大。
故选B。
15.C
【详解】
A.多普勒效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波,故A错误;
B.当波源和观察者同向运动时,观察者不一定远离波源,所以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不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故B错误;
C.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逐渐靠近波源,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故C正确;
D.当波源和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逐渐远离波源,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故D错误。
故选C。
16.C
【详解】
科学家们发现了红移现象,即光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即接受到的光的波长增大,频率减小,根据多普勒效应的理论可知这些星球都在远离地球,即宇宙在膨胀。
故选C。
17.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观测者靠近时,观测者接受的频率高于声源;当声源和观测者远离时,观测者接受的频率低于声源。把速度方向标出来,A点有接近的趋势,频率变大;C点有远离的趋势,频率变小;B、D点速度方向垂直,频率不变。
故选C。
18.D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 ,靠近声源时,哨声音调变高,远离声源时,哨声音调变低,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