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填写国宝档案单,选出代表准备两分钟左右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引导:阅读补充材料,说一说京剧是什么?
补充材料:
京剧艺术是在民族戏剧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它在艺术创造上,无论编剧方法、唱、白、表演、音乐、美术,都继承发扬了民族戏剧艺术综合、夸张和虚实相生、疏密相间的表现特点,而且广采博纳,熔为一炉,相当严密地构成了有机的整体。
(选自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京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有改动)
预设:京剧艺术是在民族戏剧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
2.游戏抢答:根据图片猜一猜剧目的名称。
预设:《武松打虎》《空城计》。
3.导入:《武松打虎》《空城计》都是中国传统戏剧——京剧里的经典剧目。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京剧有关的课文——《京剧趣谈》。
设计意图:《武松打虎》《空城计》都是学生熟悉的故事,也恰是京剧里的经典剧目,用“已知”来激发对“未知”的兴趣,拉近学生与京剧之间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
自读任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随文识字)
chěnggāngàpúnúluójiá
骋尴尬仆奴锣戛
2.概括主要内容。
引导:想一想,课文通过《马鞭》和《亮相》分别介绍了京剧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预设:课文通过《马鞭》和《亮相》分别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两个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深入学习做准备。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阅读课文,提取、整合信息,完成两个阅读任务卡。
任务一:
《马鞭》任务卡
第1自然段 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带来的好处
第2至3自然段 实在道具
虚拟道具
可实在可虚拟
任务二:
《亮相》任务卡
问题一 《亮相》中介绍了哪两种亮相的动作,以及所属类型? 文章介绍了①和②两种亮相动作。 亮相亮相
问题二 两种亮相动作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梳理后填入图表。 亮相动作①②表现什么
2.过程安排
(1)生生合作:自学课文,圈画重点词句,同桌合作完成任务卡。
(2)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分享阅读成果。
(3)整合信息:明确两张任务卡的填写,展示阅读成果。
3.探究活动
(1)生生合作:自学课文,圈画重点词句,同桌合作完成任务卡。
(2)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分享阅读成果。
交流任务一,细读《马鞭》。
①引导:阅读《马鞭》第1自然段,说说京剧表演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预设:古人时常骑马,舞台太小,无法表现。如果用真马,演员怕真马失去控制。最终,用马鞭表现骑马,解决了问题。
②引导:用马鞭表现骑马有什么好处?
预设:一共有四个好处。一、表演符合中国美学。二、表现骑马人的优美姿态。三、给予演员表演自由。四、马鞭本身具备装饰美。
③引导:默读第2至第3自然段,课文还介绍了哪些道具?你能试着给文中提到的道具分类吗?
预设:课文还介绍了鞋底、针线、酒杯酒壶、饭菜、饭碗等道具。马鞭、鞋底、酒杯酒壶是实在道具。马、针线、饭菜是虚拟道具。饭碗则是可实在可虚拟的。
小结:通过《马鞭》,我们知道了京剧表演中善于运用虚拟的场景让人想象到真实画面,也就是“虚实相生”。(板书:《马鞭》、真实、虚拟、虚实相生)
④朗读指导:聚焦《马鞭》。
a.学习建议:同桌合作,选择喜欢的句子,一人读,一人配合着演一演。
b.同桌展示读,教师相机点评,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感受表演的自由,体会京剧的魅力。
交流任务二,细读《亮相》。
①引导:《亮相》中介绍了哪两种亮相的动作,以及所属类型?
预设:文章介绍了对打和刀枪下场两种亮相动作。对打属于静态亮相,刀枪下场属于动态亮相。
②引导:两种动作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预设:对打的静能显示人物武艺的高强,以及必胜的信心。而刀枪下场的动则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③引导:“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两处质疑有什么作用?
预设:课文通过这两处质疑,引出了亮相表演貌似不合理的地方,而这恰好突出了京剧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妙之处。
④朗读指导:聚焦《亮相》。
a.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引导:观看《亮相》情境课文(诵读版),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速和语气来读更能表现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特点?
点拨:读“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抡圆了胳膊”“耍了个风雨不透”等地方语速要快、有紧张感;在“戛然而止”后声音要骤停;“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要读得慢。
b.播放情境课文(跟读版),引导:男生读静态亮相的相关段落,女生读动态亮相的相关段落。
小结:通过学习《亮相》,我们发现京剧表演艺术还有动静结合的特点。(板书:《亮相》、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4.成果展示
(1)整合信息,填写任务卡。
任务一:
《马鞭》任务卡
第1自然段 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带来的好处
1.舞台太小,马匹无法驰骋。 2.演员怕真马失去控制。 用马鞭表现骑马。 1.表演符合中国美学。 2.表现骑马人的优美姿态。 3.给予演员表演自由。 4.马鞭本身具备装饰美。
第2至3自然段 实在道具 马鞭、鞋底、酒杯酒壶。
虚拟道具 马、针线、饭菜。
可实在可虚拟 饭碗。
任务二:
《亮相》任务卡
问题一 《亮相》中介绍了哪两种亮相的动作,以及所属类型? 文章介绍了①对打和②刀枪下场两种亮相动作。 (
动态
亮相
) (
静态
亮相
)
问题二 两种亮相动作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梳理后填入图表。 亮相动作①对打②刀枪下场表现什么武艺高强,必胜信心英雄气概
(2)试用词语或一句话概括课文所表现的京剧艺术特色。
预设: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两张任务卡,学生可以根据任务卡的步骤,自学课文。这一环节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统整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马鞭》和《亮相》了解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体会到了京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特色。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多多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
五、拓展延伸
1.引导:阅读补充资料,说一说京剧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它的剧本和表演艺术注重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追求形神统一,而更重传神。它善于借助唱、白、表演,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人物的感情。它无论唱、白、表演、动作、脸谱、化妆、服装等等都是从生活出发,经过高度提炼的,甚至不同于原来的形态,离开了生活的表象真实,观众却承认其真实。这是由于京剧较好地继承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表现手法,善于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提炼、夸张甚至变形来突出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更鲜明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体现了艺术的美。
(选自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京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有改动)
预设:京剧善于借助唱、白、表演,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人物的感情。还善于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提炼、夸张甚至变形来突出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2.引导:课前我们组成了“国宝档案——京剧研究小组”,从各个方面搜集、整理了京剧的相关资料。下面请小组代表带着“国宝档案”,上台分享。
国宝档案 我们组研究的是:京剧之 (脸谱、表演方式、服饰、角色、唱段……) 搜集途径:□网络 □书籍 □采访 □ (
整脸
三块
瓦脸
……
) (
红脸
象征忠义
……
) (
包拯的
脸谱
……
) (
例:
脸谱
的象征意义
脸谱
的分
类
脸谱
经典
人物脸谱
脸谱
的故事
)搜集整理资料: 温馨提示:可以用你喜欢的图表整理搜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京剧话题展开课前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唤醒学生个性思维,让思考互相碰撞、交融,带来奇妙的阅读体验。
六、布置作业
寻找相关的剧目与唱词,选择最能打动你的片段,写出观后感或剧评,在班级读书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京剧趣谈
(
《亮相》
静态
动态
) (
《马鞭》
真实
虚拟
)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