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岳麓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课程标准]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 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1、学生的心理特点:扬长避短
2、学生的学史能力:人物评价
3、学生的地区差异:学会思考
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决匈奴问题”的事实,探究这些措施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守业艰难、我来进谏、生死抉择”三个场景,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汉武帝的魅力,对汉武帝形成立体、鲜明的认识,为正确评价汉武帝积累史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儒家文化中的精华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合理和值得弘扬的一面。
理念:
教是课前的功夫,它本有形而无形,教的是理念、是方向、是兴趣、是途径。
学是课上的精彩,时刻牵住学生的脉搏,让学习成为主动的行为,让
思考成为学习的习惯是教师的荣耀。
视频导入
视频导入
汉武帝:刘彻,15岁继位处于文景之治时期国家稳定,家给人足。21岁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位54年,享年七十一岁。他个人成就可以与西方的亚历山大二世、拿破仑等相媲美,他统治的时段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 超越西方的罗马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历史档案
王国诸侯的奢侈生活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玉2498片,金线1100克)
材料一: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的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守业艰难——解决王国问题
晁
错
汉景帝
“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之,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削藩
守业艰难——解决王国问题
封国 封王 封地
吴国 刘濞 广陵(江苏扬州)
济南王 刘辟光 东平陵(山东章丘)
菑川王 刘贤 剧县(山东寿光南)
胶西国 刘印 高密(山东高密]
胶东国 刘熊渠 即墨(山东平渡)
赵国 刘遂 邯郸(河北邯郸)
楚国 刘戊 彭城(江苏徐州)
七
国
之
乱
景帝依靠周亚夫平定了
七国之乱,乘机损黜了王国官制
及其职权,降低诸侯王的权利。
守业艰难——解决王国问题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候,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守业艰难——解决王国问题
主父偃
情景再现
初露锋芒
形象深化
法家:皇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
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
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家: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
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
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
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家: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
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
人间的。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
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儒家思想治国,既能
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我来进谏——独尊儒术
孔子
孟子
《春秋》
《孟子》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仁
德
1、天人感应
“大一统”
神化君权有迷信色彩
3、三纲五常
法家的法律变为人的行为规范
2、以“儒”德治国
以“法”刑辅之
宽柔的治国策略
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的创新
汉代讲学图
太学礼堂
儒家经典:《诗》
《书》 《易》
《礼》
《春秋》
儒学推行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哪些异同点?
自 由 讨 论
山东曲阜孔庙
今日儒学
今日儒学
深谋远略
形象深化
1、重修长城
2、与匈奴和亲
3、攻打匈奴
生死抉择
生死抉择——北击匈奴
第一小组:修长城是不可行的,因为大规模的修长城不但劳民伤财,而且也并不能阻挡匈奴南下入侵的脚步。修长城为暂时避难之下策,只能解一时之安。
第二小组:和亲是汉初皇帝采用的无奈之举,我组认为和亲之举是下下策有损我大汉国威,结束这种办法势在必行。
第三小组:攻打匈奴是势在必行的事,但我们有些担心,是否具备条件能打得过匈奴。第三小组留下了疑问。
第四小组的同学的自由辩论,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战争的可能性。
小组汇报
漠南无王庭
战争示意图
汉朝疆域
声名远播
形象深化
史海拾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和了解了………..
一代君王创帝业
两骑武将留青史
三位智士展谋略
四件大事扬威名
1、颁布“推恩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与匈奴作战
4、打通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结 语
谢
谢
指
导
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
朱雅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