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合统练
八年级生物卷
(练习时间: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题上
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以下对动物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滑翔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B. 飞行能适应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C. 行走不是人独特的运动方式 D. 运动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2、人体长高是因为长骨的某一结构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该结构是: A.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 B. 骨骺端的骨松质
C. 骨骺端的软骨层 D. 关节表面的软骨层
3、同学们在进行足球的训练,对踢球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由一块骨骼肌完成 B. 关节绕着骨运动
C. 与神经系统无关 D. 需要消耗能量
4、儿童少年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容易变形,原因是: A. 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B. 骨中有机物含量多于 1/3,骨弹性大
C. 骨中有机物少,无机物多 D. 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相等
5、完成右图所示动作时,结构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A. ①肱二头肌舒张 ②肱三头肌收缩
B. ①肱二头肌收缩 ②肱三头肌舒张 C. ②肱二头肌收缩 ①肱三头肌收缩 D. ②肱二头肌舒张 ①肱三头肌舒张
6、人体的运动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屈肘时: A.肘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 B.动力由上肢的骨骼提供 C.肱二头肌起杠杆的作用 D.神经系统没有参与调节
7、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它小鸟的巢中,该小鸟会辛苦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 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环境因素决定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符合右图阴影部位的特点是:
A. 都是生来就有 B. 都要生活经验
C. 都由环境因素决定 D. 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9、“桃花深处蜜蜂喧”,蜂群中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的这种行为属于: A. 攻击行为 B. 防御行为 C. 社群行为 D. 节律行为
10、在“草→兔→狐”食物链中,若狐被大量捕杀,则兔的数量将会:
A. 保持稳定 B. 迅速下降 C. 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11、下列微生物中具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醋酸菌 D. 噬菌体
12、蘑菇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真菌。下列描述不符合其特征的是: A. 有成形的细胞核 B. 可利用孢子繁殖
C. 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 自身能制造有机物
13、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有细胞结构 B. 都含有遗传物质
C.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D. 可独立生活
14、我国的长江白鲟是一种肉食性鱼,由于环境的改变,特别是长江上的一些大坝建成后,白鲟回 下游取食的路线被截断,最终导致灭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白鲟灭绝直接导致长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减少 B.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C. 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长江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D. 可通过较长时间禁渔减少人类对长江生态的破坏
15、青少年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
B. 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C. 运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肌细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运动只要运动系统参与就可完成
16、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①制作米酒 ②制作酸奶 ③制作面包 ④制作泡菜 ⑤生产抗生素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 A.缺少分解者 B.缺少生产者
C.缺少非生物因素 D.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8、某餐馆的花生酱被检出一种有细胞壁、无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微生物,该微生物是:
19、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B. 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C. 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影响 D. 动物要消耗大量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可有可无
20、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观察法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 B.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
C.给金鱼喂食时用鼓掌的方法研究金鱼的听觉 D.用手机拍摄蜜蜂对花粉的采集方式
21、腐生性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
A. 提供有机物 B. 促进物质循环 C. 提供二氧化碳 D. 供给氧气
22、下列关于骨骼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组成 B. 一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
C. 骨骼肌的肌腱主要由肌细胞组成 D. 骨骼肌通过肌腹附着在骨上
23、观察右边生物的形态结构图,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的细胞都有细胞壁
B. 甲、乙、丁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C. 丙图的 a 是该生物产生的种子 D. 丙和丁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24、从获得途径看,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 蜜蜂采蜜 B. 蜘蛛结网 C. 燕子筑巢 D. 老马识途
25、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不同月龄的小鼠为实验对象,开展“小鼠走迷宫取食”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 记录的数据如图。由图可知:
A. 小鼠月龄越小,学习能力越强 B. 小鼠用时越长,学习能力越强
C. 随着研究实验次数的增多,小鼠用时越短
D. 每次实验中的试错次数越少,小鼠用时越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空格 1 分,[ ] 为 1 分,共 50 分。)
26、(4 分)阅读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鸟类学家廷伯根对黑头鸥习性的早期观察中,发现一个现象:雏鸥孵出不久,双亲便把蛋壳残 片用喙捡起,飞到远离鸟巢的地方将其扔掉。廷伯根做过一探究实验:把很多黑头鸥的蛋分散放在 养鸥场外的沙滩上,其中一半蛋保持自然色(即蛋壳外表面的杂色),一半蛋都被涂上醒目的白色(即 蛋壳内表面的颜色);从隐蔽处观察数日,记录乌鸦和银鸥对 2 种蛋的捕食率。最终观察到 69 枚白 色蛋被取食 43 枚,而同样数量的杂色蛋只被取食了 13 枚。
( ) (1) 文中划线部分描述的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 ) (2) 该实验结果是醒目的白色蛋壳可能增加鸟蛋被捕食机率。 ( ) (3) 黑头鸥的这种行为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 ) (4) 黑头鸥的这种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7、(7 分)下图一为长骨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来回答问题:
(1)如果某人的长骨需要进行手术,作为医生应该尽量不能损伤[ ] ,因为此结构 上有 ,对骨具有修复作用;此结构上还有 ,能提供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在骨干内侧和骨骺端的[ 4 ] 内终生具有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3)人的骨质坚硬,是因为骨质中的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 , 它使骨具有 。
28、(5 分)随着共享单车的投放,绿色环保的骑车出行又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
(1)蹬踩单车,需要运动系统的 、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2)上图二是关节模式图,关节的结构与其灵活性和牢固性相适应:
关节灵活,是因为[ ] 内有少量滑液和关节面的表面有光滑的[ ]
从而减少了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关节牢固,是因为[ ] 把相邻的两骨联系起来,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 有 ,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29、(7 分)下图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形态结构图,请分析回答:
(1)鱼类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与这相关的结构是[ ]。
(2)鸟类的[ 4 ]前肢进化成了翼,可飞行。 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3)人体的运动大多数是以骨为杠杆,以[ 6 ]为 ,以 [ 5 ] 的收缩为动力形成 的。
(4)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动物的运 动有利于动物的 ,有利于生殖和种族繁衍。
30、(4 分)《中国自然观察 2016》评估了近 15 年间 1085 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 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 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改变 和丧失。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 。
(2)保护濒危物种应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 多样性三个层面
采取措施。
(3) “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4) 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请举一 例)。
31、(7 分)图甲是精准扶贫中某乡镇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乙是某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在该生 态系统周边进行野外调查后绘制的部分食物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农作物属 于_ ,图乙中缺少的成分是 。
(2)图乙中鹰和蛇的关系是 ,最短的一条食物链为: 。
(3)沼气池中 等通过发酵分解粪便和秸秆中的 产生沼气(主要成分是 甲烷),可做燃料或用于照明、发电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8 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 酿酒、做面包时,离不开图中的[ ]生物。
(2) C 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C 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3) A 与 D 的细胞基本结构相比,A 的结构中没有 。D 通过 繁殖后代。 (4) 以上四类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填字母)。
(5) D (填“有”或“无”)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角色。
33、(8 分)流感可导致病毒性肺炎,肺部炎症会使肺的重量增加,从而增高“肺指数”。生物小组 研究苦茶提取物抑制 H9N2 亚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肺部感染的作用。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测定苦茶提取物对小鼠的毒性:
① 将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取 10 只。
② 连续灌胃 7 天,每天 2 次。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灌服等剂量不同浓度苦茶提取物。
③ 观察小鼠体征并记录小鼠死亡数据。如表 1。
实验组 对照组
苦茶提取物浓度 (mg/kg·d) 6 000 4 000 2 000 1 000 500 250 0
死亡率(%) 60 20 0 0 0 0 0
表 1
第二阶段:研究苦茶提取物对肺炎的抑制效果:
① 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试验药物组,每组 10 只。
② 除正常对照组外,另外两组小鼠以滴鼻方式感染 H9N2 亚型流感病毒。
③ 对试验药物组灌胃给药,其余组同时灌服生理盐水,每天 2 次。
④ 给药后 96 小时进行肺指数测定。记录如表 2。
组别 灌服物成分 肺指数(%)
A 正常对照组 生理盐水 0.71±0.06
B 病毒对照组 生理盐水 1.78±0.20
C 试验药物组 苦茶提取物浓度 (mg/kg·d) 2 000 1.26±0.18
1 000 1.13±0.12
500 1.32±0.13
250 1.83±0.29
请作答:
表 2
(1) 第一阶段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变量为 。
(2)第一阶段实验数据可知,若选取浓度为 5000mg/kg·d 的苦茶提取液是否可以用于下一步实验?
。原因是 。
(3) 为判断药效,须将 C 组与 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填“A”或“B”)。
(4) 第二阶段设置多种浓度的苦茶提取物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5) 据表 2 所知,浓度为 mg/kg·d 的苦茶提取物对小鼠 H9N2 亚型流感病毒肺炎的抑 制效果最好。若要探究“是否有效果更为显著的苦茶提取物浓度?”,可在该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针 对浓度范围在 500~ mg/kg·d 的苦茶提取物设置不同浓度进行实验。
(6) 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苦茶提取物对小鼠的 H9N2 亚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抑制作用。该浓度能 否直接运用于人的治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合统练
八年级生物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D B B A B D C C A D B
题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A B A D C B B A D C
二、非选择题: (每空格1分,[ ]____为1分,共50分 )
26、(4分) (1)× (2)√ (3)× (4)√
27、(7分) (1)[ 2 ]骨膜 成骨细胞 血管 (2)骨松质
(3)钙盐 骨胶蛋白 (柔)韧性(或“弹性”)
28、(5分) (1)骨
(2)[ ③ ]关节腔 [ ⑤ ]关节软骨 [ ② ]关节囊 韧带
29、(7分) (1)游泳 [ 3 ] (2)鼓翼飞行(或“鼓翼”)
(3)支点 骨骼肌(或“肌肉”) (4)适应 生存
30、(4分) (1)变差 (2)遗传(基因)
(3)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4)宣传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合理可得分)
31(7分)(1)太阳能(或“光能”) 生产者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捕食和竞争 农作物→鼠→鹰 (3)(产)甲烷细菌 有机物
32、(8分)(1) [ B ] (2)遗传物质 寄生
(3)成形的细胞核 孢子 (4)A、B
(5)无 分解者
33、(8分)
(1)苦茶提取物浓度
(2)不可以 该浓度的苦茶提取液会使小鼠死亡率提高(或“小鼠可能会死”;或“浓度太高”) (意思相近可得分)
(3)B
(4)选取苦茶提取物的最佳浓度(或“比较不同浓度苦茶提取物对肺炎的抑制效果”)(意思相近可得分)
(5)1000 2000
(6)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