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20章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20章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23 16:0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中的第2节教学内容,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引导学生探索遗传和变异现象背后的实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由于本节课需要落实的事实性知识内容比较多,相关名词和专业术语比较抽象,且课本中描述相对简单,会使学生理解困难。其中重点内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以及三者的位置、数量关系是后面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是学习遗传规律的前提,学生定要理解掌握。
二、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尽管对遗传学知识掌握较浅,但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相关概念有所了解,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利于开展本节知识的教学。同时,由于相关概念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对此,可适当提供学习支架,用一些能够在实际中确切感受到的事物替代抽象概念,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本节概念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简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3)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课视频,清晰明了地对本节概念系统性地学习,区分掌握概念知识。
(2)通过制作概念模型加深对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理解,提升动手能力。
(3)通过掌握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比较人的两种不同的细胞,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看微课时,体会在梳理知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合作分析,正确构建概念体系,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3)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突破措施
1、通过微课的形式将知识点集中,把内容具体化,突出主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动手制作概念模型,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实物,更直观地展现抽象概念,让学生加深印象。
3、小组制作概念图,使学生更容易理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任务一:猜一猜 (导入新课) 展示任务一:猜一猜,PPT上有四张小朋友和爸爸的头像照片,让学生猜猜四位小朋友的爸爸分别是谁? 猜出四位小朋友的爸爸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遗传的概念,提出“与遗传有关的结构和物质有哪些呢”的问题,导出课题并板书 回忆遗传的概念,思考与遗传有关的结构和物质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带着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任务二:利用微课视频梳理本节重要概念 播放自制微课视频前半段,并强调需要通过微课视频完成的两点内容:1、记录视频中出现的与遗传有关的重要概念。2、观看视频后,完成导学案任务二填空练习。 认真仔细地观看微课视频,记录视频中出现的与遗传有关的重要概念,并梳理清楚概念本身的意义,思考概念之间的关系,完成练习 视频教学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微课视频知识点集中,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比较良好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说出相关重要概念,并引导学生按照“结构”和“物质”将这些概念分为两类 说出相关重要概念(细胞核、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性状),并把概念分为“结构”和“物质”两类 为后面描述概念之间的关系作铺垫,使学生后面掌握概念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容易
引导学生回到课本,了解“基因组”概念 回到课本,了解“基因组”概念 让学生知道在学习中以课本为支撑的重要性
任务三:制作核心概念模型 指导学生利用卡纸、扭扭棒、吸管、透明胶布、小剪刀等用具制作包含细胞核、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的概念模型,提出两点要求:(1)说出每个材料所代表的的结构或物质。(2)所做模型要展示出概念的特点及概念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概念模型,并上台展示解说 1、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动手的能力。 2、采用概念模型制作来外显所学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学生上台展示解说,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任务四:总结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总结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完成导学案任务四的内容 通过完成学案任务四的内容,总结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 让学生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理清楚三个概念
让学生说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说出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继续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跟着微课视频一起总结 跟着微课总结三者的关系,核对自己的总结是否正确
任务五:阅读课本,解决疑问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最后三段内容,提出需解决的三个问题:(1)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2)你的骨骼和骨骼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两种细胞一样吗?为什么?(3)性状表现是由什么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要求阅读,自主解决三个问题 加深学生对前面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也较容易从课本中找到三个问题的答案
任务六:小组构建概念图 小结本节知识,用箭头将重要概念(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连接起来并用文字表示出他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一张大的白纸及概念卡片完成概念图,并按要求表示出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上台展示 用概念图的形式总结,将学生内隐知识转换为有组织的知识资源,便于学生再次强化概念,对本节知识作总结
(
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和动手、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 (
阅读课本,解决疑问,加深理解
) (
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理清楚三个概念
) (
自主总结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 (
将内隐知识转换为有组织的知识资源
,再次强化概念,对本节知识作总结
) (
自主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加深理解
) (
制作概念模型
) (
知识点集中,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
微课视频,梳理重要概念
) (
帮小朋友找爸爸
)七、教学流程示意图
(
导入,激发兴趣
)
(
小组构建概念图
)
八、板书内容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构 物质
细胞核 DNA
染色体 蛋白质
基因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概念教学、模型教学为主导思路的一节课,这种教学思路的课堂较难把控,加之概念相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这又增加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难度。本堂课采用了微课视频集中梳理概念、学生手工制作概念模型、制作概念图等方式,抛开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味枯燥地灌输概念,转而将抽象概念直观化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概念。学生在完成概念模型和概念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思路清晰,动手能力比较强,能比较准确地表示出各概念本身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表现充分说明了模型教学法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学习概念知识,进而理解概念知识,最终掌握概念知识。如果时间宽裕,“基因控制性状”这一知识点还可再增加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另外,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效率提升和教学方式多样化,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本身带来的的弊端,比如手机与电脑端的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极其不稳定,最终导致依赖该技术分享的部分不能照常进行,使得分享形式不能多样化。如何更好地使用现代科技来提升教学效率和增加教育方式多元化,值得我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