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题型强化训练】浙教版7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实验、解答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章末题型强化训练】浙教版7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实验、解答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3 19: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实验、解答题
一、走近科学实验室
1.(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实验时,即便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有时也会发生意外,这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并立即向老师报告,试把下面发生的意外跟应变方法配对。
A.手指烫伤 ①用蒸馏水冲洗
B.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 ②用蓝油烃涂抹
C.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 ③用灭火器扑灭
D.实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 ④用湿抹布扑盖
E.酒精洒到桌面上小范围起火 ⑤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实验时,即便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有时也会发生意外,这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并立即向老师报告,试把下面发生的意外跟应变方法配对。
A.手指烫伤 ①用蒸馏水冲洗
B.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 ②用蓝油烃涂抹
C.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 ③用灭火器扑灭
D.实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 ④用湿抹布扑盖
E.酒精洒到桌面上小范围起火 ⑤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3.(2020七上·南浔期末)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 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各自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的问题质疑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较多。老师提示: 酒精灯加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2018七上·丽水期中)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示意图,该图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2)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 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由下表得出结论: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3)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
(4)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________;②________。
5.请你仔细观察如图实验基本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1)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请指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二、科学观察
6.(2020七上·诸暨期末)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STEM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
[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秒表。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假设一: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面材料有关;
假设二: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面面积有关;
假设三: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收集证据]如图,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 降落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
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
[得出结论]
⑴分析比较 (填组别)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伞面材料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面积有关。
⑵分析比较1、2组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 。
7.(2020七上·吴兴期末)警察常常利用罪犯遗留下来的脚印来得出罪犯所穿鞋的尺码,从而计算出罪犯的身高。小明对此非常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小明分别测量了家中几位亲属的身高以及他们的脚长并记录;②比较两者之间的数据。
测量对象 身高(cm) 脚长(cm)
我 169 25
表弟 168 25
爸爸 170 26
妈妈 158 23
表妹 135 21.5
(1)从上述的表格中,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什么?________。
(2)小明的同学对此实验结果有所质疑,你认为本实验中不严密的地方有哪些?(至少写出2点)________。
8.(2020七上·台州期末)电风扇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小柯发现电风扇背面风小,而正面 的风很大。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疑问:电风扇吹出的风是从 哪里来的?他找来丝带和浴帽,将电风扇档位调到最高,把丝 带悬起放在电风扇的正前方,他发现丝带高高飘起(如图)。然后他将浴帽罩住电风扇的背面和侧面,观察丝带是否还能飘起。
(1)他用浴帽罩住电风扇的背面和侧面,这样做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2)这里丝带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柯发现用浴帽罩住背面和侧面后,丝带飘起的角度变得很小。根据这个现象得出结论:电风扇吹出的风来自风扇的背面和侧面。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你对他有何建议? ________。
9.(2020七上·缙云期末)小李和小周分别买了一件厚度相同的毛料和棉料衣服,两人讨论“两件衣服是否有保暖效果?哪件保暖效果更好?”为了探究这些问题,他们决定设计一个实验,在相同环境中用相同的烧瓶装有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用各自等面积的布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手表测量两烧瓶水降低相同温度所花的时间。
(1)他们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 ________。
(2)修改方案后测得毛料和棉料的温度与时间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________(选填“毛料”或“棉料”)的保温性能较好。
两烧瓶中水的温度 T(℃)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0
毛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 t(min) 0 6 15 25 37 54 74 99 150
棉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 t(min) 0 10 25 40 57 77 102 130 150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时的室温为 ________℃。
(4)除了比较降低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长短之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________来判 断两种布料的保温性能。
10.(2020七上·苍南期中)为了探究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降落伞比赛中记录了具体数据。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次数 伞绳长(m) 伞的面积(m2 ) 伞降落的高度(m) 伞总质量(g) 伞滞留的时间(s)
1 1 0.5 3 20 3.67
2 1 1 3 20 5.80
3 1 1 3 30 4.91
4 1 1 3 20 5.81
5 1.5 1 3 20 5.83
6 1.5 1 6 20 9.24
(1)活动中除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2)分析次数________可知: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伞降落高度越高,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 。
(3)通过实验,小明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1.(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到楠溪江游玩,溪水清澈见底,溪底和河滩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鹅卵石。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滩上的树木都向流水方向倾斜(如图所示),小明猜想:这可能是溪水上涨,流水冲刷胡树木导致的。
(1).下列小明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支持他猜想的证据是 (可以多选)
A.河滩上的树木都是樟树 B.溪流中的鹅卵石有大有小
C.岸上的树木没有向流水方向倾斜 D.河滩的树下都是鹅卵石没有泥土
(2).小明想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你认为他选择调查的内容应该是 。
12.(2020七上·杭州期中)小西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干燥的水泥路上却很少看见,鼠妇喜欢在湿的环境中生活吗 小西开展了如下探究。

(1)查阅资料:鼠妇又称“灌虫”,它属于________(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灌虫亚目。
(2)作出假设:鼠妇喜欢湿的环境。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各放上一半湿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1 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干燥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________(选填“干燥”或“湿润“)的环境。
13.爬行动物是卵生动物,许多种爬行动物的卵发育成的个体是雄性还是雌性,与孵化时的环境温度有关。表中数据为不同发育温度下,部分爬行动物雄性个体出现的百分率。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 及雄 性比 (%) 密西西比鳄 0 0 0 10 20 50 100 100
红海龟 100 100 100 90 50 20 0 0
龟 0 10 60 100 6 30 0 0
绿草蜥 51 50 50 49 51 50 49 48
(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是________。
(2)以温度为横坐标、雌性比例为纵坐标绘出密西西比鳄的曲线图。
三、科学测量
14.(2020七上·余杭月考)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 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B. 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 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 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 读数都 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15.(2020七上·杭州月考)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多选)。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________ (填“a”“b”或“c”)。
16.(2020七上·杭州月考)
(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 ℃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Ⅰ.检查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
Ⅱ.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融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Ⅲ.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Ⅳ.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Ⅴ.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
17.(2020七上·普陀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球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实验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球,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球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球,用细线把铁球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
(2)根据右图量筒的具体读数,木块体积V为________cm3。(取整数)
(3)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________ 。(选填“偏小”或“偏大”)
18.(2020七上·新昌期中)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3)如图是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笔杆上,一共绕了31匝。请你帮他读出31匝的总长度为________cm,并根据上面的实验方法测量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 cm。
19.(2020七上·温岭期中)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⑴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C)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 (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 (cm) 5.1 5.2 5.1 m 5.2
⑵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________cm,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________(填:大、小、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
20.(2020七上·杭州期中)有一种特殊的游戏币(塑料物品,放入水中会浮于水面),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体积不规则,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林特别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与体积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法测游戏币的直径,你认为 是正确的。
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林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20厘米、3.21厘米、3.95厘米、3.20厘米、3.21厘米,你认为他应该记录的结果是 。小林进行多次测量的意义是 。
(2).在测量体积时他能选择的实验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游戏币若干、不同规格的量筒(都能放入游戏币),其中量筒的参数如下表,则最适合的量筒为 。
量筒A 量筒B 量筒C
量程/ml 500 250 250
分度值/ml 5 5 2
(3).实验步骤:
①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相捆绑,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为V2;
③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④将铁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适量水中,记下液面读数为V3;
请你帮助小林选择必要、合适的实验步骤并排序: , 则一枚游戏币的体积V币= 。
(4).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测量公认的标准量不同,待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②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以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③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21.(2020七上·杭州月考)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突发奇想,想测出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为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________ (填字母)实验测量是最没有必要的。
(2)小灯泡的体积是________。
(3)如果做D步骤时,该同学读数时是俯视的,实验结果将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影响”)
(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并说出理由________;
(5)你有其他测灯泡体积的方法吗 简略写出步骤.
22.(2021七上·西湖月考)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不准确,当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把它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104℃。问:
(1)当它指示的气温为33℃时,气温的实际值是多少?
(2)此温度计在什么温度时,可作为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23.(2020七上·余杭期末)实验桌上有一盒大头针,小金想知道这盒大头针的数目,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30枚大头针的质量为2.4g
②用天平测出所有大头针的质量为50g
③计算出大头针的数目
(1)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知道这盒大头针的数目是________个。
(2)实验步骤①中,小金把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其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4.(2020七上·温岭期中)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温度计,1个标准大气压下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长度为8cm,当玻璃泡放在的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28cm,
(1)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液柱伸长1cm,温度上升多少℃?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13cm,则现在温度为多少℃?
25.(2020七上·金华期中) 2020年10月1日,桐乡市“两河一湖”景观绿道全县贯通,河道两岸总长约20千米,市民可以沿北港河、康泾塘两岸,直接漫步至凤凰湖.夜晚的河边,有人赏景有人跑步,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其乐融融.国庆假期,小嘉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在河边步行,他好奇想要测量出自己步距的大小,而步距变化不大,这样就可以通过步距测的一段路程的长短,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上的一把“尺子”.
(1)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________.
(2)小嘉有5把刻度尺:①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②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③最小分度不是毫米的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尺子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刻度尺是________.
(3)小嘉测出自己的步距是0.65m,他在北港河边一共走了5000步,则小嘉走了多少路程?
四、科学探究
26.(2021七上·上城月考)一位渔民在舟山渔场捕到一条“大怪鱼“,它体长3.1米,背灰黑色,腹白色,头顶有肉刺。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伏,腹部有乳状突起,皮肤裸露。口腔内有牙齿,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后发现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等器官。心脏结构与人类相似,体内有幼体。你认为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1)提出问题:________
(2)建立假设:________
(3)收集资料:外形: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伏,腹部有乳状突起,皮肤裸露。口腔内有牙齿,头顶有一呼吸孔。生理结构: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等器官。
生殖方式: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
27.(2021七上·上城月考)某品牌洗手液声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明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溶液 每天喷10毫升 ①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 ②
实验结果 25条 38条
(1)完善实验过程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两组实验除是否喷洒________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3)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好处是________。
(4)假如小明的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应取他们的________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28.(2020七上·西湖期中)如下图一所示,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王飞同学发现蝗虫在休息时,胸腹部总是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王飞想:蝗虫的呼吸器官难道集中在胸腹部吗。于是,他进行了下列探究:
第一步:在草地上抓了6只生理状况相似的蝗虫,随机平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取6支相同规格的试管,装满水,分成两组。
第三步: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乙组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二所示)。

第四步:观察现象,记录蝗虫死亡的时间。
请分析以上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王飞的假设是________。
(2)为什么王飞每组用3只蝗虫进行实验而不是1只?答:________。
(3)王飞实验中所用蝗虫为什么要生理状况相似,试管的规格要相同?答:________。
(4)若发现到________的现象,则可以证明王飞的实验假设成立。
29.(2020七上·西湖期中)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0.(2020七上·杭州期中)小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小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你回答: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 来表示。
31.(2020七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
时间 蚱蜢状态 组别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对照组A 活跃 活跃 不活跃 大部分死亡
对照组B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对照组C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1)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________。
(2)设置C组的目的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大部分死亡的原因________。
3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发了一种能使老鼠“返老还童”的方法,把年轻鼠的血液注射到年老鼠的体内,后者出现“返老还童”的特征,这一突破性成果或许能给延缓大脑衰老的研究带来新的希望。下面 是某实验小组针对上述报道做的实验设计方案:
组别 A组 B组 C组
实验准备 分别抽取血型、大小相同的3月龄和18月龄健康鼠的血液若干毫升
实验材料 18月龄鼠 18月龄鼠 3月龄鼠
实验步骤 注射等量18月龄鼠血液 注射等量3月龄鼠血液 注射等量18月龄鼠血液
实验现象
(注:3月龄鼠为年轻鼠,18月龄鼠为年老鼠)
(1)要探究“年轻鼠的血液是否会对年老鼠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应选取________组作为对照实验。
(2)实验方案中的B和C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是因为________。
(3)请你根据题意,预测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的是________组。
(4)老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出生就具有的行为,是对生存环境的________。
33.(2018七上·长兴月考)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①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10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 ▲ ;
④实验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其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有关内容________。
(2)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________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3)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4.(2017七上·海宁月考)学校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对于同一个铅球怎样才能掷得更远。
猜想: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 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除此之外,你认为: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 示),它能使小球以 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 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 一定时,物体抛出 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⑵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2、3、4 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 θ为 时, 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答案解析部分
一、走近科学实验室
1.【答案】 A---2;B---1;C---5;D---3;E---4
2.【答案】
3.【答案】 (1)外焰;内焰(2)酒精灯的构造;灯芯的长短;酒精灯自身原因;酒精的浓度等
4.【答案】 (1)外焰;内焰(2)内焰(3)a(4)酒精浓度;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或灯芯的粗细;高温传感器放置的位置;空气的流动;高温传感器置于火焰中时间长短等)
5.【答案】 (1)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量筒;酒精灯;
(2)试管破裂;滴管被污染;试管炸裂;读数值小于实际体积;试管中液体溅出
二、科学观察
6.【答案】 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3、4;在伞面面积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材料有关
7.【答案】 (1)人的身高与脚长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身高约脚长的6-7倍)
(2)选取的样本太少,同一家族的样本缺乏普遍性,合理即可
8.【答案】 (1)风扇吹出的风来自背面和侧面
(2)通过丝带的飘动显示风的大小及方向(显示风即可)
(3)用不同型号(或不同档位)的风扇进行多次实验
9.【答案】 (1)没有设置对照组(2)棉料(3)20(4)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
10.【答案】 (1)刻度尺、秒表(2)5 和 6(3)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伞的高度,伞总质量,伞的面积有关,与伞绳长短无关。(写出高度越高,总质量越小,伞面积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且滞留时间与伞绳长短无关也给满分)
11.【答案】 (1)C、D(2)当地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或楠溪江水位变化情况等(合理即可)
12.【答案】 (1)无脊(2)土壤潮湿程度(3)湿
13.【答案】 (1)绿草蜥
(2)
三、科学测量
14.【答案】 (1)A(2)h=(D2 D1)/2n(3)A,B,C
15.【答案】 (1)乙(2)20cm3(3)A、B、C(4)c
16.【答案】 (1)BACEDF;偏大(2)50;25
17.【答案】 (1)A(2)15(3)偏小
18.【答案】 (1)A;C;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DBEC(或DEBC)(3)5.00;0.16
19.【答案】 5.2;降低;小;13
20.【答案】 (1)丁;3.21厘米;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2)量筒C(3)③④②;V币=(V2-V3)/n(4)①③
21.【答案】 (1)C(2)20(3)偏大(4)有影响;会导致无法测量或测量不准
(5)有。先把小灯泡放到量筒中,倒入细沙,当细沙刚好没过灯泡时读出此时的体积V1 , 将灯泡取出再读出细沙的体积V2 , 小灯泡的体积为:V1-V2
22.【答案】 (1)当它指示的气温为33℃时,根据得到:

解得:t=35.5℃。
(2)当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相同时,根据得到:
;
解得:t'=60℃。
23.【答案】 (1)625
(2)测量更方便,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24.【答案】 (1)由题意可知,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对应的液柱长度为8cm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对应液柱的长度为28cm,所以100℃对应的长度是20cm,由此可计算出每1cm对应的温度值:
, 所以液柱伸长1cm,温度上升5℃。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13cm,则现在温度为 :(13cm-8cm) × 5℃=25℃。
25.【答案】 (1)以变化不大且适中的步距走十米长的路程,记录下步数,十米除以步数所得长度为步距(2)②⑤(3)小嘉走的路程为:s=5000步×0.65米/步=3250米。
四、科学探究
26.【答案】 (1)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2)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3)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27.【答案】 (1)清水;数量(2)1%洗手液溶液(3)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4)平均值
28.【答案】 (1)蝗虫的呼吸器官集中在胸腹部(2)减少实验偶然性
(3)控制变量(4)甲组蝗虫没有死,乙组蝗虫死亡
29.【答案】 (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相同材质,布料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30.【答案】 (1)温度越低,蜂蜜粘性越强(2)B
31.【答案】 (1)大小相近 虫龄相同的健康蚱蜢(2)排除水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杏仁遇水产生有毒气体,对蚱蜢产生毒害作用
32.【答案】 (1)A、B(2)有两个变量(或变量不唯一)(3)B(4)适应
33.【答案】 (1)不处理(2)不具有(3)实验每组只用2只小白鼠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或没有进行重复实验)
34.【答案】 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高度有关(或可能与铅球的质量有关);1、2、5;射出仰角;速度;4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