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8年级上册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填空题
一、地球上的水
1.(2021八上·拱墅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
(2)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________;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________(填字母)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
(4)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较________(填“长”或“短”)。
2.(2021七下·奉化期末)根据如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我国的南水北调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环节是________(填序号)。
(2).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应用“雨水银行”新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主要影响的是________环节(填序号)。
3.分析下表有关地球水储量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种类 水储量 咸水 淡水
×1012米3 % ×1012米3 % ×1012米3 %
海洋水 1338000 96.538 1338000 99.041
冰川与永久积雪 24064. 1 1.7362 24064. 1 68.6973
地下水 23400 1.6883 12870 0.9527 10530 30.0606
永冻层中的冰 300 0.0216 300 0.8564
湖泊水 176.4 0.0127 85.4 0.0063 91 0.2598
土壤水 16.5 0.0012 16.5 0.0471
大气水 12.9 0.0009 12.9 0.0368.
沼泽水 11.47 0.0008 11. 47 0.0327
河流水 2.12 0. 0002 2.12 0.0061
生物水 1.12 0.0001 1.12 0.0032
总计 1385984.6 100 1350955.4 100 35029.2 100
(1)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
(3)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
(4)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说说你的理由。
4.分析下表有关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名称 大气水 河水 湖泊淡水 地下水 海洋水 冰川
更新周期 9 ~11天 11~18天 10~100年 100~1000年 约5000年 约10000年
(1)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冰川B.地下水C.河水D.海洋水
(2)有人说大气水被污染并不要紧,因为它的更新周期最短,只需9 -11天。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5.(2020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水循环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表示的环节:
①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和地球引力。
(4)根据水循环原理,说说如果某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____
二、水的组成
6.图示为一种电解水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能观察到A、B两支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其中A中生成的是________气,B中生成的是________气。证明B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该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其理由是________。
(2)通过水的电解,可推得水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_组成的。
7.读水电解过程的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个氢原子和________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电解后,产生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
8.(2021八下·台州开学考)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b管与电源________极相连产生气体。
(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________(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选填“H2”或“O2”)更难溶于水。
9.(2020八上·嘉兴期末)水是宝贵的资源,兴趣小组同学开展了有关水的研究。
(1)用喷雾加湿器工作时将水变成细小雾滴,并通过风送入房间,从而对空气进行加湿。该过程主要模拟了水循环中的________(选填下列各项的序号)。①水汽输送:②蒸发;③降水。
(2)如图甲中,一根竖直放置的环形管内注满水,内水有一个轻质小球。若在A处加热,则小球将________(选填“逆”或“顺”)时针随水运动。
(3)如图乙是水电解的示意图,通直源电一整时间后,在左侧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10.(2020八上·余杭期末)小金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b玻璃管中的气体是________;
(2)电解一段时间后,a、b管内聚集气体体积之比是,a:b=________;
(3)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请用“●”和“○”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画出微观图。
三、水的浮力
11.(2021八上·拱墅月考)小明在大海里学潜水,看到海里鱼儿口中吐出的小气泡在上升至水面的过程中(出水面前)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气泡受到的重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气泡的密度 , 受到海水的压强 , 受到海水的浮力 。
12.如图甲,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的改变方式为 (选填“升温”或“降温") ;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13.(2020八上·吴兴期末)疫情期间学校对每间教室都进行消毒,使用的消毒液为含氯的消毒液,比如84消毒液。
(1)通常的84消毒液含氯量为5%称为原液,消毒时都要对原液进行稀释使用。现需要配制10L消毒液,在稀释过程中,________质量不变。(“溶质”、“溶剂”或“溶液”)
(2)某同学用笔芯和图钉自制的密度计(图甲),想用它来粗测消毒液的密度,图乙中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________
14.(2020八上·西湖月考)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下悬挂一个小水桶,桶与水的总质量为5kg,用细线系一个质量为1.78kg的实心铜球,用手提细线上端将小球缓慢浸没在水中,使其在水中静止,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当铜球在水中静止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1 _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 N.(ρ铜=8.9x103kg/m3)
15.(2020八上·滨江月考)如图为A、B和C三个物体静止在甲乙丙三杯液体中的情形,三个容器是相同的。
(1)若A、B和C三个物体体积相同,甲、乙和丙是同种液体,则受到重力最大的物体是________(选填“A”、“B”或“C”)。
(2)若A、B和C是三个相同的物体,则甲、乙和丙三杯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若将A、B和C三个物体都从容器中取出(忽略带出液体的质量),则三个容器底部压强减小量________(选填“甲最多”、“乙最多”、“丙最多”或“一样多”)。
16.(2020八上·滨江期中)把边长L=0.5m、密度ρA=0.6×103kg/m的正方体A放入底面积为S=1m2的柱形盛水容器中,如图甲所示。将物块B轻放在A的上面,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0.01m,如图乙所示,则物块B的质量为 kg。
17.(2020八上·拱墅期中)如图,一个底面积是10-2m2、高是0.1m的烧杯,内装有1kg的水,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将一个体积是2×10-4m3的小球轻轻地放入水中,小球静止时容器中有0.1kg水溢出,则小球放入容器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__Pa,小球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18.(2020八上·兰溪期中)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的水,把一个橡皮泥做的小船放入乙中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先将甲放到台称上后读出台秤的示数,取下甲,再将乙放入台秤上,台秤示数与第一次读数相比,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将小船取出后,捏成球状,再放入水中,橡皮泥下沉,与小船漂浮状态时相比,水面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不考滤小船取出时手带出的水分)
19.(2020九下·绍兴月考)有一质量m=0.2kg,容积V=2×10-3m3 , 横截面积S=5×10-3m 的圆筒形薄壁容器B(壁厚忽略不计),现注入体积为 V的某种液体A后,将其封闭放入水中,且保持竖直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3.6×103Pa,(容器B内空气质量不计)则:
(1)液体A的密度为________;
(2)若要使容器B恰好竖直悬浮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注入液体A的w体积为________。
20.(2019八上·天台月考)盘秤上放一只盛有足量水的大烧杯(水未加满),盘秤的示数为10牛顿,现将一个5牛顿的木块用细绳吊在弹簧秤下,慢慢放入水中(水不溢出),当弹簧秤的示数是3.5牛时,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盘秤的示数是________ N。
21.(2019八上·杭州月考)科技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浮力秤.他们找来一个瓶身为柱状体的空饮料瓶,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系一块质量适的石块,然后将其倒置在水桶里,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投入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经测量,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横截面积为12cm2(忽略塑料瓶厚度),当浮力秤中不放被测物体时,水面所对位置为零刻度,如上页图所示。(g取10N/kg)
(1)如图所示,浮力秤静止时,浮力秤所受的重力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其所受的浮力。
(2)浮力秤下悬挂的石块的作用是________。
(3)如果浮力秤柱状体的最大刻度是4cm,那么浮力秤所测的质量的最大值是________g。
(4)这种浮力秤的质量刻度是均匀的吗?答: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
四、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22.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根据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2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1)海水在装置内受热后,会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而在此过程中,水的组成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装置内的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概念图能清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________。
(2)将5g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g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方法是________。
25.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水中,搅拌;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_。
26.(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图是一个概念图,概念图在整理知识时是十分有用的。请在图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请根据图中内容,①处应该填写________。
(2)请将下列物质牛奶、钡餐、肥皂水、泥水填入图中②处为________,
③处为________。
27.(2020八上·新昌月考)请你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生活中的问题。
(1)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梳头后头发带_______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
(2)夏天的鱼塘里,常常出现鱼缺氧而“浮头”的现象,夏天水中缺氧的原因是________。
(3)①花生油 ②食盐 ③面粉 ④白醋 它们都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性(填“均一”或“稳定”)
28.(2020·温州模拟)秀秀为了比较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探究。已知汽油、碘、水之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第一步操作后秀秀发现碘粒几乎没有变化。
(1)请判断图乙中淡黄色的液体是否是饱和溶液,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图丁中上层紫红色溶液的溶剂是________。
(3)分析整个实验过程,山山认为本实验没有控制溶剂的质量相等,无法得到结论,秀秀认为仍可得出“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的结论,秀秀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 。
五、物质的溶解
29.(2021七下·海曙期末)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O 20 40 60 80
溶解度 g 13.3 31.6 63.9 110 169
(1)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1)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没有固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
A.冰 B.硝酸铵 C.干冰 D.氢氧化钠
30.(2020八上·杭州期中)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 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________100 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100g 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体积是________ mL。(保留到0.1)。
31.(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表是硝酸钾、 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硝酸钾 13.3 20.9 32 45.8 64 85.5
氧化钙 35.7 35.8 36 36.3 36.6 37
温度/℃ 60 70 80 90 100
硝酸钾 110 138 169 202 246
氯化钠 37.7 37.8 38.4 39 39.8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2)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克。
(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氧化钠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4)对(3)中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I.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II.剩余溶液一定是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IV.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硝酸钾
(5)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克硝酸钾、18克氯化钠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克水中。改变温度使硝酸钾析出,氯化钠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32.(2020八上·余杭月考)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________。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上________ 。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3.(2021·金华模拟)在室温条件下,对100毫升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2)乙溶液在加50毫升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增大的有________。
①溶液的体积 ②溶解度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质质量
34.(2021·金华模拟)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各盛有100mL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图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乙物质,溶液质量 (填“不变”、“增大”或“无法确定”)
35.(2021七下·北仑期中)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________方法。
(3)请写出一种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
(4)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六、物资的分离提纯与环保
36.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净化装置,实验时他设计了如下表格。
水体指标 水中漂浮物 水体的浑浊度 食盐含量 …
净化前
净化后
(1)利用该装置净化水后,表中三项水体指标在净化前后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 。
(2)你认为经过该装置得到的水能否直接饮用 ?请说明理由。
37.如图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是将________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2)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3)实验中,漏斗的________应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应轻靠________层滤纸处,其作用是________ 。
(4)漏斗中的液面应________(选填"高"或“低" )于滤纸边缘。
(5)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写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 :________。
38.水样(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氧酸杀菌。氯气溶于水后可生成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
(1)在步骤A中,加人明矾以形成黏性絮状物,泥沙、细菌和其他微粒都黏附到明矾上,明矾因此被称为________ 。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________。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___。
(3)步骤C称为________。
(4)经过步骤A、B、C、D得到的自来水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9.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已知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克) 35.7 35.8 36 36.6 37.3 38.4 39.8
纯碱(克) 7.1 12.5 21.5 38.8 … 43.9
(1)冬天常有大量某种晶体在湖底析出,夏天则几乎没有该晶体出现,试判断这种晶体为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2)若人们想从湖中捞到氯化钠晶体,最好选在________(选填“冬季”或“夏季"),其理由是________。
40.(2021八下·台州开学考)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⑥表示 。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 (选填序号)施加影响。
(2).如图乙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 。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如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 (选填字母)。
A. ②⑤⑥⑦ B. ①③④⑦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⑤⑦
41.为了比较活性炭和石英砂对泥水的过滤效果,小东选用的实验器材有:两个相同的下端带有漏水小孔的透明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活性炭、锰砂、石英砂、鹅卵石四种过滤材料。在甲容器里依次装入活性炭、石英砂、锰砂、鹅卵石四种过滤材料,每种材料的厚度均为3cm,如图甲所示。在乙容器里依次装入石英砂、锰砂、鹅卵石三种过滤材料,每种材料的厚度均为3cm,如图乙所示。把摇晃均匀的一瓶泥水分成相等的两份,分别缓慢全部倒入甲、乙两容器中,发现经甲容器过滤后的泥水比经乙容器过滤后的泥水透明程度高。于是小东得出了结论:活性炭对泥水的过滤效果比石英砂对泥水的过滤效果好。
(1)请写出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步骤:________。
42.(2020八上·杭州月考)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同学们用图A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在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
是________,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2)图B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_______和吸附。
(3)下列为净化水的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A.吸附 B.蒸馏 C.过滤 D.静置沉淀
(4)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如图C所示,其中为了使水中悬浮杂质沉降,可在净水池中加入适量明矾作凝聚剂,其作用是________。
43.(2020八上·台州月考)小强同学将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然后进行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__。
(2)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时,向过滤器内倾注液体时,玻璃棒应 (填序号)。
A.插入过滤器中心
B.下端靠住过滤器内任意位置
C.下端靠住过滤器内三层滤纸一边
(3)过滤后,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小强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小强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地球上的水
1.【答案】 (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2)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辐射;地心引力(3)M(4)短
2.【答案】 (1)⑤(2)⑦
3.【答案】 (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2)海洋水;地下水(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答案】 (1)C
(2)不同意。如果大气水被污染,污染物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5.【答案】 (1)降水;水汽输送;蒸腾;地表径流(2)D(3)太阳辐射(4)植被破坏
二、水的组成
6.【答案】 (1)2:1;氢;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人气体中,若复燃则为氧气;水 氢气+氧气;化学;有新物质生成(2)氢;氧
7.【答案】 (1)2;1(2)2:1(3)水分子(或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或原子)
8.【答案】 (1)正(2)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H2
9.【答案】 (1)①(2)逆(3)氧气
10.【答案】 (1)氢气(2)1:2(3)
三、水的浮力
11.【答案】 不变;变小;变小;变大
12.【答案】 降温;减小
13.【答案】 (1)溶质(2)C
14.【答案】 2;52
15.【答案】 (1)C(2)乙;一样
16.【答案】 7.5
17.【答案】 1000;0.5×103
18.【答案】 不变;下降
19.【答案】 (1)2.4x103kg/m3(2)750cm3
20.【答案】 1.5;11.5
21.【答案】 (1)等于(2)可以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3)48
(4)均匀;浮秤放入物体漂浮时,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F浮=G,即:ρ水gSh=mg,可得: h=m/ρ水Sh,∵ρ水、π、r为定值,∴h与m成正比,即该浮力秤质量的制度是均匀的
四、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22.【答案】 (1)碘;汽油(2)下层颜色较深,上层较浅;甲
23.【答案】 (1)汽化;不会(2)不变
24.【答案】 (1)溶剂(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25.【答案】 ②④⑤⑧⑨;⑥⑦;③
26.【答案】 (1)碘(2)钡餐、泥水;牛奶、肥皂水
27.【答案】 (1)同(2)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②④;①(4)均一
28.【答案】 (1)饱和溶液,充分振荡后底部有固体剩余(2)汽油(3)3g 的汽油比5g的水溶解更多的碘
五、物质的溶解
29.【答案】 (1)饱和(2)D
30.【答案】 (1)增大;减小(2)等于(3)210.5
31.【答案】 (1)氯化钠(2)45.8(3)降温结晶(4)I,IV(5)20℃≤T℃<70℃
32.【答案】 (1)不饱和(2)15g(3)甲<乙<丙=丁(或丁=丙>乙>甲)(4)增大
33.【答案】 (1)甲(2)①③
34.【答案】 降低温度;增大
35.【答案】 (1)37.3(2)蒸发结晶(3)降温(或加溶质或蒸发溶剂)(4)40.1%
六、物资的分离提纯与环保
36.【答案】 (1)水中漂浮物、水体的浑浊度
(2)不能。因为这样得到的水中含有微生物,还可能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
37.【答案】 (1)不溶于液体的固体(2)铁架台;漏斗(3)末端(尖端);三;引流(4)低
(5)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8.【答案】 (1)凝聚剂;沉淀法(2)D(3)过滤(4)混合物
39.【答案】 (1)纯碱;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冬天温度低,它从湖水中大量析出
(2)夏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
40.【答案】 (1)地下径流;⑤
(2)随着纬度的增大,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减少(合理即可)(3)D
41.【答案】 (1)甲容器中活性炭上面的过滤材料与乙容器中石英砂上面的过滤材料不同
(2)将甲、乙两容器清空后,在甲容器中依次放入活性炭、锰砂、鹅卵石,材料厚度均为3cm,在乙容器中依次装入石英砂、锰砂、鹅卵石,材料厚度均为3cm
42.【答案】 (1)氢气;水→通电氢气+氧气(2)过滤(3)B
(4)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
43.【答案】 (1)吸附杂质(2)C(3)否;含有可溶性杂质;蒸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