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联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联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3 14:32:45

文档简介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等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刑法逐步臻于完善 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D.血缘与政治联系紧密
【答案】D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根据“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被视为罪大恶极”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强调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的相结台,把违背宗法血缘关系的当成罪大恶极,D项正确;
完善的说法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完善,排除A项;
儒家是春秋时期创立的,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分封建,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周的政治,解答本题“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等犯罪种类“被视为罪大恶极,结合宗法制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了(  )
A.儒学无法适应时代潮流 B.墨家更符合君主集权的需要
C.墨家思想讲求实际功利 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墨家主张安定天下,积累财富,繁庶人口,废除不实际的礼乐制度,说明墨家主张具有衫色彩,强调功利主义,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儒学,排除A项;
墨家不主张集权,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墨家思想观点,解答本题材料 “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 “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3.(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丝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下列项中有关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
②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几种起绒锦,织成的花纹有立体感,层次分明
③唐代中期后,官营丝织业作坊兴起
④元代丝绸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音蚕技术,而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草发现几种起绒锦,织成的花纹有立体感,层次分明是我国丝织技术高超的体现,故①②正确;
唐代中期后,私营丝织业作坊兴起,③错误;
元代丝绸不可能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④错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的手工业,属于单选组合题,解答本题需学生理清中国古代手工业德发展演变情况,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唐朝法律规定,每丁男受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传承、买卖。口分田不得买卖,受田人死亡之后须归还朝廷。同时,即便是符合买卖条件的土地,统治者也规定了严格的买卖程序。唐朝如此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维护土地公有 D.巩固封建统治
【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每男丁受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口分田不得买卖,受田人死亡之后需归还朝廷”,“即便是符合买卖条件的土地,统治者也规定了严格的买卖程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经济地位不稳定,唐朝的“口分田”有利于保证农民在土地上进行耕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故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D选项正确;
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但不是根本目的,故A选项排除;
调动积极性市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故B选项排除。
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并不是为了维护土地公有,故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根本目的”。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关于指南针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战国时期磁石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
②汉代科学家王充在《论衡》中介绍了司南的形状
③在14世纪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④北宋《梦粱录》中写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 ① 战国时期磁石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
② 汉代科学家王充在《论衡》中介绍了司南的形状;指南针大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过阿拉伯传入欧洲, ③ 错误;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不是北宋, ④ 错误,综上,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进行分析。侧重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6.(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有历史学家认为,元代在地方推行的行中书省是中央宰相府的派出机构,所以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行省长官是中央外派的宰相。这说明(  )
A.行省制与郡县制有本质区别 B.元朝地方全部由中书省直辖
C.行省长官拥有较大权力 D.行省不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答案】C
【知识点】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以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行省长官是中央外派的宰相”可得出,行省长官有较大的权力,相当于外派的宰相,C项正确;
行省与郡县制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没有本质区别,排除A项;
中书省直辖的是腹里,排除B项:
行省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所以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行省长官是中央外派的宰相”。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下列关于八达岭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安德馨等爱国官兵在此抗战殉国
B.八达岭隧道采用新式气压沉箱法
C.八达岭长城是秦长城的重要代表
D.詹天佑在此设计“人”字形铁路
【答案】D
【知识点】中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八达岭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他亲率工程队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故D项正确;
1933年,安德馨等爱国官兵在榆关(山海关)抗战中壮烈牺牲,故A项错误;
1894年詹天佑首次在我国铁路中使用新式气压沉箱法修建滦河铁桥桥墩基础成功,解决了英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因滦河洪水季节水流冲毁打桩而形成的施工床难问题,故B项错误;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八达岭长城”,结合八达岭长城的地位和特点以及选项中史实发生的事件分析。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北京故宫是著名的文化遗产,下列有关故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称
②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③畅音阁与德和园大戏台同属清代三大戏楼
④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侧,呈“品”字形,分为前后两殿,中间有穿堂贯通相连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故宫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称,故 ① 正确;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故 ② 错误;
清代有三大戏楼颇具声名,它们是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故宫博物院内畅音阁大戏楼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清音阁大戏楼,故 ③ 正确;
养心殿建筑平面呈工字形,故 ④ 错误,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故宫的地位、建筑内容和特点以及修建的时间。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9.(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1872年华侨商陈启源自海外归来,1873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材料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①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 ②采用机器生产方式比较普遍
③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 ④产品控制欧美市场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72年华侨商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根据材料“1873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绷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可得出继昌隆缬丝厂使用机器生产,但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采用机器生产方式比较普遍。根据材料”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品控制欧美市场, ①②④ 符台题意,B项符台题意;
根据材料可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之一是来自海外华侨, ③ 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
D项内容不完整,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1872年华侨商陈启源自海外归来“、“1873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绷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0.(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图所示为某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该条约的签字国不包括(  )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A.奥匈帝国 B.比利时 C.西班牙 D.葡萄牙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材料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可判断该条约为《辛丑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签字国为英、法、德、俄、美、日、意、奥,荷、比、西。没有葡萄牙,故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辛丑条约》内容及签字国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对史实的识记能力。
11.(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中某一事件标志着以“军事对峙”和“相互隔绝”为特征的两岸关系,开始进入以“三通四流”(四流指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和“对话协商”为特征的两岸关系新阶段。该事件发生在(  )
A.1979年 B.1981年 C.1992年 D.2008年
【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某一事件标志着以'军事对峙’和'相互隔绝’为特征的两岸关系,开始进入以三通四流’(四流指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和'对话协商'为特征的两岸关系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等,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故A项正确;
1981年海峡两岸关系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故B项错误;
1992年“九二共识”的达成,推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故C项错误;
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某一事件标志着以'军事对峙'和'相互隔绝’为特征的两岸关系,开始进入以三通四流’(四流指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和对话协商’为特征的两岸关系新阶段”,结合《告台湾同胞书》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分析,同时并正确把握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只有集体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方向的观点。包产到户后农民手里有了富余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成货币购买其他商品;自主经营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这反映了(  )
A.农业生产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
C.农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
D.农村改革使市场经济呼之欲出
【答案】D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包产到户后农民手里有了富余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成货币购买其他商品;自主经营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可以看出,不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还是乡镇企业的改革,都会带动市场的发展,因此反映出农村改革使市场经济呼之欲出,D项正确;
材料强调农村改革与市场的关系,排除A项;
土地所有制没变,排除B项;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城市,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包产到户后农民手里有了富余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成货币购买其他商品;自主经营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3.(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这首网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
A.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该主张
B.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香港的回归是该主张的首次实践,标志着在中国的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可得出“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践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B正确;
“一国两制”并不是在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的,A排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排除;
澳门回归标志着在中国的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考查了学生对材料“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的正确解读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4.(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关于改革开放说法正确的是(  )
A.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组,开始了农村改革的尝试
B.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深圳、珠海、广州、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C.1984年,中共中中央决定开放大连、天津、青岛、宁波、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1985年相继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的过程是,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一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一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C项正确,排除BD项;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不是到组,排除A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改革开放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5.(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普罗塔格拉的弟子伊索克拉底是雅典著名的教育者及演说辞作家,他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宣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并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意见,通过歌颂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述神话。由此可知,他(  )
A.是《荷马史诗》的真正作者 B.忽视了人的道德建设
C.摆脱了原始神权的影响 D.重建了自我心目中的文化传统
【答案】D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他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宣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并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章几,通过学频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未神话“可得出伊索克拉底强调羊德的作用重新塑造了自我心中的文化传统,即强调美德的作用,D项正确,排除B项;
A项不符台史实,排除A项;
他仍然受到原始神权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文主义精神,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他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宣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并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章几,通过学频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未神话“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6.(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人们向往和平的表现。奥运会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运会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源头是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
②最初的奥林匹亚运动项目很少,仅限于跑步,赛期仅一天
③古希腊人崇拜英雄,所以每个项目的优胜者只设冠亚军
④奥林匹亚竞技会逐渐扩展成为全希腊的盛会,赛期也延长为五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最初的奥林匹亚运动项目很少。仅限于跑步,赛期仅一天,奥林匹亚竟技会逐渐扩展成为全希腊的盛会,赛期也延长为五天,故①②④正确;
古希腊人崇拜英雄,但不是每个项目的优胜者只设冠亚军的说法错误,排除③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现代奥林四克运动会的源头是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钱乘旦主编的《英国通史》中说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对材料解读不合理的是(  )
A.“合理性”是指符合英国政治发展的传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王权专制的弊端
B.“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崛起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C.1832年议会改革有工人阶级参加,扩大了工人阶级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D.1832年改革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是基于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力而进行的改革工人阶级并没有获利实际的参政权和选举权,C项错误,符合题意;
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结合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8.(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图是欧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受益者 ②B国最早发生启蒙运动
③C国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④D国是宗教改革的起始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A是英国,B是法国, C是意大利,D是德国。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是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是新航路开辟的受益者,故 ① 正确;
启蒙运动首先兴起是在英国,故 ② 错误;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故 ③ 正确;
宗教改革的起始地是德国,故 ④ 正确,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断出图示中ABCD的国家,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宗教改革的起始地以及启蒙运动的兴起国家解答。
19.(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而且还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对材料相关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
A.“参议员每州两名”体现了小州的利益诉求
B.“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是美国南北方利益妥协的结果
C.三权分立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D.材料体现了浓浓的种族歧视色彩
【答案】B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是美国大州与小州利益妥协的结果,而不是南北,B项错误,符合题意;
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0.(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他宣传非暴力学说(源于信奉仁爱、不杀生的印度教),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 由此可知甘地及其所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能够发动人民大众是因其思想受印度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影响
B.在运动中的印度人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C.“祈祷取代了枪炮”,甘地始终谴责群众以暴力的方式斗争
D.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并领导印度人民最终实现了印度独立
【答案】A
【知识点】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解析】【分析】根据“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可以看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能够发动人民大众是因其思想受印度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影响,A项正确;
印度人民在运动期间还是有暴力的,排除B项;
“始终”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甘地并没有领导印度人民最终实现了印度独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考生可结合材料“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进行分析。侧重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1.(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自然有不少有识之士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着。但这种“和平主义”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解读,他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这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的和平。下列有关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
②“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爱因斯坦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
③“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英法对德国宣而不战
④“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的“和平主义”“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爱因斯坦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英法对德国宣而不战。“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①②③④ D项正确,综上,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反战和平运动,考生可结合材料“和平主义”“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进行分析。侧重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22.(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二战后的20多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30年”的说法;即便落在其他国家后面的英国,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这一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普遍采用新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
C.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改革
D.多市场,少政府的政策导向
【答案】A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的20多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这时期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A项正确;
新经济自由主义一般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指当代经济理论中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体系和流派,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西欧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国有化政策,而不是推行国有化改革,排除C项;
20世纪90年代,英国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这种“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3.(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挑战。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对题干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B.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贸易体系崩溃
C.国家利益是美国制定和调整经济法律和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D.美国倡导的“公平贸易”,旨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C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从材料信息可得出,当美国的利益受到损害量,就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以保护美国的利益,因此可以看出,国家利益是美国制定和调整经济法律和政策的决定性因素,C项正确;
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的局面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全球,排除A项;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涉及的是金融领域,而不是贸易,排除B项;
D项不是美国的意图,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系即可,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4.(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作战计划是(  )
A.“海狮计划” B.“曼斯坦因方案”
C.“施里芬计划” D.“霸王行动”
【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
【解析】【分析】“曼斯坦因计划”是将德军主力放在法德交界的阿登森林山区,对法军造成突然袭击,而北方则负责吸引法军注意,最后形成合围之势。此方案风险极大,但最终获得成功。从地图中的位置可以看出,这与“曼斯坦因计划”相关,B项正确;
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排除A项;
施里芬计划与一战有关,排除C项
霸王行动一般指诺曼底登陆。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的沦陷,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作战计划图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深刻理解材料所体现的主旨。
25.(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景帝时期部分匈奴人入附受封的记载。对此记载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
姓名 封爵 《汉书》所载户数 《史记》所载户数
于军 安陵侯 一千五百五十户 一千五百一十七户
李隆强 遒侯 五千五百七十户 五千五百六十九户
徐卢 容城侯 七百户 七百户
仆黥 易侯 一千一百一十户 未载
范代 范阳靖侯 六千二百户 六千一百九十七户
A.《史记》成书早于《汉书》,因此所载更为可信
B.《汉书》反映民间意志,记载内容应与其他文献相互印证
C.历史事实应立足文献,坚持用材料说话,更应多方证实
D.文献是主观的,历史是客观的,解读文献既要尊重史料又要主观臆断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汉书》所载户数与《史记》所载户数大致相同,因此可得出在历史研究时,历史事实应立足文献,坚持用材料说话,更应多方证实,C项正确;
成书早晚不是可信度高低的标准,排除A项;
B项太绝对,排除B项;
主观臆断”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信息,从《汉书》和《史记》关于汉景帝时期部分匈奴人入附受封的户数存在差异,分析得出历史事实应多方证实。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明清时期,我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王朝覆亡的现实,促使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他们在痛苦的反思过程中提出,必须以有用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谈,这就将实学思潮推向了高峰。因此,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两股势力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除此之外,“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客观上也对实学思潮的高涨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思潮遍及政治、经济、学术、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其基本特点是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求“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明清之际至清康熙中期是实学思潮的高涨时期。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十四、十五世纪,东西方不少国家进入封建社会末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封建母体中孕育。在欧洲,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出现工场手工业、包买商人等新的经济因素,并迅速扩大到英、法等国家。在中国,自宋元以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到明代中叶,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表明世界历史正在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然而,在这关键的时期,中国与欧洲国家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导致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国家拉开了差距。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实学思潮”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实学思潮”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清统治者在内外两层面采取的与欧洲国家截然不同的政策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答案】(1)原因:对明朝覆亡的反思;理学的僵化(空谈心性);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汇合为实学思潮高涨提供社会基础;“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内涵:经世致用、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2)内:重衣抑商。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了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亦可)。
外:海禁或闭关锁国。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西方。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原大:根据“明王朝覆亡的现实”得出对明朝覆亡的反思;根据“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得出理学的僵化(空谈心性);根据“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两股势力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得出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汇合为实学思潮高涨提供社会基础;根据“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客观上也对实学思潮的高涨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得出“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内涵:根据“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得出经世致用、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2)内:根据“在中国,自宋元以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到明代中叶,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可得出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了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外:海禁或闭关锁国。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西方。
故答案为:(1) 原因:对明朝覆亡的反思;理学的僵化(空谈心性);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汇合为实学思潮高涨提供社会基础;“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内涵:经世致用、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2) 内:重衣抑商。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了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亦可)。
外:海禁或闭关锁国。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西方。
【点评】本来题考查东西方的思想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第一小问要结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和影响因素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民间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其次要搞清楚当时的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27.(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下半叶,英国对外战争频繁,王室军费支出庞大,财政赤字扩大,当时王室向民间金匠商人借款的利息率过高。1693年,有商人建议成立“英格兰银行总裁公司”,将筹集120万英镑贷款给王室政府,而政府每年支付10万英镑的利息,并授权允许他们享有发行与所借款数额相等的钞票。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案》,英王威廉和玛丽随后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购股份,不到两周英格兰银行股票全部被认购。
——摘编自【美国】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
材料二:1946年,英国议会又通过《英格兰银行法案》,规定其主要职责是政府之专用银行,并是政府实施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英格兰银行行长不属政府内阁成员,但由首相推荐,由女王任命,任期四至五年,不随政府共进退。根据立法,英格兰银行应接受英政府财政部指导,但财政部在重大决定前必须听取英格兰银行行长的意见,英格兰银行还实际上起着传递财政部和金融界信息之间的桥梁作用。此外,英格兰银行还负有指导商业银行业务的权力,但通常只是向商业银行提供建议和要求,然后商业银行就遵照执行。
——摘自国际金融研究《英格兰银行“独立”之议》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格兰银行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格兰银行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反映出二战后英国经济模式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1)背景:英国对外战争造成财政赤字;原有融资渠道不足;货币需求增加;君主立宪制确立,王权受到制约。
(2)变化:私人银行转变为国有银行或政府机构
特点: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英国对外战争频繁,王室军费支出庞大,财政赤字扩大”得出英国对外战争造成财政赤字;根据“当时王室向民间金匠商人借款的利息率过高”得出原有融资渠道不足;根据所学可得出货币需求增加;根据“并授权允许他们享有发行与所借款数额相等的钞票。”得出君主立宪制确立,王权受到制约。(2)变化:根据“规定其主要职责是政府之专用银行,并是政府实施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英格兰银行行长不属政府内阁成员,但由首相推荐,由女王任命,任期四至五年,不随政府共进退。”得出私人银行转变为国有银行或政府机构。特点:根据“英格兰银行还负有指导商业银行业务的权力,但通常只是向商业银行提供建议和要求,然后商业银行就遵照执行。”并结合二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可得出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
故答案为:(1) 背景:英国对外战争造成财政赤字;原有融资渠道不足;货币需求增加;君主立宪制确立,王权受到制约。
(2) 变化:私人银行转变为国有银行或政府机构。特点: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经济发展。第一小问要结合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的特征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近代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近代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其次要搞清楚近代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政策调整的表现。
28.(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史。近代报刊业的起伏兴替,折射一个时代的问题症结、社会风气和人心趋向。
材料一: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出版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很快突破了宗教范围,科学、文化的内容比例超过宗教,开始设有新闻、言论专栏,成为中国本土的第一份中文外报。广学会是英美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其主办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学的最重要刊物。该刊读者群处于中国上层,其中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孙家鼐等大员,清政府涉外中枢总理衙门也是其订户,此外,读者还包括王韬、孙中山等新式知识分子。据统计,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近200种,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80%以上。
——李礼《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
材料二:1895年8月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上海强学会成立,康、梁又创办《强学报》,确立宣传维新变法的办报宗旨。1896年以后,《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报》等维新报刊相继创办,其中最为著名的如《时务报》《国闻报》等为维新运动推波助澜,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据有学者统计,甲午战后至1898年间国人所办报刊达50余种,形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黄颜力《大众传媒与晚清革命论略——以思想史为视角》
材料三: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版地多以南洋、香港、广州为主。洋务运动时期的报刊在出版地上,遍及上海、香港、广州、汉口、天津、北京等地,其中以上海、香港为多。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主体,先后创办了上百种报刊,这一时期出版的报刊以上海为多,还遍及天津、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重庆、长沙、武昌等地。20世纪初,中国近代报刊业再掀高潮,从宣传民主革命的报刊来看,以日本东京为多,其他还有香港、澳门、南洋、美洲等。从总的数量来看,上海仍是最多。……《新青年》创刊号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据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的报纸名称及创办时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影响。
(3)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既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产物,同时又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多角度分析上海和东京成为晚清中国报刊主要出版地的条件。②用两个词概括“新青年的六条标准”的精神实质。分析新文化运动对当时青年群体的影响。
【答案】(1)以外资(外国人)办报为主;内容从传教拓展到科学、文化等领域;影响大批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社会上层人士)。
报纸: 1873 年《昭文新报》
(2)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
影响: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3)选择观点①
上海:最早的通商口岸,近代工商业中心,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日益壮大。是清末维新思潮和革命思潮的中心。
东京:远离清政府,留日爱国学生的聚集地,革命派的大本营。
选择观点②
精神实质:民主和科学。影响:在思想启蒙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的作用。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出版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广学会是英美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其主办的
《万国公报》”等得出以外资(外国人)办报为主;根据“很快突破了宗教范围,科学、文化的内容比例超过宗教”得出内容从传教拓展到科学、文化等领域;根据“该刊读者群处于中国上层,其中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孙家鼐等大员”得出影响大批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社会上层人士)。报纸:根据所学可得出是1873年《昭文新报》
(2)原因:根据“1895年8月间”这一时间可得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根据所学可得出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根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
法。”得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影响: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3)如果选择观点1,考生可根据所学可从最早开放、工商业的发展、西方的影响知识分子群体大等方面概括。如果选择观点2精神实质:根据所学可得出是民主和科学。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在思想启蒙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的作用等。
故答案为:(1)以外资(外国人)办报为主;内容从传教拓展到科学、文化等领域;影响大批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社会上层人士)。报纸:1873年《昭文新报》
(2)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
影响: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3)选择观点1上海:最早的通商口岸,近代工商业中心,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日益壮大。是清末维新思潮和革命思潮的中心。东京:远离清政府,留日爱国学生的聚集地,革命派的大本营。选择观点2精神实质:民主和科学。
影响:在思想启蒙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新文化运动。第一问结合“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出版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广学会是英美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其主办的《万国公报》”等信息分析;第二问结合“1895年8月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法。”等信息总结;第三问结合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影响归纳。侧重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29.(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真正的文艺家总是站在时代前列,关注国家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抒写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是一种思想,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广为流行。作品是否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试金石。
——桑德拉·塞德尔《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文明》
材料二:
材料三:摇滚乐之所以发展至今,仍保留着一席之地,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摇滚乐的魅力,就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它所处在的社会,并且,还关心着他所处的这个社会上的人类,从而发出自己所想要发出的声音。在摇滚精神当中,并不单单只是一种反叛、抨击,而其中,还有一个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到的方向,那便是让人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种对于生命、社会、自然、本性上的爱以及善良。
——《摇滚精神对于个体精神解放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最重大的价值。以《十日谈》为例,说明薄伽丘是站在时代前列的真正文艺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作品名称,分析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摇滚乐“发展至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些摇滚乐歌手掀起的“良知复兴”运动。
【答案】(1)价值:强调人的尊严,解放被基督教会束缚的人性。说明:薄伽丘以《十日谈》为工具,揭露基督教会的贪腐,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2)《自由引导人民》背景:世界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法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意义: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鼓舞着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3)原因:摇滚乐自身的魅力;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 “良知复兴”运动是一项由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的(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义演义卖的社会政治活动,它激发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价值:根据材料-“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可以得出强调人的尊严,解放被基督教会束缚的人性。说明:结合所学可知,薄伽丘以《十日谈》为工具,揭露基督教会的贪腐,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2)名称: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背景:结合《自由引导人民》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世界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法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意义:结合《自由引导人民》的意义可知,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鼓舞着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3)原因:根据材料三“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摇滚乐的魅力”可以得出摇滚乐自身的魅力;根据“就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它所处在的社会”可以得出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评述:根据材料三“那便是让人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种对于生命、社会、自然、本性上的爱以及善良”,结合所学可知,“良知复兴”运动是一项由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的大规模义演义卖的社会政治活动,它激发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故答案为:(1) 价值:强调人的尊严,解放被基督教会束缚的人性。说明:薄伽丘以《十日谈》为工具,揭露基督教会的贪腐,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2) 《自由引导人民》背景:世界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法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意义: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鼓舞着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3) 原因:摇滚乐自身的魅力;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 “良知复兴”运动是一项由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的(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义演义卖的社会政治活动,它激发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以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学艺术。第一问,价值根据材料一“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分析概括;说明结合《十日谈》的内容分析;第二问,名称依据图示信息,结合《自由引导人民》的内容分析;背景和意义结合《自由引导人民》的背景和影响分析;第三问,原因依据材料三从主观和客观等角度分析;评述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性质、目的和对弱势群体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 / 1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等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刑法逐步臻于完善 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D.血缘与政治联系紧密
2.(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了(  )
A.儒学无法适应时代潮流 B.墨家更符合君主集权的需要
C.墨家思想讲求实际功利 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3.(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丝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下列项中有关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
②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几种起绒锦,织成的花纹有立体感,层次分明
③唐代中期后,官营丝织业作坊兴起
④元代丝绸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唐朝法律规定,每丁男受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传承、买卖。口分田不得买卖,受田人死亡之后须归还朝廷。同时,即便是符合买卖条件的土地,统治者也规定了严格的买卖程序。唐朝如此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维护土地公有 D.巩固封建统治
5.(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关于指南针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战国时期磁石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
②汉代科学家王充在《论衡》中介绍了司南的形状
③在14世纪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④北宋《梦粱录》中写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6.(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有历史学家认为,元代在地方推行的行中书省是中央宰相府的派出机构,所以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行省长官是中央外派的宰相。这说明(  )
A.行省制与郡县制有本质区别 B.元朝地方全部由中书省直辖
C.行省长官拥有较大权力 D.行省不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7.(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下列关于八达岭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安德馨等爱国官兵在此抗战殉国
B.八达岭隧道采用新式气压沉箱法
C.八达岭长城是秦长城的重要代表
D.詹天佑在此设计“人”字形铁路
8.(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北京故宫是著名的文化遗产,下列有关故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称
②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③畅音阁与德和园大戏台同属清代三大戏楼
④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侧,呈“品”字形,分为前后两殿,中间有穿堂贯通相连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1872年华侨商陈启源自海外归来,1873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材料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①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 ②采用机器生产方式比较普遍
③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 ④产品控制欧美市场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10.(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图所示为某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该条约的签字国不包括(  )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A.奥匈帝国 B.比利时 C.西班牙 D.葡萄牙
11.(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中某一事件标志着以“军事对峙”和“相互隔绝”为特征的两岸关系,开始进入以“三通四流”(四流指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和“对话协商”为特征的两岸关系新阶段。该事件发生在(  )
A.1979年 B.1981年 C.1992年 D.2008年
12.(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只有集体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方向的观点。包产到户后农民手里有了富余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成货币购买其他商品;自主经营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这反映了(  )
A.农业生产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
C.农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
D.农村改革使市场经济呼之欲出
13.(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这首网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
A.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该主张
B.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香港的回归是该主张的首次实践,标志着在中国的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14.(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关于改革开放说法正确的是(  )
A.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组,开始了农村改革的尝试
B.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深圳、珠海、广州、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C.1984年,中共中中央决定开放大连、天津、青岛、宁波、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1985年相继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15.(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普罗塔格拉的弟子伊索克拉底是雅典著名的教育者及演说辞作家,他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宣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并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意见,通过歌颂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述神话。由此可知,他(  )
A.是《荷马史诗》的真正作者 B.忽视了人的道德建设
C.摆脱了原始神权的影响 D.重建了自我心目中的文化传统
16.(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人们向往和平的表现。奥运会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运会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源头是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
②最初的奥林匹亚运动项目很少,仅限于跑步,赛期仅一天
③古希腊人崇拜英雄,所以每个项目的优胜者只设冠亚军
④奥林匹亚竞技会逐渐扩展成为全希腊的盛会,赛期也延长为五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钱乘旦主编的《英国通史》中说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对材料解读不合理的是(  )
A.“合理性”是指符合英国政治发展的传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王权专制的弊端
B.“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崛起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C.1832年议会改革有工人阶级参加,扩大了工人阶级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D.1832年改革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8.(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图是欧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受益者 ②B国最早发生启蒙运动
③C国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④D国是宗教改革的起始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而且还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对材料相关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
A.“参议员每州两名”体现了小州的利益诉求
B.“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是美国南北方利益妥协的结果
C.三权分立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D.材料体现了浓浓的种族歧视色彩
20.(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他宣传非暴力学说(源于信奉仁爱、不杀生的印度教),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 由此可知甘地及其所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能够发动人民大众是因其思想受印度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影响
B.在运动中的印度人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C.“祈祷取代了枪炮”,甘地始终谴责群众以暴力的方式斗争
D.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并领导印度人民最终实现了印度独立
21.(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自然有不少有识之士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着。但这种“和平主义”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解读,他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这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的和平。下列有关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
②“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爱因斯坦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
③“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英法对德国宣而不战
④“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二战后的20多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30年”的说法;即便落在其他国家后面的英国,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这一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普遍采用新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
C.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改革
D.多市场,少政府的政策导向
23.(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挑战。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对题干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B.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贸易体系崩溃
C.国家利益是美国制定和调整经济法律和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D.美国倡导的“公平贸易”,旨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4.(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作战计划是(  )
A.“海狮计划” B.“曼斯坦因方案”
C.“施里芬计划” D.“霸王行动”
25.(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景帝时期部分匈奴人入附受封的记载。对此记载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
姓名 封爵 《汉书》所载户数 《史记》所载户数
于军 安陵侯 一千五百五十户 一千五百一十七户
李隆强 遒侯 五千五百七十户 五千五百六十九户
徐卢 容城侯 七百户 七百户
仆黥 易侯 一千一百一十户 未载
范代 范阳靖侯 六千二百户 六千一百九十七户
A.《史记》成书早于《汉书》,因此所载更为可信
B.《汉书》反映民间意志,记载内容应与其他文献相互印证
C.历史事实应立足文献,坚持用材料说话,更应多方证实
D.文献是主观的,历史是客观的,解读文献既要尊重史料又要主观臆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明清时期,我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王朝覆亡的现实,促使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他们在痛苦的反思过程中提出,必须以有用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谈,这就将实学思潮推向了高峰。因此,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两股势力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除此之外,“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客观上也对实学思潮的高涨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思潮遍及政治、经济、学术、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其基本特点是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求“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明清之际至清康熙中期是实学思潮的高涨时期。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十四、十五世纪,东西方不少国家进入封建社会末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封建母体中孕育。在欧洲,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出现工场手工业、包买商人等新的经济因素,并迅速扩大到英、法等国家。在中国,自宋元以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到明代中叶,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表明世界历史正在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然而,在这关键的时期,中国与欧洲国家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导致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国家拉开了差距。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实学思潮”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实学思潮”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清统治者在内外两层面采取的与欧洲国家截然不同的政策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7.(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下半叶,英国对外战争频繁,王室军费支出庞大,财政赤字扩大,当时王室向民间金匠商人借款的利息率过高。1693年,有商人建议成立“英格兰银行总裁公司”,将筹集120万英镑贷款给王室政府,而政府每年支付10万英镑的利息,并授权允许他们享有发行与所借款数额相等的钞票。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案》,英王威廉和玛丽随后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购股份,不到两周英格兰银行股票全部被认购。
——摘编自【美国】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
材料二:1946年,英国议会又通过《英格兰银行法案》,规定其主要职责是政府之专用银行,并是政府实施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英格兰银行行长不属政府内阁成员,但由首相推荐,由女王任命,任期四至五年,不随政府共进退。根据立法,英格兰银行应接受英政府财政部指导,但财政部在重大决定前必须听取英格兰银行行长的意见,英格兰银行还实际上起着传递财政部和金融界信息之间的桥梁作用。此外,英格兰银行还负有指导商业银行业务的权力,但通常只是向商业银行提供建议和要求,然后商业银行就遵照执行。
——摘自国际金融研究《英格兰银行“独立”之议》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格兰银行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格兰银行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反映出二战后英国经济模式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8.(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史。近代报刊业的起伏兴替,折射一个时代的问题症结、社会风气和人心趋向。
材料一: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出版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很快突破了宗教范围,科学、文化的内容比例超过宗教,开始设有新闻、言论专栏,成为中国本土的第一份中文外报。广学会是英美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其主办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学的最重要刊物。该刊读者群处于中国上层,其中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孙家鼐等大员,清政府涉外中枢总理衙门也是其订户,此外,读者还包括王韬、孙中山等新式知识分子。据统计,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近200种,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80%以上。
——李礼《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
材料二:1895年8月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上海强学会成立,康、梁又创办《强学报》,确立宣传维新变法的办报宗旨。1896年以后,《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报》等维新报刊相继创办,其中最为著名的如《时务报》《国闻报》等为维新运动推波助澜,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据有学者统计,甲午战后至1898年间国人所办报刊达50余种,形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黄颜力《大众传媒与晚清革命论略——以思想史为视角》
材料三: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版地多以南洋、香港、广州为主。洋务运动时期的报刊在出版地上,遍及上海、香港、广州、汉口、天津、北京等地,其中以上海、香港为多。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主体,先后创办了上百种报刊,这一时期出版的报刊以上海为多,还遍及天津、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重庆、长沙、武昌等地。20世纪初,中国近代报刊业再掀高潮,从宣传民主革命的报刊来看,以日本东京为多,其他还有香港、澳门、南洋、美洲等。从总的数量来看,上海仍是最多。……《新青年》创刊号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据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的报纸名称及创办时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影响。
(3)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既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产物,同时又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多角度分析上海和东京成为晚清中国报刊主要出版地的条件。②用两个词概括“新青年的六条标准”的精神实质。分析新文化运动对当时青年群体的影响。
29.(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真正的文艺家总是站在时代前列,关注国家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抒写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是一种思想,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广为流行。作品是否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试金石。
——桑德拉·塞德尔《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文明》
材料二:
材料三:摇滚乐之所以发展至今,仍保留着一席之地,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摇滚乐的魅力,就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它所处在的社会,并且,还关心着他所处的这个社会上的人类,从而发出自己所想要发出的声音。在摇滚精神当中,并不单单只是一种反叛、抨击,而其中,还有一个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到的方向,那便是让人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种对于生命、社会、自然、本性上的爱以及善良。
——《摇滚精神对于个体精神解放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最重大的价值。以《十日谈》为例,说明薄伽丘是站在时代前列的真正文艺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作品名称,分析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摇滚乐“发展至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些摇滚乐歌手掀起的“良知复兴”运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根据“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被视为罪大恶极”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强调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的相结台,把违背宗法血缘关系的当成罪大恶极,D项正确;
完善的说法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完善,排除A项;
儒家是春秋时期创立的,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分封建,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周的政治,解答本题“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等犯罪种类“被视为罪大恶极,结合宗法制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墨家主张安定天下,积累财富,繁庶人口,废除不实际的礼乐制度,说明墨家主张具有衫色彩,强调功利主义,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儒学,排除A项;
墨家不主张集权,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墨家思想观点,解答本题材料 “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 “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音蚕技术,而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草发现几种起绒锦,织成的花纹有立体感,层次分明是我国丝织技术高超的体现,故①②正确;
唐代中期后,私营丝织业作坊兴起,③错误;
元代丝绸不可能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④错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的手工业,属于单选组合题,解答本题需学生理清中国古代手工业德发展演变情况,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每男丁受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口分田不得买卖,受田人死亡之后需归还朝廷”,“即便是符合买卖条件的土地,统治者也规定了严格的买卖程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经济地位不稳定,唐朝的“口分田”有利于保证农民在土地上进行耕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故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D选项正确;
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但不是根本目的,故A选项排除;
调动积极性市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故B选项排除。
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并不是为了维护土地公有,故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根本目的”。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 ① 战国时期磁石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
② 汉代科学家王充在《论衡》中介绍了司南的形状;指南针大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过阿拉伯传入欧洲, ③ 错误;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不是北宋, ④ 错误,综上,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进行分析。侧重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6.【答案】C
【知识点】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以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行省长官是中央外派的宰相”可得出,行省长官有较大的权力,相当于外派的宰相,C项正确;
行省与郡县制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没有本质区别,排除A项;
中书省直辖的是腹里,排除B项:
行省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所以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行省长官是中央外派的宰相”。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中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八达岭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他亲率工程队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故D项正确;
1933年,安德馨等爱国官兵在榆关(山海关)抗战中壮烈牺牲,故A项错误;
1894年詹天佑首次在我国铁路中使用新式气压沉箱法修建滦河铁桥桥墩基础成功,解决了英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因滦河洪水季节水流冲毁打桩而形成的施工床难问题,故B项错误;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八达岭长城”,结合八达岭长城的地位和特点以及选项中史实发生的事件分析。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故宫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称,故 ① 正确;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故 ② 错误;
清代有三大戏楼颇具声名,它们是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故宫博物院内畅音阁大戏楼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清音阁大戏楼,故 ③ 正确;
养心殿建筑平面呈工字形,故 ④ 错误,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故宫的地位、建筑内容和特点以及修建的时间。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72年华侨商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根据材料“1873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绷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可得出继昌隆缬丝厂使用机器生产,但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采用机器生产方式比较普遍。根据材料”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品控制欧美市场, ①②④ 符台题意,B项符台题意;
根据材料可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之一是来自海外华侨, ③ 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
D项内容不完整,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1872年华侨商陈启源自海外归来“、“1873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绷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材料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可判断该条约为《辛丑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签字国为英、法、德、俄、美、日、意、奥,荷、比、西。没有葡萄牙,故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辛丑条约》内容及签字国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对史实的识记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某一事件标志着以'军事对峙’和'相互隔绝’为特征的两岸关系,开始进入以三通四流’(四流指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和'对话协商'为特征的两岸关系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等,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故A项正确;
1981年海峡两岸关系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故B项错误;
1992年“九二共识”的达成,推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故C项错误;
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某一事件标志着以'军事对峙'和'相互隔绝’为特征的两岸关系,开始进入以三通四流’(四流指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和对话协商’为特征的两岸关系新阶段”,结合《告台湾同胞书》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分析,同时并正确把握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包产到户后农民手里有了富余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成货币购买其他商品;自主经营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可以看出,不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还是乡镇企业的改革,都会带动市场的发展,因此反映出农村改革使市场经济呼之欲出,D项正确;
材料强调农村改革与市场的关系,排除A项;
土地所有制没变,排除B项;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城市,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包产到户后农民手里有了富余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成货币购买其他商品;自主经营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可得出“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践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B正确;
“一国两制”并不是在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的,A排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排除;
澳门回归标志着在中国的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考查了学生对材料“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的正确解读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的过程是,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一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一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C项正确,排除BD项;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不是到组,排除A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改革开放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他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宣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并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章几,通过学频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未神话“可得出伊索克拉底强调羊德的作用重新塑造了自我心中的文化传统,即强调美德的作用,D项正确,排除B项;
A项不符台史实,排除A项;
他仍然受到原始神权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文主义精神,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他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宣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并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章几,通过学频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未神话“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最初的奥林匹亚运动项目很少。仅限于跑步,赛期仅一天,奥林匹亚竟技会逐渐扩展成为全希腊的盛会,赛期也延长为五天,故①②④正确;
古希腊人崇拜英雄,但不是每个项目的优胜者只设冠亚军的说法错误,排除③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现代奥林四克运动会的源头是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是基于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力而进行的改革工人阶级并没有获利实际的参政权和选举权,C项错误,符合题意;
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结合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8.【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A是英国,B是法国, C是意大利,D是德国。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是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是新航路开辟的受益者,故 ① 正确;
启蒙运动首先兴起是在英国,故 ② 错误;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故 ③ 正确;
宗教改革的起始地是德国,故 ④ 正确,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断出图示中ABCD的国家,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宗教改革的起始地以及启蒙运动的兴起国家解答。
19.【答案】B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是美国大州与小州利益妥协的结果,而不是南北,B项错误,符合题意;
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0.【答案】A
【知识点】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解析】【分析】根据“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可以看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能够发动人民大众是因其思想受印度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影响,A项正确;
印度人民在运动期间还是有暴力的,排除B项;
“始终”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甘地并没有领导印度人民最终实现了印度独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考生可结合材料“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进行分析。侧重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1.【答案】D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的“和平主义”“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爱因斯坦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英法对德国宣而不战。“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①②③④ D项正确,综上,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反战和平运动,考生可结合材料“和平主义”“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进行分析。侧重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22.【答案】A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的20多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这时期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A项正确;
新经济自由主义一般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指当代经济理论中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体系和流派,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西欧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国有化政策,而不是推行国有化改革,排除C项;
20世纪90年代,英国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这种“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3.【答案】C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从材料信息可得出,当美国的利益受到损害量,就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以保护美国的利益,因此可以看出,国家利益是美国制定和调整经济法律和政策的决定性因素,C项正确;
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的局面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全球,排除A项;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涉及的是金融领域,而不是贸易,排除B项;
D项不是美国的意图,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系即可,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4.【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
【解析】【分析】“曼斯坦因计划”是将德军主力放在法德交界的阿登森林山区,对法军造成突然袭击,而北方则负责吸引法军注意,最后形成合围之势。此方案风险极大,但最终获得成功。从地图中的位置可以看出,这与“曼斯坦因计划”相关,B项正确;
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排除A项;
施里芬计划与一战有关,排除C项
霸王行动一般指诺曼底登陆。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的沦陷,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作战计划图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深刻理解材料所体现的主旨。
25.【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汉书》所载户数与《史记》所载户数大致相同,因此可得出在历史研究时,历史事实应立足文献,坚持用材料说话,更应多方证实,C项正确;
成书早晚不是可信度高低的标准,排除A项;
B项太绝对,排除B项;
主观臆断”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信息,从《汉书》和《史记》关于汉景帝时期部分匈奴人入附受封的户数存在差异,分析得出历史事实应多方证实。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6.【答案】(1)原因:对明朝覆亡的反思;理学的僵化(空谈心性);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汇合为实学思潮高涨提供社会基础;“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内涵:经世致用、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2)内:重衣抑商。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了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亦可)。
外:海禁或闭关锁国。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西方。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原大:根据“明王朝覆亡的现实”得出对明朝覆亡的反思;根据“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得出理学的僵化(空谈心性);根据“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两股势力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得出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汇合为实学思潮高涨提供社会基础;根据“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客观上也对实学思潮的高涨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得出“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内涵:根据“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得出经世致用、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2)内:根据“在中国,自宋元以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到明代中叶,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可得出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了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外:海禁或闭关锁国。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西方。
故答案为:(1) 原因:对明朝覆亡的反思;理学的僵化(空谈心性);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汇合为实学思潮高涨提供社会基础;“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内涵:经世致用、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2) 内:重衣抑商。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了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亦可)。
外:海禁或闭关锁国。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西方。
【点评】本来题考查东西方的思想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第一小问要结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和影响因素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民间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其次要搞清楚当时的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27.【答案】(1)背景:英国对外战争造成财政赤字;原有融资渠道不足;货币需求增加;君主立宪制确立,王权受到制约。
(2)变化:私人银行转变为国有银行或政府机构
特点: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英国对外战争频繁,王室军费支出庞大,财政赤字扩大”得出英国对外战争造成财政赤字;根据“当时王室向民间金匠商人借款的利息率过高”得出原有融资渠道不足;根据所学可得出货币需求增加;根据“并授权允许他们享有发行与所借款数额相等的钞票。”得出君主立宪制确立,王权受到制约。(2)变化:根据“规定其主要职责是政府之专用银行,并是政府实施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英格兰银行行长不属政府内阁成员,但由首相推荐,由女王任命,任期四至五年,不随政府共进退。”得出私人银行转变为国有银行或政府机构。特点:根据“英格兰银行还负有指导商业银行业务的权力,但通常只是向商业银行提供建议和要求,然后商业银行就遵照执行。”并结合二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可得出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
故答案为:(1) 背景:英国对外战争造成财政赤字;原有融资渠道不足;货币需求增加;君主立宪制确立,王权受到制约。
(2) 变化:私人银行转变为国有银行或政府机构。特点: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经济发展。第一小问要结合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的特征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近代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近代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其次要搞清楚近代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政策调整的表现。
28.【答案】(1)以外资(外国人)办报为主;内容从传教拓展到科学、文化等领域;影响大批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社会上层人士)。
报纸: 1873 年《昭文新报》
(2)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
影响: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3)选择观点①
上海:最早的通商口岸,近代工商业中心,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日益壮大。是清末维新思潮和革命思潮的中心。
东京:远离清政府,留日爱国学生的聚集地,革命派的大本营。
选择观点②
精神实质:民主和科学。影响:在思想启蒙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的作用。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出版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广学会是英美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其主办的
《万国公报》”等得出以外资(外国人)办报为主;根据“很快突破了宗教范围,科学、文化的内容比例超过宗教”得出内容从传教拓展到科学、文化等领域;根据“该刊读者群处于中国上层,其中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孙家鼐等大员”得出影响大批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社会上层人士)。报纸:根据所学可得出是1873年《昭文新报》
(2)原因:根据“1895年8月间”这一时间可得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根据所学可得出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根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
法。”得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影响: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3)如果选择观点1,考生可根据所学可从最早开放、工商业的发展、西方的影响知识分子群体大等方面概括。如果选择观点2精神实质:根据所学可得出是民主和科学。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在思想启蒙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的作用等。
故答案为:(1)以外资(外国人)办报为主;内容从传教拓展到科学、文化等领域;影响大批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社会上层人士)。报纸:1873年《昭文新报》
(2)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
影响: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3)选择观点1上海:最早的通商口岸,近代工商业中心,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日益壮大。是清末维新思潮和革命思潮的中心。东京:远离清政府,留日爱国学生的聚集地,革命派的大本营。选择观点2精神实质:民主和科学。
影响:在思想启蒙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新文化运动。第一问结合“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出版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广学会是英美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其主办的《万国公报》”等信息分析;第二问结合“1895年8月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法。”等信息总结;第三问结合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影响归纳。侧重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29.【答案】(1)价值:强调人的尊严,解放被基督教会束缚的人性。说明:薄伽丘以《十日谈》为工具,揭露基督教会的贪腐,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2)《自由引导人民》背景:世界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法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意义: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鼓舞着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3)原因:摇滚乐自身的魅力;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 “良知复兴”运动是一项由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的(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义演义卖的社会政治活动,它激发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价值:根据材料-“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可以得出强调人的尊严,解放被基督教会束缚的人性。说明:结合所学可知,薄伽丘以《十日谈》为工具,揭露基督教会的贪腐,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2)名称: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背景:结合《自由引导人民》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世界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法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意义:结合《自由引导人民》的意义可知,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鼓舞着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3)原因:根据材料三“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摇滚乐的魅力”可以得出摇滚乐自身的魅力;根据“就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它所处在的社会”可以得出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评述:根据材料三“那便是让人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种对于生命、社会、自然、本性上的爱以及善良”,结合所学可知,“良知复兴”运动是一项由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的大规模义演义卖的社会政治活动,它激发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故答案为:(1) 价值:强调人的尊严,解放被基督教会束缚的人性。说明:薄伽丘以《十日谈》为工具,揭露基督教会的贪腐,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2) 《自由引导人民》背景:世界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法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意义: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鼓舞着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3) 原因:摇滚乐自身的魅力;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 “良知复兴”运动是一项由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的(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义演义卖的社会政治活动,它激发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以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学艺术。第一问,价值根据材料一“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分析概括;说明结合《十日谈》的内容分析;第二问,名称依据图示信息,结合《自由引导人民》的内容分析;背景和意义结合《自由引导人民》的背景和影响分析;第三问,原因依据材料三从主观和客观等角度分析;评述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性质、目的和对弱势群体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