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 导学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3《梅兰芳蓄须》 导学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4 10:2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导学单
【学习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揣摩、品味、感悟语言是阅读的根本,引导学生再读、批注、交流,更深地走入文本、走近人
物。一组层层递进的关联词,“宁可……也不……”“宁可……决不……”“宁可……也决不……”,一次次的内心独白,不仅略去了烦琐分析,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更观照了学生的表达,感悟到人物的意志坚定、气节的高尚!
【学习难点】
让学生通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运用相应的方法来完成对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在阅读实
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学习过程】
一、概括说,梳理拒演的各种办法
任务单一:
默读课文,想想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可以圈画文中的关键词概括。
(1)预设:藏身租界避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装病保节
(2)标题的顺序可以调整吗?
二、想象读,感悟坚定的民族气节
任务单二:
默读课文第3~7 自然段,结合关键词语想象在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过程中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危险,并在文中批注自己的感受。
理解梅兰芳随时随地被骚扰,虚度生命。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以表达自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1)想象练说:日本侵略者会怎么骚扰他呢?
(2)梅兰芳蓄须后,他的儿子很奇怪,问他:“你为什么不把胡子剃掉呢?”如果你是梅兰芳,怎么回答?
(3)出示: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4.理解生活困顿,卖房度日。
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1)生活困顿,在当时,有解决的办法吗?
(2)内心独白:我宁可 ,也决不 。
5.理解险丢性命。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
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事前,梅兰芳有没有料到这样的结果?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6.理解“斩钉截铁”。
练说:我宁可 ,也决不 。
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用尽了借口,宁可蓄须,宁可卖房,甚至不惜丢了性命。可见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定!
可为什么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辨析“该”与“不该”)
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梅兰芳的认识———阅读最后一小节。
梅兰芳有戏不演、有钱不赚,宁可忍受生活的困顿,宁可伤害自己的身体,也坚决不给日本人演戏。这就是拳拳爱国心,这就是民族气节!
丰子恺评价: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课外阅读
和氏璧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料 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________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________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仍然 果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里面果然有一块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________是卞和所献,________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玉石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只有有经验的玉匠才能分辨出隐藏在石头中的美丽宝玉。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________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②________是卞和所献,________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意料 意外)________的发现 (仍然 果然)________坚持
3.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壁?它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