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4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3 15:5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掌握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3.掌握五带的划分
学习目标
2.掌握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尤其记忆图4-21)
斜 射
直 射
假如这是一束阳光,哪里更热?
更热
地球形状与气候
活动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不会一样。左图阳光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温度高,右图阳光斜射,温度低。
A
B
C
D
E
何处得到太阳光热最多?何处最少?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活动
读右图,如果地球表面不是一个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高度会有不同吗?
A、B、C三地的太阳高度是相同的。
A
B
C
太阳光线
大 气 层
活动
(1)读右图,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高度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A处太阳高度大,
A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2)在希腊语中,“气候”一词原义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在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议一议,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我们生活中安放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倾斜的呢?
思考?
热水器的表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受热条件最好。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一天中,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我们感受到的气温也随之变化,一天之中太阳高度为什么会变化呢?
一年中,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高冬低),我们感受到的气温也随之变化,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为什么会变化呢?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太阳升落→
太阳高度变化→
气温等天气的变化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3、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方向;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 现象。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逆时针
顺时针
昼夜交替
1
(二)地球的公转
ONE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南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_______。
3月21日前后:春分
太阳直射______。
赤道
相等
北半球的春天
6月22日前后:夏至
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较____。
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较____。
太阳直射__________。
北回归线


北半球的夏天
9月23日前后:秋分
南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_______
太阳再次直射______
赤道
相等
北半球的秋天
12月22日前后:冬至
  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较____。
  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较____。
太阳直射_________。
南回归线


北半球的冬天
二分二至日
3月21日 春分
6月22日
夏至
9月23日 秋分
12月22日
冬至
a
b
c
d
A
B
C
D
00
900N
900S
23.5°S
23.5°N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日期 节气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季节 昼夜情况
3月21日前后 春分 太阳直射赤道 春季 昼夜等长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夏季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9月23日前后 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 秋季 昼夜等长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冬季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赤道
3月21日、9月23日
全球
昼夜平分
北回归线
6月22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南回归线
12月22日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北极圈
南极圈
66.5°N
66.5°S
地球公转
直射点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变化
极昼现象
极夜现象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太阳总在地平面以上的现象。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总是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地球上的五带
北回 归线
南 回 归 线
北极 圈
南极 圈
23.50S
900S
23.50N
00
66.50S
66.50N
900N
赤道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天文特征
有太阳直射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气候特征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热 带
1.掌握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3.掌握五带的划分
你完成学习目标了吗

2.掌握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尤其记忆图4-21)
活动
(1)对照“地球公转示意”图,说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2)哪一天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3)在你居住的地区,每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填写。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
南、北寒带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非洲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欧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欧洲
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个洲?
南极洲
巨野属于五带中的哪一个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吗?哪个季节昼长夜短?
巨野
巨野(116°E,35°N)
1.掌握海洋和陆地不同季节的气温差异以及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
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2.掌握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注意区别地形和地势)




海陆分布与气候

沙土
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置于太阳下照射2小时。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把两个容器同时移入室内,2小时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海洋:受热慢、放热慢
陆地:受热快、放热快
升温慢、降温慢
升温快、降温快
夏季,海洋气温偏低、冬季,海洋气温偏高
夏季,陆地气温偏高、冬季,陆地气温偏低
结论
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
北半球中纬度,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8月、2月。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降水较多
深居内际的地方: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
这些地区虽然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且当地有寒流影响,降水少。
“评”
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
太 阳 光 线
阳坡
阴坡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 地势的影响
活动
A
B
(1)如图,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地球形状
纬度位置
-10℃
1. 改变地表状况。
2. 排放二氧化碳和氯氟化合物。
3. 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
人类活动与气候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市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市区
郊区
郊区
A
A
B
B
近几十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春分日时地
球位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课堂练习
D
A
3.读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及降水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A、B两地逐月降水量示意图,归纳两地的降水量差异。
(2)读左图,分析A、B两地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推测,A地和B地的植被有何差异?
A地多温带森林植被,B地多草原或荒漠植被
A地降水量丰富,B地降水量小
A地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为背风坡降水少
1、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其主要影响因素( )
A.地球形状 B.海路因素 C.地形因素 D.地球的运动
2、南半球海洋上的最低气温出现在 ( )
A.一月 B.二月 C.七月 D.八月
3、海洋和陆地的等温线分布,一般来说( )
A.海洋密,陆地疏 B.海洋疏,陆地密
C.海洋和陆地一样密 D.不能确定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该诗句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纬度高低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检”
C
D
B
B
5、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小青从天津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
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河流差异的结果
C.地形差异的结果 D.纬度差异的结果
“检”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