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 湘艺版 音乐 第六课 (演唱)蒙古小夜曲(7)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 湘艺版 音乐 第六课 (演唱)蒙古小夜曲(7)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23 16:5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古小夜曲》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学唱歌曲 学 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蒙古小夜曲》是一首十分优美且在节奏上很有特点的蒙古族民歌,四声羽调式,整个歌曲只有四个音组成:6 1 2 3。歌词如同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描绘了在傍晚的草原上,牧羊姑娘赶着羊群归来时的唯美情景。
教学重点 重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难点:二声部的准确音高把握。
学情分析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学段学生是以开发音乐的感知力和体验音乐的美感为主要目标,我将反复聆听音乐作为学习歌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已经初步形成的音乐学习习惯上增强能力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蒙古小夜曲》,并用四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正确演奏响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这四种打击乐器,并听辩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3体验蒙古族歌曲的旋律韵味,并在歌曲伴奏活动中感受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尝试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练习
教学策略 闭眼聆听、想象法(构建音乐审美心境) 反复聆听法 情景教学法 律动体验法 听唱法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欣赏聆听,情境教学 闭眼聆听,尽情想象 关注听觉 创设审美心境
环节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体验感知音乐4/4拍律动,用两种方式参与音乐表现,感受蒙古夜曲的抒情韵味。 用手画图示和手打节拍两种方式随音乐进行律动 逐步熟悉歌曲
环节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认识响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四种打击伴奏乐器,听辨其音色,教师做示范。 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感受乐器的音色,及使用方法 听辨四种乐器的音色
环节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引领学生分析乐谱,找出旋律特点。 音阶排序,找出旋律线条,跟随音乐体验旋律起伏美感。 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分析的能力
环节四 节奏单项练习 用手打节拍口读节奏的方式熟悉伴奏乐器的节奏型 再用乐器代替 为后面伴奏做铺垫练习
环节五 二声部合唱训练 将所有学生分为两组,进行高低声部训练。 重点教学内容
环节六 整体演唱,伴唱,伴奏 分别用跟随伴奏音乐和电子琴伴奏的方式进行整体演唱,注重配合。 最终达成的表演,演唱效果
达标检测 学生能够优美地演唱歌曲,并能分出清晰的二声部,在伴奏中相互配合聆听。
板书设计 蒙古小夜曲 4/4 优美抒情
靳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