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 2 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知识目标 1.熟悉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熟悉观察并区分 DNA、
RNA 的方法
3.理解糖的分类原理,了解部分糖类的作用
4.能进行脂质分类
能力目标 1.尝试检测细胞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
2.尝试区分细胞中 DNA、RNA 的分布
第 1 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无机自然界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都能找到。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不同,其中:
①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微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_______________。
(2)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
(3)微量元素:含量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H、O、N、P、S、K、Ca、Mg
Fe、Mn、Zn、Cu、B、Mo
C
C、H、O、N、P、S
需鉴定的有机物 鉴定的试剂 反应现象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等) ____________ 生成____________
脂肪 苏丹Ⅲ染液 呈________
苏丹Ⅳ染液 呈红色
淀粉 ________ 呈________
蛋白质 ____________ 呈________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________(鲜重时含量最多)、无机盐。
(2)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________。
4.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注:(1)鉴定还原糖需加热;(2)鉴定脂肪需镜检。
水
核酸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碘液
蓝色
双缩脲试剂
紫色
1.C、H、O 三种元素在人体内质量分数约为 73%,而在组
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还不到 1%。这一事实说明了(
)
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
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本质相同
D.生物界具有独特的元素
【解析】所有组成细胞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得到,但
不同元素的相对含量有所差别。
【答案】B
2.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
不可少的一组元素是(
)
A.C、Mn、Zn、Mg
B.Zn、Cu、Mn、O
C.Zn、Cu、B、Mn
D.Mg、Mn、Cu、H
【解析】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
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微量元素,选项中的 C、O、Mg、H 属于大
量元素。
【答案】C
3.(双选)下列食品中,可用于蛋白质检测的是(
)
A.鸡蛋清
B.花生种子匀浆
C.豆浆
D.面粉
【解析】用于蛋白质检测的材料,一定要含蛋白质较多。在
提供的四种物质中,鸡蛋清和豆浆含较多的蛋白质,花生种子匀
浆含较多的脂肪,面粉含较多的淀粉。
【答案】AC
1.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碳
碳在细胞干重中的含量最多,并且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
基本骨架构成的。而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是细胞
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
【例 1】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或链,从
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C 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C 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C 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C 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名师点拨】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的,而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可以说明 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答案】B
在解答有关细胞元素含量和化合物的试题时要区
分干重和鲜重、有机物和化合物、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变式训练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
A.P、N、Mn、K
B.N、S、Fe、P
C.B、S、P、N
D.Ca、N、P、K
【解析】根据在细胞中含量的多少,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分
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有:C、H、O、N、P、S、K、
Ca、Mg 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 等。
【答案】D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1)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
①实验材料的选择:要用白色的含还原糖的水果,如苹果、
梨。甘蔗不含还原糖,不能作为实验材料;番茄虽然含还原糖,
但其颜色是红色,易与实验结果混淆,也不能作为实验材料。
②斐林试剂(甲液+乙液)要现配现用
原因:该反应是利用斐林试剂中的 Cu(OH)2 作为氧化剂参与
氧化还原反应,配好后的试剂搁置时间太久,Cu(OH)2 会沉淀过
多,影响实验结果。
③材料和试剂加入后,要摇匀并在温水中加热 2 分钟。
④样液的颜色变化:淡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检测
①实验材料的选择:一定要富含脂肪,要比较大,便于实验
操作。通常选用花生、蓖麻等种子。种子要新鲜,陈旧种子的脂
肪呈弥散状态,染色后不能看到颗粒状的脂肪滴。
②滴加 50%的酒精的作用:洗去浮色。
③苏丹Ⅲ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将脂肪染成红
色。
(3)蛋白质的检测
①豆浆等的浓度不能太高,以免材料黏着在试管壁上。
②双缩脲试剂:滴加 A 液,后滴加 B 液(B 液不能超量)。
)
【例 2】关于组织中成分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缩脲试剂 A 液是为了提供碱性环境
B.斐林试剂中甲液是为了提供反应物
C.所有的蛋白质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D.花生子叶薄片上加 50%的酒精是溶解其油脂
【名师点拨】双缩脲试剂 A 液是 NaOH,其作用是提供碱性
环境便于 CuSO4 和蛋白质反应;斐林试剂中甲液是 NaOH,它和
CuSO4 反应产生氧化剂;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肽键)发生紫色
反应。花生子叶薄片上加 50%的酒精是洗去浮色,即洗去花生子
叶薄片表面的苏丹Ⅲ(Ⅳ),便于观察。
【答案】D
做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实验原理,这样才
能清楚实验的每个步骤的真实意义。
【变式训练 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C.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D.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必须要加热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析】斐林试剂在使用前要将甲液与乙液混合,产生的
Cu(OH)2 作为氧化剂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需要现配现用;双缩脲
试剂的使用则是利用 NaOH 造成一个碱性环境,不需要现配现
用。
【答案】C
化学元素 相关生理作用
N ①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元素
②多种酶的成分
③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④叶绿素的成分,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大光
合作用面积
1.教材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相关生理作用
化学元素 相关生理作用
P 生物膜、ATP、核酸的成分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
Mg 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叶绿素形成受阻,
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续表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 液 B 液
成分 0.1g/mL
NaOH 溶液 0.05g/mL
CuSO4 溶液 0.1g/mL
NaOH 溶液 0.01g/mL
CuSO4 溶液
鉴定物质 可溶性还原糖 蛋白质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
使用 先加入 A 液 1mL,摇匀,再加入
B 液 4 滴,摇匀
反应条件 水浴 50~65℃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反应现象 样液变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